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農夫也瘋狂
自打今年7月12日入伏以後,在頭伏的這十天,國内大部分地區都不算太熱,甚至還有點涼爽。相比于往年今年的小暑節氣是比較清涼的,就連“四大火爐”在頭伏階段也沒有發威,這也給不少人産生了錯覺,認為今夏不會出現往年那樣的酷熱天氣。然而,就在頭伏的最後一天,7月21日酷熱天氣就開始發力了,國内多個地區的氣溫一下子飙升到了37℃以上了,有少數地區還出現了40℃的高溫天氣。而在中伏(7月22日)的第一天,更是“火力全開”了,不少地區都發布了今年的首個高溫黃色預警。7月23日10點50分,将要迎來今夏的最後一個節氣——大暑了。農諺說“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難道今年最熱的時候要來了嗎?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也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該節氣一過,下一個就是立秋了。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這個期間也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大暑節氣的描述是:“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翻譯過來就是說大暑是在農曆六月中旬,而暑是熱的意思,其中熱又有大小之分,月初的時候是小熱,而到了月中就是大熱了,達到了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了大暑節氣的時候,一般氣溫是最高的,而農作物生長也是最快的。但是這個期間在很多地區也很容易出現伏旱、洪澇、風災等各種氣象災害。
大暑節氣的時候正處于三伏天的中伏階段,今年7月22日就進入中伏了,而大暑節氣卻是在中伏後一天,同時今年的中伏長達20天,因此“大暑”節氣正好被中伏所囊括在内。俗語“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的意思是說,在小暑節氣的時候還不算太熱,而到了大暑節氣就迎來了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今年的天氣就是如此,小暑節氣的時候比較涼爽,而到了大暑就注定要比較炎熱了。在農夫的家鄉這邊,還有着“小暑涼飕飕,大暑熱熬熬”的說法。
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在三伏中又數中伏是最熱的,而今年的大暑節氣又全部被中伏囊括在内,所以其炎熱成都是可想而知的了。大暑節氣期間是我國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全國大部分地區幹旱少雨,許多地區的氣溫達35度以上。像華南一杯的長江中下遊地區,在大暑節氣期間降水非常稀少,民間還流傳着“伏不受旱,一畝增一擔”、“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等說法。
同時古人還發現了,在大暑節氣這天的天氣還能預測雨水的多少,民間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無雨少雨,吃水愁”的說法。意思是說大暑節氣下雨,河面的雨水就很足,秋季也不會出現旱情。反之大暑節氣的時候沒有下雨,河面降水比較少,看出現旱情,老百姓喝水都困難。
大暑相對小暑,顧名思義,更加炎熱。今年的小暑期間天氣涼爽,進入“大暑”後,幸福的涼爽天氣将一去不複返了,取而代之的是高濕高熱的“桑拿天”,在這樣的天氣極易發生中暑等高溫疾病。所以農民朋友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烈日暴曬,并講究飲食衛生,及時補充水分。一年中最熱的大暑節氣來了,今天是中伏第一天,你家鄉是多少度呢?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點贊、分享和關注農夫也瘋狂,每天都會為大家免費分享一些農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謝謝大家!(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緻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