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解題技巧?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象 1.s-t圖象是描述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位移随時間的變化關系的曲線(不反映物體運動的軌迹),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高一物理解題技巧?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象
1.s-t圖象是描述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位移随時間的變化關系的曲線。(不反映物體運動的軌迹)
2.物理中,斜率k≠tanα(2坐标軸單位、物理意義不同)
象中兩圖線的交點表示兩物體在這一時刻相遇。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
1.v-t圖象是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歲時間變化關系的圖線。(不反映物體運動軌迹)
2.圖象與時間軸的面積表示物體運動的位移,在t軸上方位移為正,下方為負,整個過程中位移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積的代數和。
高一物理人教版知識點2勻速直線運動(1)定義:在任意相等的時間内位移相等的直線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2)特點:a=0,v=恒量.(3)位移公式:S=vt.
7.勻變速直線運動(1)定義:在任意相等的時間内速度的變化相等的直線運動叫勻變速直線運動.
(2)特點:a=恒量(3)公式:速度公式:V=V0 at位移公式:s=v0t at2
速度位移公式:vt2-v02=2as平均速度V=
以上各式均為矢量式,應用時應規定正方向,然後把矢量化為代數量求解,通常選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緻的取“ ”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
重要結論
(1)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質點,在任意兩個連續相等的時間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
ΔS=Sn l–Sn=aT2=恒量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質點,在某段時間内的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内的平均速度,即:
自由落體運動
(1)條件:初速度為零,隻受重力作用.(2)性質:是一種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a=g.
(3)公式:
運動圖像
(1)位移圖像(s-t圖像):①圖像上一點切線的斜率表示該時刻所對應速度;
②圖像是直線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圖像是曲線則表示物體做變速運動;
③圖像與橫軸交叉,表示物體從參考點的一邊運動到另一邊.
(2)速度圖像(v-t圖像):①在速度圖像中,可以讀出物體在任何時刻的速度;
②在速度圖像中,物體在一段時間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體的速度圖像與這段時間軸所圍面積的值.
③在速度圖像中,物體在任意時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圖像上所對應的點的切線的斜率.
④圖線與橫軸交叉,表示物體運動的速度反向.
⑤圖線是直線表示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或勻速直線運動;圖線是曲線表示物體做變加速運動.
人教版
1、自由落體運動:隻在重力作用下由靜止開始的下落運動,因為忽略了空氣的阻力,所以是一種理想的運動,是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2、自由落體運動規律
3、豎直上抛運動:
可以看作是初速度為v0,加速度方向與v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的勻減速直線運動,可以把它分為向上和向下兩個過程來處理。
(2)豎直上抛運動的對稱性
物體以初速度v0豎直上抛,A、B為途中的任意兩點,C為點,則:
(1)時間對稱性
物體上升過程中從A→C所用時間tAC和下降過程中從C→A所用時間tCA相等,同理tAB=tBA.
(2)速度對稱性
物體上升過程經過A點的速度與下降過程經過A點的速度大小相等.
[關鍵一點]
在豎直上抛運動中,當物體經過抛出點上方某一位置時,可能處于上升階段,也可能處于下降階段,因此這類問題可能造成時間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易錯現象
1、忽略自由落體運動必須同時具備僅受重力和初速度為零
2、忽略豎直上抛運動中的多解
3、小球或杆過某一位置或圓筒的問題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運動的圖象運動的相遇和追及問題
1、圖象:
圖像在中學物理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優點是可以形象直觀地反映物理量間的函數關系。位移和速度都是時間的函數,在描述運動規律時,常用x—t圖象和v—t圖象.
(1)x—t圖象
①物理意義:反映了做直線運動的物體的位移随時間變化的規律。②表示物體處于靜止狀态
②圖線斜率的意義
①圖線上某點切線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體速度的大小.
②圖線上某點切線的斜率的正負表示物體方向.
③兩種特殊的x-t圖象
(1)勻速直線運動的x-t圖象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
(2)若x-t圖象是一條平行于時間軸的直線,則表示物體處
于靜止狀态
(2)v—t圖象
①物理意義:反映了做直線運動的物體的速度随時間變化
的規律.
②圖線斜率的意義
a圖線上某點切線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的大小.
b圖線上某點切線的斜率的正負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③圖象與坐标軸圍成的“面積”的意義
a圖象與坐标軸圍成的面積的數值表示相應時間内的位移的大小。
b若此面積在時間軸的上方,表示這段時間内的位移方向為正方向;若此面積在時間軸的下方,表示這段時間内的位移方向為負方向.
③常見的兩種圖象形式
(1)勻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是與橫軸平行的直線.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
2、相遇和追及問題:
這類問題的關鍵是兩物體在運動過程中,速度關系和位移關系,要注意尋找問題中隐含的臨界條件。
1、混淆x—t圖象和v-t圖象,不能區分它們的物理意義
2、不能正确計算圖線的斜率、面積
3、在處理汽車刹車、飛機降落等實際問題時注意,汽車、飛機停止後不會後退
高一物理人教版知識點31.功
(1)功的概念: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發生一段位移,我們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發生位移,是做功的兩個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功的計算式: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夾角的餘弦三者的乘積:W=Fscosα。
(3)功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功的單位是焦耳,簡稱焦,符号是J.1J就是1N的力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發生lm位移所做的功。
2.功的計算
⑴恒力的功:根據公式W=Fscosα,當00≤a<900時,cosα>0,W>0,表示力對物體做正功;當α=900時,cosα=0,W=0,表示力的方向與位移的方向垂直,力不做功;當900<α<1800時,cosα<0,W<0,表示力對物體做負功,或者說物體克服力做了功。
(2)合外力的功:等于各個力對物體做功的代數和,即:W合=W1 W2 W3 ……
(3)用動能定理W=ΔEk或功能關系求功.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做功過程一定伴随能量的轉化,并且做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發生轉化。
3.功和沖量的比較
(1)功和沖量都是過程量,功表示力在空間上的積累效果,沖量表示力在時間上的積累效果。
(2)功是标量,其正、負表示是動力對物體做功還是物體克服阻力做功.沖量是矢量,其正、負号表示方向,計算沖量時要先規定正方向。
(3)做功的多少由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及力和位移的夾角三個因素決定.沖量的大小隻由力的大小和時間兩個因素決定.力作用在物體上一段時間,力的沖量不為零,但力對物體做的功可能為零。
4.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的特點
⑴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段時間内做的總功可能為正、可能為負、也可能為零。
⑵一對互為作用反作用的摩擦力做的總功可能為零(靜摩擦力)、可能為負(滑動摩擦力),但不可能為正。
高一物理人教版知識點4速度變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體的加速度等于物體速度變化(vt—v0)與完成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決定,而是由F、m決定。
3.變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變化的大小或多少
4.變化率=變化量/時間……表示變化快慢
5.如果物體沿直線運動且其速度均勻變化,該物體的運動就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不随時間改變)。
6.速度是狀态量,加速度是性質量,速度改變量(速度改變大小程度)是過程量。
用圖象描述直線運動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象
1.s-t圖象是描述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位移随時間的變化關系的曲線。(不反映物體運動的軌迹)
2.物理中,斜率k≠tanα(2坐标軸單位、物理意義不同)
3.圖象中兩圖線的交點表示兩物體在這一時刻相遇。
勻變速
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
1.v-t圖象是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歲時間變化關系的圖線。(不反映物體運動軌迹)
2.圖象與時間軸的面積表示物體運動的位移,在t軸上方位移為正,下方為負,整個過程中位移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積的代數和。
高一物理人教版知識點5認識運動
機械運動:物體在空間中所處位置發生變化,這樣的運動叫做機械運動。
運動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樣性
參考系
1.任何運動都是相對于某個參照物而言的,這個參照物稱為參考系。
2.參考系的選取是自由的。
(1)比較兩個物體的運動必須選用同一參考系。
(2)參照物不一定靜止,但被認為是靜止的。
質點
1.在研究物體運動的過程中,如果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在所研究問題中可以忽略是,把物體簡化為一個點,認為物體的質量都集中在這個點上,這個點稱為質點。
2.質點條件:
(1)物體中各點的運動情況完全相同(物體做平動)
(2)物體的大小(線度)<<它通過的距離
3.質點具有相對性,而不具有絕對性。
4.理想化模型:根據所研究問題的性質和需要,抓住問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種理想化的模型,使複雜的問題得到簡化。(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種高度抽象的理想客體)
高一物理人教版知識點6【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基本公式
(1)速度-時間關系式:
(2)位移-時間關系式:
(3)位移-速度關系式:
三個公式中的物理量隻要知道任意三個,就可求出其餘兩個。
利用公式解題時注意:x、v、a為矢量及正、負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題時要有正方向的規定。
2.常用推論
(1)平均速度公式:
(2)一段時間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内的平均速度:
(3)一段位移的中間位置的瞬時速度:
(4)任意兩個連續相等的時間間隔(T)内位移之差為常數(逐差相等):
【對運動圖象的理解及應用】
1.研究運動圖象
(1)從圖象識别物體的運動性質
(2)能認識圖象的截距(即圖象與縱軸或橫軸的交點坐标)的意義
(3)能認識圖象的斜率(即圖象與橫軸夾角的正切值)的意義
(4)能認識圖象與坐标軸所圍面積的物理意義
(5)能說明圖象上任一點的物理意義
2.x-t圖象和v-t圖象的比較
高一物理人教版知識點7動力學(運動和力)
1.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慣性定律):物體具有慣性,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态或靜止狀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态為止
2.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決定,與合外力方向一緻}
3.牛頓第三運動定律:F=-F′{負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對方,平衡力與作用力反作用力區别,實際應用:反沖運動}
4.共點力的平衡F合=0,推廣{正交分解法、三力彙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頓運動定律的适用條件:适用于解決低速運動問題,适用于宏觀物體,不适用于處理高速問題,不适用于微觀粒子〔見第一冊P67〕
注:平衡狀态是指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狀态,或者是勻速轉動。
振動和波(機械振動與機械振動的傳播)
1.簡諧振動F=-kx{F:回複力,k:比例系數,x:位移,負号表示F的方向與x始終反向}
2.單擺周期T=2π(l/g)1/2{l:擺長(m),g:當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條件:擺角θ<100;l>>r}
3.受迫振動頻率特點:f=f驅動力
4.發生共振條件:f驅動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應用〔見第一冊P175〕
5.機械波、橫波、縱波〔見第二冊P2〕
6.波速v=s/t=λf=λ/T{波傳播過程中,一個周期向前傳播一個波長;波速大小由介質本身所決定}
7.聲波的波速(在空氣中)0℃:332m/s;20℃:344m/s;30℃:349m/s;(聲波是縱波)
8.波發生明顯衍射(波繞過障礙物或孔繼續傳播)條件:障礙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長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幹涉條件:兩列波頻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動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應:由于波源與觀測者間的相互運動,導緻波源發射頻率與接收頻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頻率增大,反之,減小〔見第二冊P21〕}
注:
(1)物體的固有頻率與振幅、驅動力頻率無關,取決于振動系統本身;
(2)加強區是波峰與波峰或波谷與波谷相遇處,減弱區則是波峰與波谷相遇處;
(3)波隻是傳播了振動,介質本身不随波發生遷移,是傳遞能量的一種方式;
(4)幹涉與衍射是波特有的;
(5)振動圖象與波動圖象;
(6)其它相關内容:超聲波及其應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