你知道醫院的臨終關懷科嗎?這裡的病人,都是離死神最近的人。博主@一顆會講故事的檸檬曾講過裡面發生的故事。
01.孩子走了三天,也沒緩回來
患有惡性腫瘤的靜靜,是一名12歲的小女生,體内的癌細胞已經擴散,病治不好了,母親把靜靜轉進了臨終關懷科。
靜靜很乖,愛看書,說不能把學習落下。但癌痛讓她時時刻刻被折磨着,護士除了為她打止疼針外,什麼也做不了。轉入臨終關懷科之後,隻過了14天,靜靜就被奪去了生命。
“媽媽,你再為我生給小弟弟小妹妹吧,我怕我病好了會孤單。”這是靜靜生前笑着給媽媽說的話。轉身媽媽隻能躲在水房裡,哭得泣不成聲,“她不是怕自己孤單,是怕我孤單啊。”
靜靜走了三天,醫院裡的醫護人員也沒緩回來。
02.“我想出去走走,出去玩”
有關死亡的話題,總是很沉重。11歲的安仔,是一名骨肉瘤患者。骨癌的患病幾率其實不算大,但總有不幸的人是其中之一。
為了治療,安仔的左手被截肢,他變得不愛出門,愛上了玩遊戲。因為他說,遊戲裡的主角有很多命,死了可以重來。
癌細胞不斷地轉移,每一次的複發對于安仔來說都是無盡的折磨。他害怕,他想離開醫院,他渴望出去玩。他說自己頂不住了怎麼辦?最終奇迹也沒有發生。
害怕死亡可以說是人天生的本能,臨終前,身體到底會發生什麼?
一、臨終是一種怎麼樣的過程?臨終期一般為10-14天(偶爾可能短至24小時),身體會出現一系列變化。
步入臨終階段時,患者往往會處于脫水狀态,吞咽出現困難,難以進食和飲水。
身體裡循環的血液量在短時間内驟降,不少人會出現全身冰涼的現象。這時候如果給病人加蓋被褥,被褥的重量可能反而讓病人難受。
病人因為呼吸衰竭,逐漸喘氣困難,即使進行供氧,病人也失去了利用氧氣的能力。
很多家屬在病人無法進食的時候,使用胃管喂食水和食物。但一般來說,瀕死的人感受不到饑餓,另外,喂食還可能讓病人嘔吐,讓食物誤進氣管,增加病人的痛苦。
在生命的最後階段,病人可能看起來很“冷漠”,不願意和人交流,這也是普遍的表現。
随着死亡的腳步越來越近,病人的口腔肌肉漸漸變得松弛,呼吸時會有咯咯的響聲,這是因為喉部或肺部積聚了分泌物,有些病人還會發出嗚咽聲或喉鳴聲,最後失去的感官是聽覺。
了解臨終前身體的表現,或許就能用更科學、合适的辦法給予患者臨終關懷,幫助他們“優雅”地離去。
二、臨終前的回光返照,是怎麼回事?
不少人,在面臨親人離世的時候,會遇到病人突然“回光返照”的現象,這是怎麼回事呢?
回光返照,是指患者原本病中的狀态突然有了好轉,比如不吃不喝的人突然胃口很好,原本無精打采的人,突然變得精神很好等現象。讓人産生一種患者“康複”的幻覺,可事實上這多是油盡燈枯的前兆。
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據醫學研究發現,與腎上腺素分泌有一定關系。
人在快死的時候,身體各個機能,包括心肺功能都會逐漸衰弱,此時,身體會出現“應激”反應給大腦發出“求救”的信号,大腦會傾其所能,除了安排腎上腺分泌外,也會讓細胞來幫忙(細胞裡的三磷酸腺苷有着儲能、供能作用)。
三磷酸腺苷會快速地轉化為二磷酸腺苷,釋放儲存的能量,這樣身體各部位獲取了少許的能量,這是細胞和激素等物質為挽救生命做出的最後努力。
但能量的有限的,整個過程持續的時間不會太久,短的可能幾分鐘,長的能維持一兩天左右,等能量用完,生命便走向了終點。
三、作為親人,我們能為臨終患者做些什麼?如果遇到自己的親人朋友經曆這個階段,家屬都有哪些可以做的呢?
其實,對臨終患者來說,最有意義的事情就是關愛與陪伴。
在這期間,家屬可以為患者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陪他聊聊天、說說話。如果患者有未完成的心願,能做到的盡量幫到實現願望。
同時,盡量做到完善的生活護理,減少病人的不适與不便,讓患者可以更尊嚴地面對生命的最後一程。
盡可能地幫助患者排解心理問題和精神問題,使其可以平靜地面對死亡。讓病人盡量“無憾、無懼、無痛”地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
生與死都是人生大事,重視生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死亡教育,對死亡避諱不談。臨終前患者需要更科學的關懷,而這一點,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參考資料:
[1]《臨終是一個怎樣的過程?有生之年,幸好讀到》.人民網. 2014-12-22
[2]《人在臨死前,為啥會出現“回光返照”?科學的解釋來了》.家庭醫生. 2019-03-26
[3]《親人臨終前,我們可以做什麼?》. 廣東省家庭醫生協會. 2016-06-14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