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情商高的孩子怎麼管教

情商高的孩子怎麼管教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5 21:37:12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看别人教養孩子很優雅,但我家怎麼是個熊孩子啊?在家亂哭、暴沖不受控、整天不要不要的愛唱反調,遇到陌生人卻又退縮沒禮貌,一點都不落落大方!” 親愛的爸媽,請放心,您一點都不孤單! 在許多網上讨論區,被父母票選最令人困擾的小小孩情緒行為,正是:哭、暴沖、反抗、退縮。 孩子絕對不是故意要和父母作對,隻是年幼的孩子,面對人生第一次的“自我”發展階段,加上語言、大腦的發展未成熟,遇到事情,行動比想的還快,本能的就會使出一哭二鬧三耍賴。 面對小小孩不恰當的情緒行為,父母要先有基本的同理與認識,才能不動氣的引導孩子,以合宜方式表達及調節自己的情緒。 哭:不同年齡的哭,意義不同 相信新手父母們對這樣的場景并不陌生,喂奶已讓人心力交瘁,孩子又哭泣不止,找不出原因,隻好兩手一攤說:“不然你到底想要怎樣!”但眼前的小寶貝隻是哭得更大聲。 心理學研究發現,對于幼兒階段的孩子,如果大人經常能夠敏銳覺察他們的情緒感受,并給予溫柔的撫慰,孩子的哭泣會自然減少。反之,若孩子内在想要的動機沒有被滿足時,各式各樣的情緒行為自然就會出現。 天才領袖親子教育集團執行長王宏哲說,哭泣是人類一出生為了要存活下來的能力,所有的哭泣背後都有其生理及心理上的意義。因着生存發展的需要,讓不同階段的哭呈現不同的意義: 零到一歲:需求未滿足

情商高的孩子怎麼管教(搞定孩子的四大惱人行為)1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周歲前寶寶的哭多半和生理需求有關,而且想喝奶、要換尿布、要人陪的哭聲都不大一樣。 四個月大寶寶就有情緒感染能力,情緒會受到大人生氣、煩悶或興奮而牽動。所以,當排除生理需要,而寶寶依然哭泣時,不妨觀察一下家裡的氣氛有沒有什麼改變。 咨商心理師許皓宜說,零到一歲是孩子建立信任關系期,若孩子常出現歇斯底裡的哭泣,卻又排除是身體不舒服、生理需要等因素,父母要檢視一下自己和寶寶的親密關系,是否互動或溝通的方式不佳,以至于孩子往往需要透過大哭,才會獲得注意。

情商高的孩子怎麼管教(搞定孩子的四大惱人行為)2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一到三歲:權利争奪 小孩心理發展上邁向自主階段,由于尋求自主的挫折,負面情緒變得特别多,哭多半和權利的争奪有關,略帶“謀略性”、有點耍賴。例如,哭完會擡頭看看媽媽的反應是怎樣,沒反應再繼續哭。

情商高的孩子怎麼管教(搞定孩子的四大惱人行為)3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三到六歲:學習受挫 孩子大多已經上幼兒園,進入學習階段,此時期的哭多和同侪及學習挫折有關。 由于接觸到全新的環境與人事物,情緒受波動的機會變多,但孩子的語言還不是很有邏輯,常搞混事情發生的時間序,心智上也不夠成熟的去辨别哭與事件之間的關聯。 因此,家長會常搞不清楚孩子的哭點在哪,因為常常連孩子自己也搞不清楚。

情商高的孩子怎麼管教(搞定孩子的四大惱人行為)4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暴沖:大腦沒“剎車”,隻能先踩“油門” 除了動不動就哭,像個小野獸一樣的暴沖,也是令人頭疼的狀況。為什麼小娃兒總是動不動就暴沖、發怒?房間門推不開、出門穿的襪子顔色不對……隻要不順他的意,都要生氣;這一秒的小天使,下一秒馬上就倒地變大魔王。 王宏哲從大腦發展的角度來解釋,人類的情緒發展原本就早于認知,大腦與生俱來的皮質下區域,用來處理情緒,而框住大腦外圍的皮質區,掌管理性認知,是透過後天學習才逐漸發展。情緒中樞如同“油門”,認知區域像“剎車”。 換句話說,人的大腦就像一台僅配備有油門和輪胎的車子,可以向前行駛、加速,但無法剎車,所以會經常暴沖。 小小孩暴沖多發生在一歲之後,至三、四歲達到高峰。産生這種情緒行為背後多是孩子的自我開始萌芽,但語言能力還跟不上行為動作的發展。 原因一:想證明我可以做 一到三歲是幼兒自我中心的高峰期,由于開始會走、行動能力變好了,所有事情都變得敢做、想做,小人兒的邏輯是“我要這樣、就得這樣”。當希望别人那樣、自己想要這樣的欲望出現,現實又無法滿足時,發脾氣、咬人、打人、耍賴、鬧、倒地哭的行為都來了。 {!-- PGC_COLUMN --} 原因二:想要卻說不出口,直接耍賴 王宏哲分析,一到兩歲孩子進入“學語期”,但字彙不夠,好奇心及探索能力同時提升,語言卻被卡住了。随着語言快速發展,孩子會不斷練習用剛拿到的武器—語言,來測試大人的底限,若此時語言的使用很鈍、或達不到目的,就會再退回使用原始情緒那招,展現“胡攪蠻纏、耍賴”的本領。 原因三:管理沖動控制的前額葉未發育 主管理性與沖動控制的前額葉,第一階段成熟是在小學四到六年級,真正發展完成則要等到青少年時期結束後。尤其在幼兒階段,語言的能力還在發展,加上管理沖動控制的前額葉還沒發育成熟,對他們而言,最快的表達方式經常就是動手打人。在和同侪互動上,孩子也會因為搞不清楚“自己和他人之間的界限在哪裡”,導緻沖突機會增加。

情商高的孩子怎麼管教(搞定孩子的四大惱人行為)5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反抗:處于區分我和你不同的矛盾階段 不隻亂哭、暴沖愛生氣,這年齡孩子最考驗父母脾氣的,就是愛唱反調了!當父母的頭三年,真的不簡單啊! 你正在為孩子“這個也不要”、“那個也不要”而大動肝火嗎? 小孩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早在兩歲就來臨,不同程度的反抗将持續到四歲多,五歲後才會慢慢舒緩,家長千萬得沉住氣。 心理學上解釋,嬰兒從出生開始,心中無法區分“你和我”,以為媽媽抱着自己的手,就是自己的手,認為媽媽和自己是相連的一體,并天真的想象,隻要有需要,媽媽就會如預期般的出現。 六個月後,他開始會慢慢發現,這個世界并非如此,内心的矛盾與莫名憤怒就愈多。随着會走、會用簡單言語表達,自我意識逐漸産生,孩子真正意識到“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他需要用更多的行動來區隔自己與他人的不同,藉以消化内心複雜的心情,因而嘗試做一些不是父母要他做的事,這也是邁向獨立的過程。

情商高的孩子怎麼管教(搞定孩子的四大惱人行為)6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王宏哲将幼兒的“不要期”區分成三階段: 一歲半到兩歲:試探性的不要 主要在測試大人的反應,試探“說不要”帶來的好處,或是“一下要、一下不要”。例如:一下很黏人,下一刻又表現出他不需要你;有時候強迫你幫忙,卻又在你提供幫助後拒絕你。 兩歲:拒絕式不要 随着主見愈來愈強,有可能是真的不想做,也可能是故意不照着你的意思做。 三到四歲半:唱反調的不要 想要證明自己長大了、自己有能力控制環境,他們讨厭凡事被人決定,所以不隻不愛照着做,還偏要做爸媽禁止的事情。例如:故意把飯丢在地上,看看你有什麼反應。

情商高的孩子怎麼管教(搞定孩子的四大惱人行為)7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退縮:心裡不安全,不想離開避風港 有些孩子活潑大方,和誰玩都好;有的孩子生性敏感,在新環境中需要長時間“暖機”。孩子在行為上是退縮害怕,還是勇敢積極,除了先天氣質,也和後天的同侪互動經驗、社交能力發展息息相關。 王宏哲說,一歲前寶寶的退縮行為,主要是由先天氣質中的“趨避性”特征決定,意指在面對新的人事物時大多表現拒絕的态度,需要較長的觀察和适應時間。 随着年紀漸長,氣質的影響逐漸減少,開始與人的互動經驗有關。 若孩子在動作、語言、認知及社交發展的能力愈好及愈成熟,能累積更多成功的社交經驗,受退縮與内向氣質的影響就會減少。 因此,三歲之後,氣質的影響逐漸降低。 許皓宜則分析,退縮的孩子代表着:我心裡不夠安全,我要一直黏在安全的避風港裡面。因此在面對新環境變化時,他會感到害怕、害羞、抗拒;他對外面世界不會感到興趣,也不想對外展開新的關系。 她以孩子離家念幼兒園常碰到的分離焦慮來解釋,其實,孩子表現出的,不是怕學校,而是怕“所愛的人不在”。當孩子在和爸媽從“嬰兒期的倚賴”(認為是一體的),跨越到“成熟期的倚賴”(相信爸媽會離開,但不會永遠消失)的過渡期,會特别哭鬧、特别無法忍受父母不在,甚至會出現吸手指、把身體蜷曲起的退化行為。

情商高的孩子怎麼管教(搞定孩子的四大惱人行為)8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這樣做,有助寶寶情緒正向發展! 對常見的寶寶情緒行為,許皓宜建議,家長應多了解孩子每個發展階段的需要,提供适當響應: 1歲前:提供足夠的愛,并敏銳覺察寶寶的需求,适時的給予響應。 1~3歲:建立明确的規範 此階段寶寶的自我開始萌芽,逐漸達到自我發展高峰期。家長尊重孩子的同時,也不能凡事順從,需建立起明确的規範,讓孩子知道,用哭鬧是不能得到想要的結果。例如:可以在提供有限選擇下,讓孩子自己做決定,或設法轉移焦點。 3歲之後:時時鼓勵孩子說出哭泣背後的原因,鼓勵正确的行為,來協助改掉孩子的不當行為。 王宏哲也形容,教養的過程通常是“2歲很無奈、3歲很煩,到4歲與孩子劍拔弩張”。 他建議,幼兒階段要提供孩子豐富的學習環境,多走出戶外活動,可以活化大腦,有助情緒正向發展;多制造團體遊戲的經驗,讓孩子自然的學習社交能力,并能允許他們在安全的範圍下,有自由探索的機會。在語言尚未發展成熟階段,家長也可以利用姿勢、動作教導背後的社會意義,提供其他表達的工具,都有助于改善孩子動不動就發怒的情形。

情商高的孩子怎麼管教(搞定孩子的四大惱人行為)9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文章來源:做最棒的爸爸)

情商高的孩子怎麼管教(搞定孩子的四大惱人行為)1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