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家庭教育幫助孩子走出困境

家庭教育幫助孩子走出困境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1-28 00:30:24

家庭教育幫助孩子走出困境?案例閱讀李女士是社區小有名氣的“金牌媽媽”,她的教育目标是将孩子培養成為全能的藝術家,于是她給孩子報了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她5歲的女兒在她的悉心培養下,不僅能夠背誦唐詩宋詞,還會跳芭蕾、彈鋼琴、寫書法大家都很羨慕李女士培養出了這樣一個“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完美孩子,李女士也為自己的教育成果感到自豪與驕傲但是最近,李女士遇到了令自己頭疼的問題,一向聽話、乖巧的女兒突然變得暴躁易怒,還拒絕再上那些興趣班了,這可如何是好?,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家庭教育幫助孩子走出困境?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家庭教育幫助孩子走出困境(家庭教育教子有方幼兒版)1

家庭教育幫助孩子走出困境

父母的教育期待會通過各種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父母的教育期待存在誤區,要麼要求過高,超越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要麼片面偏狹,過分重視認知學習,這些不合理的教育期待最終都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應該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把握幼兒身心發展的水平,建立合理的教育期待。

案例閱讀

李女士是社區小有名氣的“金牌媽媽”,她的教育目标是将孩子培養成為全能的藝術家,于是她給孩子報了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她5歲的女兒在她的悉心培養下,不僅能夠背誦唐詩宋詞,還會跳芭蕾、彈鋼琴、寫書法。大家都很羨慕李女士培養出了這樣一個“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完美孩子,李女士也為自己的教育成果感到自豪與驕傲。但是最近,李女士遇到了令自己頭疼的問題,一向聽話、乖巧的女兒突然變得暴躁易怒,還拒絕再上那些興趣班了,這可如何是好?

問題分析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個父母都懷揣着子女成才成器的夢想,但是過度的期望不僅沒有讓孩子順利地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發展,反而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案例中的李女士就是典型的高期待值母親,她的教育看似成功,實則危機四伏。一個5歲的孩子,她的生活中充斥的不是快樂的遊戲,而是滿滿當當的興趣課程,李女士的高期待讓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這樣揠苗助長式的教育顯然違背了教育的科學性,長期如此,将對孩子的身心造成不可逆轉的消極影響。不難看出,李女士女兒性情上的變化并非偶然,而是過高的教育期待和過重的心理壓力長期積累的必然結果。

父母錦囊

成長原理

心理學中,人們将對某人或某事滿懷期待而産生的出乎意料的效果稱之為期待效應(即“皮格馬利翁效應”)。心理學家認為,期待是把雙刃劍,适度的期待能夠轉化為巨大的能量,推動被期待者朝着期望的方向前行;過度或不足的期待将會産生消極影響,成為阻礙被期待者發展的絆腳石。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期待往往成為影響孩子發展的重要因素。3~6歲的幼兒身心快速發展,各種能力進入發展的關鍵期,學習能力和可塑性非常強。不少對孩子寄予厚望的家長早早認識到了這點,于是将各種技能的學習集中至學前階段,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赢在起跑線。但事實上,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過高的教育期待違背了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不僅沒有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反而成為壓垮孩子的那塊大石。

當前,家長普遍關注到了幼兒超常的學習能力,對孩子抱有高期待,卻忽視了他們幼稚又獨特的心理特點。學前階段的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依靠生活經驗來理解事物,還無法掌握抽象的邏輯概念,而且他們生性好玩,注意力易分散,堅持性差。如果家長對孩子抱有過高的期望,并急切地進行“填鴨式”教育,不僅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還會适得其反,給他們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使他們喪失學習和生活的熱情,産生焦慮、恐懼等一系列負面情緒,最終影響身心的健康發展。因此,根據此階段幼兒的發展特點,家長們不應急于求成,抱有過高的期待,而應耐心地等待孩子成長,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進步,發揮适度期望的積極作用。

方法指導

一、切忌攀比,糾正觀念

生活中,不少家長都遭遇過這樣的窘境:某某家長又開始吹噓他的孩子多麼厲害,獲得了什麼大獎,而自己的孩子天天隻知道玩,啥也不會,這讓自己在别的家長面前很沒面子。于是,在虛榮心的驅使下,教育漸漸變成了家長間攀比、競争的賽場。你家孩子學鋼琴,我家孩子就要拉小提琴;你家孩子學畫畫,我家孩子就要學書法;你家孩子學打籃球,我家孩子就要學遊泳……總之,自己的孩子千萬不能落後于别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争裡,家長們奮力地搖旗呐喊,而孩子們卻背負着父母沉重的期待,吃力而痛苦地前行。盲目攀比的結局,往往是令人遺憾的,許多孩子還沒有走到終點,就被沉重的負擔壓垮了。

社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我們的教育觀念,但卻不能左右我們的思想。作為孩子最初的老師,我們要以身作則,樹立正确的價值觀,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孩子的成長,适度調節期待值,不要讓攀比左右自己,不要讓攀比誤傷孩子。

二、尊重孩子,培養興趣

“這麼小的孩子,他懂什麼?”這是很多家長常挂在嘴邊的話。的确,孩子很小,心智不成熟,掌握的知識也不夠多,但是年幼的孩子就真的什麼也不懂嗎?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以孩子年幼不懂事為理由,為孩子進行計劃和安排,卻忘記問問孩子到底喜不喜歡、願不願意。孩子不是成人的私有物品,更不是供人随意操作的玩具,雖然他們的知識不如成人豐富,但他們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和成人一樣,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有自主選擇的權利。

與其逼迫孩子按照自己期待的方向走,倒不如順其自然,尊重和保護孩子的興趣,讓他們自由而專注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主動而快樂地學習。

三、客觀評價,合理期待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乖不乖”成為評價孩子好壞的标準,“有沒有特長”變成孩子優秀與否的證明,“成績高低”被視作孩子智力發展水平的體現……孩子是上天精心準備的禮物,上天為了将他們區分開來,分别賦予了其不同的能力,使他們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有的孩子語言能力強,喜歡說個不停;有的孩子動手能力強,喜歡東拆西弄;有的孩子運動能力過人,跑得很快……可是,現實生活中,家長們往往忽視孩子的特殊才能,刻意追求統一的标準:擅長運動的孩子被父母批評好動,轉而學起了畫畫;語言突出的孩子被父母嫌棄吵鬧,送去學舞蹈……片面的評價,不僅讓孩子的學習變得艱難,還使他們錯過了優勢智能的最佳發展期,這實在令人遺憾!強扭的瓜不甜,偏離孩子的潛能和特長,刻意迎合别人的标準,終将無所獲。孩子生來就與衆不同,我們要在了解孩子的基礎上,客觀評價他們的能力,以合理地形成不同的期待。

另外,我們要善用期待效應,将期待放置在合理的範圍内,讓孩子獲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換句話說,就是把果子放在一定的高度,讓孩子踮一踮腳就能摘到,如果将果子放得太高,孩子怎麼也摘不到,就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如果将果子放得太低,孩子太容易摘到,孩子就容易變得驕傲自大、不思進取。

四、調整目标,支持引導

教育是場馬拉松,年幼的孩子不可能一口氣就跑到父母期待的終點。要想使期待達到預期效果,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孩子對目标的興趣,使我們的期望轉化為他自己的期望。其次,父母要動态觀察孩子的情況,及時調整期待目标。期待的總目标即希望孩子成為正直、善良、有益于國家和社會的人是不變的,但是具體的期待目标卻需要根據孩子的情況進行動态的調整。最後,期待的目标要細化,要将大目标拆分成各種小目标,每當孩子達成一個目标,家長及時給予鼓勵和擁抱,以此激勵他繼續完成下一個目标。

沒有陽光、土壤和水,種子就無法生根發芽;沒有正确的幫助和引導,再美好的期待也隻是空中樓閣。一方面,我們需要為孩子提供健康的飲食,保證充足的睡眠,使他們擁有健康的體魄;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注重為孩子創設一個寬松、快樂的心理環境,在孩子需要時采取合适的方式進行介入指導。

來源:南方傳媒 廣東教育出版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