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司馬光砸缸裡面到底有什麼

司馬光砸缸裡面到底有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07:28:28

司馬光砸缸裡面到底有什麼(關于司馬光砸缸的幾個細節)1

在一個電視節目中,著名古董收藏家馬未都對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提出了質疑。按照馬未都的看法,司馬光砸缸是一個假故事,他的證據是——根據考古學的發現來看,宋朝人還燒不出可以讓一個孩子掉進去的,直徑一米左右的大缸。另外,用來盛水的缸内外通常上釉,非常堅固結實,破壞難度很高,除非天生神力,否則别說七歲小孩,即使成年人也沒有辦法砸破。

司馬光砸缸裡面到底有什麼(關于司馬光砸缸的幾個細節)2

但是,人家《宋史•司馬光傳》說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司馬光砸的并不是缸而是甕,原文如下: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衆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司馬光砸缸裡面到底有什麼(關于司馬光砸缸的幾個細節)3

如果用現代語來講述,故事的發生是這樣的:司馬光七歲的時候,已經非常穩重,俨然一個小大人。他聽到老師講解《左氏春秋》,喜愛得不得了,放學之後給家人講一遍,就完全明白了其中的内涵。從那以後,他就再也放不下這本書了,甚至到了忘記饑渴,不管寒暑的程度。一天,司馬光正跟小夥伴們在院子裡玩耍,忽然有個小孩站到了大缸沿上,緊接着失足掉進了缸中的水裡,别的孩子都把他抛下跑了,司馬光卻從地上搬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于是水湧出來,小孩得救了。讀到這兒,年輕的朋友們肯定會心生疑問:甕是什麼東西呢?要想打破它容易嗎?司馬光破甕怎麼變成司馬光砸缸了呢?

司馬光砸缸裡面到底有什麼(關于司馬光砸缸的幾個細節)4

甕是一種腹大口小的陶器,用來盛放水、酒、糧食等。陶器是很容易被打破的,甕也不例外。至于破甕為什麼演變成了砸缸,大概一是因為砸缸比破甕讀起來更響亮,而且司馬光砸缸前後押韻,比司馬光破甕讀起來更流暢;二是因為随着時間的流逝,結實的缸越來越普遍,而脆弱的甕越來越罕見了吧。但是,從總體上來看,在古代社會,甕比缸窯更為常見,因為關于甕的成語随手拈來,比如甕中捉鼈、請君入甕、甕聲甕氣、甕牖繩樞、抱甕灌園、飯囊酒甕,而關于缸的成語卻是鳳毛麟角,好像隻有一個“醯醬千缸”。關于司馬光破甕,還有一個問題值得商榷,就是故事發生的地點和時間。按照通常的說法,司馬光是大宋陝州夏縣(今山西省夏縣)人,但是,他實際上生于光州光山(今河南省光山縣),時間是公元1019年。

司馬光砸缸裡面到底有什麼(關于司馬光砸缸的幾個細節)5

司馬光出生時,他父親司馬池正在光山做知縣,他名字中的光字應該就來自光山這個城市。古人習慣以虛歲來計算年齡,而虛歲通常要比周歲多一歲,因此,古人心目中司馬光七歲那一年實際上并不是他七周歲那一年,即公元1026年,而是他六周歲那一年,即公元1025年。那麼,司馬光公元1025年時還是孩子的司馬光生活在哪裡呢?答案可能是光山,但更可能不是光山。為什麼這麼說呢?咱們先來看一看司馬光父親司馬池在1025年前後的官場任職經曆。根據《宋史》的記載,司馬池在光山任職年滿後,被他的上級光州知州盛度推薦到中央政府任秘書省著作郎,後出京監督安豐酒稅,再後來又調到小溪縣(在今四川遂甯市境内)任知縣。然後在天聖三年(即公元1025)年,應河南府(治所在今河南省今洛陽市)知府劉烨之邀任司錄參軍。如果司馬光在1025年之前跟随父親司馬池離開了光山,那麼司馬光破甕不可能發生在光山,但可能發生在京城開封、安豐、小溪和河南府府城所在地洛陽;如果司馬光一家在1025年離開了光山,那麼這個故事可能發生在光山,也可能發生在上述四個地方。

司馬光砸缸裡面到底有什麼(關于司馬光砸缸的幾個細節)6

總而言之,司馬光砸缸的曆史真相是司馬光破甕,這個故事發生的時間應該是公元1025年,發生的地點難以确定,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司馬光的出生地是河南光山。其實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司馬光在破甕救人時表現出的臨危不亂,急中生智的精神品質,正是因為此精神此品質,司馬光小時候發生的這個故事才會從宋朝一直流傳到現在,并且将繼續流傳下去……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憶江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