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系統性掌握BIM技能,不能隻停留在理論知識上,實操也是關鍵一步。
拒絕紙上談兵,提升操作技巧,從點滴開始積累。今天我們來學習Revit實操建模之土建建模中牆體的創建
在進行牆體的創建時,需要根據牆的用途及功能,例如牆體的高度、牆體的構造、 立面顯示、 内牆和外牆的區别等,創建不同的牆體類型,賦予不同的屬性。
牆體概述
在 Revit 中創建牆體模型可以通過功能區中的 “ 牆” 命令來創建, “牆” 命令的使用與結構梁類似,Revit 提供了建築牆、結構牆和面牆三個牆體創建命令。
建築牆: 主要用于繪制建築中的隔牆。
結構牆: 繪制方法與建築牆完全相同 ,但使用結構牆工具創建的牆體,可以在結構專業中為牆圖元指定結構受力計算模型,并為牆配置鋼筋,因此該工具可以用于創建剪力牆等牆圖元。
面牆: 根據體量或者常規模型表面生成牆體圖元。
牆還有兩個可以進行添加的部分: 牆飾條和牆分隔縫,牆飾條是用于在牆上添加水平或垂直的裝飾條,例如踢腳闆和冠頂,分隔縫可以在牆上進行水平或垂直的剪切
牆體創建
1) 牆體屬性和類型:打開 “模型 \ 第三章 \ 結構模型 \ JHC—22#S—1. 0 (結構梁)” 項目 文件,單擊功能區 “結構” → “牆” 命令,功能區顯示 “修改 | 放置牆”, 如圖 1 所 示,繪制時需注意三點:
① “繪制” 選項卡: 在此處可以選擇繪制牆的工具,該工具與梁的繪制工具基本相同,包括默認的 “直線” “矩形” “多邊形” “圓形” “弧形” 等工具,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兩個工具: 一個是 “拾取線” ,使用該工具可以直接拾取視圖中已創建的線來創建牆體,另一 個是 “拾取面” ,該工具可以直接拾取視圖中已經創建的體量面或是常規模型面來創建牆體
圖1 修改 | 放置牆
②将圖 1 中紅色方框圈出的 “深度” 改為 “高度” , “定位線” 設為 “牆中心線” (注意不勾選 “鍊” ,其作用為連續繪制牆體時牆自動連接) ,偏移量為 “0”,不勾選 “半徑”
提示:定位線是指在平面上的定位線位置, 默認為牆中心線,包括 “核心層中心線” “面層面: 外部” “面層面: 内部” “核心面: 外部”、 核心面: 内部,在創建牆體模型時可以靈活使用,選擇合适的類型。
③牆的屬性設置:
a) 牆類型, 在下拉列表中可以選擇其他所需要的類型進行牆體模型的創建
b) 底部限制條件和頂部約束: 定義牆的底部和頂部标高 (其中頂部約束不能低于底部 限制條件)
c) 底部偏移和頂部偏移: 是相對應底部标高和頂部标高進行偏移的高度ꎮ
2) 創建需要的牆類型, 單擊 “屬性” 中 “編輯類型”,打開 “類型屬性” 對話框,在 “類型屬性” 對話框中。确認 “族” 列表中當前族為 “系統族: 基本牆”,單擊 “複制” 按鈕, 輸入名稱 “常規 - 200mm” 作為新牆體類型名稱,如圖 2所示,單擊 “确定” 按 鈕返回 “類型屬性” 對話框
圖2 牆類型複制
提示:牆類型依據 “結施 ̄09 11. 880 ~ 73.480 剪力牆及梁配筋平面圖” 中 “牆身配筋表” 中顯 示的厚度進行創建, 如圖 3 所示
圖3 圖紙中的牆身配筋表
修改牆的厚度和做法, 在 “類型參數” 中單擊結構參數一欄的值 “編輯” 按鈕, 進入 “編輯部件” 窗口, 點擊 “結構” — “按類别”,在彈出的材質浏覽器中選擇 “凝土,現場澆注混凝土_ C50” 材質,單擊 “确定” 按鈕。在 “編輯部件” 窗口中的 “厚度” 欄,修改 “結構” 的厚度為圖紙中要求的厚度,如圖4 ~ 圖 5 所示
圖4 編輯部件中設置牆的構造類型及厚度
圖5 材質添加
3) 繪制牆, 在項目浏覽器中雙擊進入 “S—7F— 17.480” 結構平面視圖,設置牆的類型和參數之後就可以在視圖中繪制牆,繪制 “7F” (七層) 到 “8F” (八層) 的外牆步驟, 如 圖 6所示。
①單擊功能區 “結構→結構牆” 命令, 在工具欄中選擇繪制 “直線” 命令
圖6 牆體的繪制
②在 “屬性” 選項闆中選擇牆類型為 “常規 —200mm”, 并将 “底部限制條件” 和 “頂部約束” 分别選擇 “S—7F—17.480” 和 “直到标高: S—8F—20. 280”
③從左到右按水平方向繪制牆, 這樣能保證面層面外部是處于上部,繪制時可使用 < Spacebar > 鍵來切換牆内部外部,按照以上步驟,繪制整個 “7F” (七層) 牆體如圖 7 所示
圖7 本層結構牆模型
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這裡,如果您覺得此類文章對您有所幫助,感覺有用的話,大家記得給小優關注、點贊、分享、收藏,小優努力更新,謝謝ヾ(◍°∇°◍)(文章為優路小編根據教材内容精心整理,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