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醫生,我好多了,現在就偶爾咳一下。”近日13歲的男孩劉冬(化名)來到了甯波市第一醫院胃腸外科陳清鋒主任醫師的診室複診。
此前,劉冬咳嗽了7年多,輾轉過很多醫院的多個科室,始終沒能确診。現在,他終于基本告别了惱人的咳嗽。在陳清鋒主任醫師的胃食管反流病的專病門診中,五六成的初診病人和劉冬一樣曾長期被誤診。
不是過敏,是胃上面的閥門松了
“咳,咳,咳”……劉冬第一次來到陳醫生的診室時,幾乎一直在輕咳。
劉冬的母親對此非常無奈:從幼兒園起就這樣,至少也有7年多了。這7年多來,看過很多醫生,有說過敏性咳嗽的,有說哮喘的,有說肺炎的,有說咽喉炎的,有說感冒的……吃過很多西藥,也試過中藥調理、推拿等,劉冬的咳嗽至多隻是相對緩解一陣子,又和以前一樣咳上了。
圖文無關,圖片來源:包圖網
劉冬自己也摸索出了一個規律——吃飽了的時候,咳得特别明顯;躺下睡覺的時候,也會咳得很明顯。如果吃了辣條,或是喝了可樂等碳酸飲料,咳嗽更會加劇。
陳醫生在問診後,認為劉冬久治不愈的咳嗽很可能是胃食管反流導緻。後續的檢查,驗證了他的推斷。在胃鏡下,可以清楚地看到,劉冬食道下段齒狀線附近有典型的被胃酸腐蝕的粘膜破損情況,贲門松弛,還有個直徑約2厘米的“疝囊”。
陳醫生解釋:食管從胸腔經腹腔到胃,要穿過膈肌,膈肌上有一個孔,是食管裂孔。這就像管道穿過樓闆,孔的大小應該是和管子的直徑匹配。膈肌通過收縮,調整孔的大小。食管和胃的接口部位,叫贲門。贲門起到單向閥門的作用:食物可以經過食管到胃裡,但不能從胃裡反向到食管裡去。劉冬的這個“閥門”松了,還有食管裂孔疝,導緻原本匹配的小孔“增寬”了2厘米。因此,胃裡的食物、胃酸容易反流到食管。
因此,劉冬胃裡混合着胃酸的食物,容易通過松動的閥門往上,刺激食管,引起發炎;同時因為胃内壓力高産生“噴嘴效應”,酸性物質形成氣霧“被噴向”氣管、咽喉部等,産生局部刺激,導緻他不停咳嗽、清喉。尤其當他吃得過飽或躺下的時候,刺激和咳嗽都會加劇。
陳清峰醫生(中)在做手術中。
有人吃藥緩解,有人胃底部做了折疊
通過陳醫生的一番詳細溝通後,劉冬和家人商量後,決定先選擇通過藥物來緩解症狀。
這次來複診,劉冬已經根據症狀服用了兩個月的藥物來控制炎症,完成了第一個療程的治療。從他的描述和檢查情況來看,症狀基本控制住了。
“我好多了。現在還有點咳嗽,主要是習慣性的,畢竟咳了那麼多年。”劉冬有些不好意思地說。
陳清鋒主任醫師介紹,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種慢性病,單純的輕症胃食管反流可以通過口服抑酸藥物來緩解症狀。如果情況嚴重,懼怕長期服藥帶來藥物副作用等,手術是最佳選擇。
圖文無關,圖片來源:包圖網
30歲的患者馮先生則因為反複燒心、反酸不适住院。此前,他網購了針對反酸的藥物吃了一個多月,仍然沒有效果。馮先生被診斷為胃食管反流病、食道裂孔疝。他抵觸藥物治療,對手術治療意願強烈。
陳醫生為他做了腹腔鏡下食管裂孔疝修補和胃底360度折疊。他告訴記者:“修補裂孔可以避免胃再通過這個孔往上跑。胃底折疊,相當于做了類似的戒指的瓣膜,增加閥門單向關閉的壓力。折疊的松緊度很關鍵:如果折疊瓣太緊了,會導緻明顯吞咽困難;太松了,起不到效果。”
五六成初診病人長期被誤診
目前,胃食管反流疾病的診斷率還比較低,臨床也容易被漏診和誤診。在陳醫生的胃食管反流病的專病門診中,五六成的初診病人曾長期被誤診。有被誤診為過敏性哮喘、咽喉炎、鼻窦炎、中耳炎、牙侵蝕等的,也有被診斷為心髒方面比如冠心病等疾病的。
陳醫生介紹,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症狀有燒心、反酸;非典型症狀有胸痛、吞咽困難、上腹痛、嗳氣、腹脹、慢性咳嗽、哮喘、咽喉炎等。容易得胃食管反流病的人群有:40-60歲為發病高發年齡、肥胖、吸煙飲酒、食管裂孔疝、飲食過飽、喜食辛辣酸甜等刺激性食物等。
很多人以為,胃食管反流病隻是反酸水等,吃點抑酸藥就好了。陳醫生說,其實不然,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種慢性的難治性疾病,尚無一種理想的能治療治愈的藥物,需要堅持長期治療。除了藥物治療和外科手術外,生活方式的調整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減肥、戒煙戒酒、忌辛辣食物、擡高床頭(不是墊高枕頭)、少食多餐、避免睡前進食等。
陳清鋒主任醫師提醒市民,如果出現經常反酸、燒心等不适,不要想當然認為是胃食管反流病,不要随意購買抑酸藥物服用,尤其不要在網絡上相信那些虛假“偏方”廣告,應到消化内科或胃食管反流專病門診進行專業的診治,由專家幫忙制定規範的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甯波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