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守護未成年網絡安全?光明網訊6月1日,在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實施一周年之際,由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光明網、北京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天津市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研讨會在線上舉行,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如何守護未成年網絡安全?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光明網訊6月1日,在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實施一周年之際,由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光明網、北京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天津市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研讨會在線上舉行。
研讨會上,翰博衆安副總裁兼CSO劉春利介紹,未成年人網絡安全意識教育首先要從發生在未成年人身上的安全案例講起,比如,徐玉玉電信詐騙案、家長曬微博招緻綁架案、杭州小學生遭遇交友詐騙等。通過這些案例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未成年人主要面臨信息洩密、電信詐騙、交友欺騙、非法網貸、網絡沉迷、網絡犯罪等侵害。
劉春利首先以徐玉玉電信詐騙案為例作了分享。從這個案例中,我們看到處于高中階段的未成年人,雖然即将成年,他們還是很容易受到網絡犯罪的侵害,而其中一個很關鍵的成因,就是犯罪分子事先拿到了個人信息,由于個人信息洩露導緻犯罪成功。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件。在‘淨網2022’大慶警方打擊的暗網販賣未成年人信息案件中,由于網絡運營方安全防護措施不到位,成為攻擊者的目标,導緻許多未成年人個人信息被竊取,這些個人信息經過整理後在暗網售賣,購買方基本上都是盯着未成年人進行犯罪的人群。”劉春利說。
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未成年網民已達1.83億,占比17.7%,互聯網普及率為94.9%,遠高于成年群體互聯網普及率。“由于未成年人身心尚不成熟,同時網絡安全意識薄弱,容易成為網絡犯罪侵害的對象。”在劉春利看來,我國未成年網民主體人群為中小學在校學生,因此加強未成年人網絡安全意識教育,主要落腳點在中小學學校。
劉春利提到,教育部在《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中,已經明确要持續深入推進網絡安全進校園、進課堂、進教材。同時,教育部《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指導綱要》也明确網絡安全納入國家安全教育,要實現大中小學全覆蓋。但是針對未成年人的網絡安全講什麼、怎麼講,怎麼能夠讓同學們積極參與,讓同學們有所收獲,這也是每個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探索解決的問題。
“以北京市海澱區為例,海澱區在區内組織優秀信息技術教師組建了一支網絡安全服務大隊,這支網絡安全服務大隊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提高區内師生網絡安全意識。”劉春利進一步介紹,這支網絡安全服務大隊,沒有采用傳統的課堂講課形式,而是通過案例和現場互動的形式,将網絡安全帶入了課堂,孩子們可以積極參與到課程活動中,親自和老師互動體驗。
讓孩子們熱情參與的秘籍是什麼?劉春利認為,正是老師們在活動中通過場景化的方式,現場還原了網絡攻擊發生的過程。比如,在學校門口撿到一個U盤,當插入電腦時,就有可能導緻計算機被控制;當接入公共場所的wifi網絡,訪問網站時,攻擊者可以輕松實施網絡釣魚攻擊等。通過這樣場景化的還原網絡攻擊過程,讓孩子們切身體會并理解到什麼是網絡安全,從而提升每一個參與課程活動孩子的網絡安全意識。(姚坤森)
來源: 光明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