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每周給大家介紹一個心理流派的時間了,本周一君君博士給大家介紹——新精神分析流派!
學派簡述:
經典精神分析學派由于過分強調性本能受到了科學界和其他流派的批判,在發展中逐漸落寞。因此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心理咨詢師在接待來訪者進行實際操作時會很困難,難以把握咨詢節奏。
新精神分析學派把經典精神分析的理論加以批判和修正,進一步從生物學、心理學領域轉向社會學領域,肯定了社會文化因素對人類行為的重大影響。
核心理論:新精神分析學派反對以本我心理學為核心,反對以泛性論為動力的生物主義和悲觀主義,突出自我心理學、文化人類學、社會學的重要價值和樂觀主義精神。
在精神分析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社會和文化因素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産生影響。強調家庭環境和童年經驗,對人格發展的重大作用。重視自我的整合和調節作用,對精神病的治療持樂觀态度。
1、文化神經症理論
神經症的根源應該從社會文化中去尋找,人際關系困難是神經症産生的決定因素。
神經症的治療目的是發現和解決患者深層的内心沖突,釋放真實自我的建設力量,使個體能更好的發展。
但是神經症的治療目的永遠無法達到,這是因為社會文化會産生源源不斷的問題,我們應當賦予神經症患者力量,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
2、人際關系理論:
人格通過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往而表現出來,人格的存在和發展來源于生理和心理上的緊張感,這種緊張感源于生理需要和社會的不安全感。
生理需要的滿足是人格發展的基礎,而出現較晚的、更複雜的安全感的需要是重要的人格發展動力。
3、人格發展八個階段
人格發展要經曆八個階段,每個階段發展都有相應的核心任務。如果核心任務處理的失敗或不成功,人格就會不連貫。
這八個階段具體内容如下圖:
代表人物:
被稱為是第一個偉大的精神分析女權主義者,她對于弗洛伊德的“陰莖妒羨”提出了“子宮妒羨”,即男人也會妒羨女人擁有子宮和生兒育女的能力。
除此之外,她提出了健康人格模式,即能根據不同情境靈活地運用順從他人、挑戰他人和維護自我、自主自立三種方式。
美國著名精神醫學家,精神分析的社會文化學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畢生緻力于臨床研究和教育工作。
他傾向于研究全人類共通的心理現象,他認為人格由社會力量塑造。
他和弗洛伊德都同意每個人都有降低内心緊張的動機,但是他認為引起緊張的主要原因有四個:生化需要、睡眠需要、焦慮和表達溫柔的需要。
同時,他還提出嬰兒經驗必須經曆三個認知過程:分離模式的經驗、并列模式的經驗和綜合模式的經驗。
美國精神病學家,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
埃裡克森提出的人格發展理論是在弗洛伊德人格的階段理論基礎上提出的,該理論不僅關注到人在成年之後的發展,還從生物、心理和社會三個方面的影響來探讨人格的發展。
除此之外,埃裡克森還提出了自我同一性的概念,即對自己适合角色和技能的認同。埃裡克森認為,同一性混亂是當下心理治療的一個難題。
與弗洛伊德相反,埃裡克森認為,自我才是人格發展的積極驅動力,獲得同一性和掌握感是自我最重要的兩個功能。
專業著述:
新精神分析學派的追随者們又扛起了精神分析的大旗,在繼承原有的一些理論時,也在不斷推陳出新。不僅以更加科學、可持續的方式得到了大衆和科學的認可,還拓寬了精神分析的理論範圍。
好了,今天關于新精神分析流派的知識就分享就到這裡。
其實,從經典精神分析到新精神分析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心理學的發展是不斷完善的過程,我們對心理的認識也在逐漸全面。
如果你對心理學非常感興趣、想要了解更多的話,可以去看看經典心理書籍,也可以通過心理咨詢師基礎培訓課程系統性地學習心理學。
培訓課程會更詳細、具體地闡述各個流派的理論和學說,讓我們對于心理學的産生和發展有更加全面、系統的認識。
三君院,洞見你我他!每天學一點心理,讓你更懂你自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