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已經陪我們走過了六個年頭,随着詩詞大會第六季的落幕,我們的心裡不僅怅然若失,又一個精彩的賽季結束了。從第一季到第六季,在每一期節目裡,我們總能看到一個寬闊的背影,一隻神來之筆,為選手現場作畫。
他――一位地地道道的陝北漢子,一位學富五車、才高八鬥的國學教授,《中國詩詞大會》鐵杆點評嘉賓――康震。康老師現場作畫猜詩句也是詩詞大會的“壓軸大戲”!
六年來,康老師将“詩情”“書法”“畫意”合而為一,在《中國詩詞大會》的舞台上,揮灑才情,喚醒每個國人的詩心,“康氏圖畫線索題”也因此成為《中國詩詞大會》舞台上的标志性題型。琴、棋、書、畫是我國古代文人的标配,詩、詞、歌、賦是文人才華高低的标尺,如何讓大家走進詩歌的意境中,更好地感受古典詩詞之美。當學識淵博、能寫會畫的康震老師走上舞台時,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圖畫,讓我們領略到詩歌别樣的美。
我們不僅好奇,康老師是如何練就“神來之筆”?
事情還得從康老師小時候說起,那個年代的孩子們,最寶貴的精神财富就是小人書,小人書圖文并茂,簡潔易懂。每次路過書店,他都會纏着父母買。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諸如《三國演義》《西遊記故事》《嶽飛傳》等多部經典小人書都被康老師收入囊中。
那時候,很多孩子對小人書非常癡迷,康老師更是如此。大家一定記得,那時小人書的插圖都是黑白的,閑暇之餘康老師便給這些插圖塗上了顔色,才發現那些圖畫更加栩栩如生。
僅僅這些還不夠,康老師又開始臨摹繪畫,在那時有一大批經典小人書,諸如《雞毛信》《東郭先生》《三國演義》《童年》《在人間》《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等,這些作品構圖巧妙、繪畫精美、細節生動,都成了康老師臨摹的佳作。
從那時開始,課本、作業本、信箋、書籍扉頁、空白處,都變成了康老師濕疹繪畫技能的地方,到處都有康老師留下的“神來之筆”,即使被老師和父母責罵,他依舊樂此不疲,康老師母親曾經說:“當他全神貫注幹一件事,把周圍都忘了的時候,肯定不是在學習功課,而是在畫畫”。
說起康老師在《中國詩詞大會》的舞台上作畫,其中還有一段小小的插曲:詩詞大會的第一季和第二季都是通過沙畫來猜詩歌,而在詩詞大會第三季錄制期間,節目組也設訂了此環節,臨近錄制前的一天,在與總導演閑聊談及此事時,康老師問為何不找人來現場作畫為題呢?導演表示,錄制現場作畫有一定難度,找不到合适的人選現場繪畫。聽聞此言,康老師便毛遂自薦,表示自己能夠承擔這一任務。為了證明實力,他随手拿起一張餐巾紙,在桌上鋪開信筆畫出一幅圖畫。
從第三季開始,康老師現場作畫便成了詩詞大會的“壓軸大戲”。而且每個賽季作畫的方式也不一樣,有的是一幅圖畫展現四聯詩歌,有的是詩句單獨成圖,在這個賽季裡每一場都會選一個主題,“江河湖海”“萬家燈火”“春夏秋冬”,連起來又是一種美妙的意境。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們經常會說這樣的話,但是孩子的興趣往往被我們扼殺在搖籃之中,如果能像康老師一樣,把興趣愛好變成一種才華,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大展拳腳,用手中的“神來之筆”畫出美麗的人生圖畫,又何樂而不為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