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用别人的錢賺自己的錢,是很多企業賺錢的盈利的模式。
一種是用海量用戶天量資金的利息用于企業日常經營
這類企業,賴以存活的就是海量用戶放在他們平台上的資金,一旦積少成多,天量資金所帶來的利息,就能維持這家企業的日常經營。
但一旦客戶保有量斷崖式下跌,企業資金鍊就很容易斷裂,形成用戶擠兌,而造成企業破産。
再另一種,是利用财務杠杆
财務杠杆聽起來很晦澀對嗎?沒關系,我們舉個例子
拿咱們普通老百姓生活中的例子來舉例
還記得前幾年為了去各地庫存,央行下調不限購城市的首付比例,首付款由之前的30%下調至20%。
如此,一套總價100萬的房屋,首付20萬,向銀行以年利率5%,貸款80萬,一年後,若房價上漲10%,對于投資者來說,
總回報率=房價漲幅 貸款金額/首付款×(房價漲幅-貸款年利率)
=10% 80萬/20萬×(10%-5%)
=30%
這種借錢投資,利用較少本金獲得高收益,看起來是不是很爽?
不過,一旦房價下跌10%時,也會導緻投資者投資回報率虧損30%
這裡,貸款金額和自有金額就是杠杆倍數,而房價漲幅扣除貸款利率後的淨報酬就是利差,如果房價漲幅高于貸款利率就是正利差,反之就是負利差,然而,不管是正利差還是負利差,都會在杠杆作用下,被放大盈利或是放大虧損,杠杆倍數越大,總報酬率上下波動也就越厲害。
于是,不論結局是好還是壞,杠杆作用都會放大效果,好的越好,差的越差。
了解這個原理後,我們再來看看國家為什麼這兩年主基調是降低杠杆,而且是全民降杠杆!
上到政府、下到居民無一例外,就是怕風險來臨時,因為杠杆倍數的放大而無法抵禦風險!!
政府要降杠杆!
企業要降杠杆!
金融要降杠杆!
居民也要降杠杆!
政府要去杠杆,杠杆對于政府來說,就是尾大不掉的地方政府債務,
企業要去杠杆,是去過剩的産能,降低自身負債,因為企業已經産能過剩了,而市場趨于飽和狀态,若企業不顧市場和自身情況,借錢擴大經營,那就是自己把自己給玩死。因為員工工資、設備折舊這些都是剛性的支出,而産能過剩時,産品賣不出去,企業盈利就會大幅下滑,如果此時不把負債降下來,到虧損時才想着去杠杆,為時已晚。
金融要降杠杆,就是防止機構利用監管空白或監管漏洞進行監管套利!
比如通道業務本質就是監管套利。監管不允許,機構就有可能繞開監管,借道而行,在給點過路費。
以前監管層面不允許銀行放貸給房地産企業,銀行又想賺這筆錢怎麼辦?找來信托公司、基金子公司、保險公司合夥做呗。
将房地産的資産包裝成信托資管計劃、或者保險資管計劃、或者基金子公司資管計劃,讓銀行出錢投資這些資管計劃,等到期再拿收益,錢是銀行出的,銀行借道成功,少不了這些信托公司、基金子公司、保險公司的好處費。
于是企業融資成本上升了,但杠杆一點也沒降下來。
現在懂為什麼保監會和銀監會會合并了吧?
而對于居民去杠杆,想想看,咱們居民借錢買的是什麼?
房子!因為房價高,貸款買房,一線城市的家庭就有可能背負幾百萬的房貸。
或者把房子抵押給銀行,然後銀行放款出來用于消費的個人住房抵押貸款。
又因為房價高,住房抵押消費貸款也不是少數目!
如何去杠杆呐?要麼提高房屋貸款利率,要麼提高房屋首付。同時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或者可支配的财富,正如開頭的公式所言,自有本金提高,杠杆倍數就能一下子降下來。
相對來說,提高首付或者提高房屋貸款利率,還是非常簡單的,中國不缺有錢人。
而提高居民收入比較難以控制,除了提高個稅起征點,好像沒什麼好辦法。但哪怕個稅起征點提高到5000元,七級稅率不變的情況下,對于北上廣深月薪一萬元的老百姓來說,在扣除五險一金後,每月應納稅額按4500元計,每個月所交個稅也隻比現在(個稅起征點3500元)少交150元而已,差不多就是一個月的地鐵費用。
不過,杠杆若一直存在,風險就會一直存在。哪怕當投資标的,有±10%的波動,以5%的借貸年利率向銀行貸款,不同的杠杆倍數(即貸款本金/自有資金)之下,就會呈現如下結果:
想想看,自有本金50萬,向銀行以5%的年利率,貸款50萬投資時,一旦投資産品虧損10%,實際自己本金已經虧損了-25%!
晴天準備好雨傘,就不怕下雨天被雨淋濕,國家非常良心的再替大家去杠杆,大家怎麼看呢?
7分鐘理财原創,版權所有,謝絕非授權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