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什麼?語文就是思想,語文就是生活,語文就是你這個人,學習語文就是在塑造自己的靈魂。
有人說學習沒有捷徑可走,但是好的方法就是學習的一種捷徑啊!這篇文章給初中生分享了一些語文學習的方法,是由資深教師根據多年經驗,總結分享給家長和學生、以及年輕的老師們。
話不多說,挑幹得來,馬上分享。
一、首先要“吃透”課本
想要學好語文,首先要把課本學明白,吃透語文課本可以說是學好語文的捷徑之一。
一些專家曾經說過要把課本讀厚,讀厚之後再把課本讀薄。這裡我們不說深奧的理論,就說具體的辦法。
舉個例子來說吧,就說八年級語文下冊,整本書裡面有205個生字,有268個生詞,文學常識中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學家就有27位之多,重點課文裡面的重點習題有62道,需要掌握的古詩詞有10首,文言文有7篇。
這些内容都是專家們經過反複研究推敲确定的,學生學起來的話(按一般學生的能力水平),按每天學習15分鐘來說,54天就會學完這個本書。(此說法有科學數據支撐)
看到這個數據,我們是不是覺得語文學習還是很簡單的,隻不過有些學生的心理特别排斥語文學習,覺得要背好多東西,覺得語文學習很枯燥……
那麼如何吃透課本呢?我們就從根本來說,首先把課文讀通、讀熟,讀課文的時候要做到:初讀課文多識字,複述課文内容不能少;再讀課文,帶着一定的問題去思考;精讀課文說中心,推出啟示别忘掉。
上面說的吃透教材的方法,大家一定要多花時間用在語文教材上,不要覺得考試的内容都是課外的,事實上課内也好,課外也罷,所有的出題内容都是根據課文對應的知識點出題。
圍繞語文教材學習的三個步驟,就是課前做預習,了解大概内容,記錄所思;課上認真專注,積極與同學和老師互動交流;課後馬上做一課一練,進行鞏固複習。
二、内外結合素材多
接下來我們說一說語文知識的積累,既要注重課本,還要把眼光适度放到課外。
這樣說是因為具有多年語文教學經驗的石老師,經過教學實踐摸索出了五個“一”的學習方法,這五個“一”指的是一本字典,一種報紙或雜志,一部中外名著,一篇好文章,一個筆記本。
如果你身邊沒有老師,那麼一本字典就是你不說話的老師,它能幫助你認字音、識字形,曉字義,辨别字形等。
一種報紙或雜志裡面的内容豐富,多樣性,信息量也大,特别适合孩子們從中汲取文學營養。一些資深教師就推薦學生們讀《讀者》《青年文摘》之類的雜志。
初中生每學期要讀一部中外文學名著,這裡說的至少讀一部名著,都是中外文化的精華,無論是裡面的内容,還是其表現的手法都值得學生研究、琢磨、學習,比如中國的《西遊記》《三國演義》,外國的《魯濱遜漂流記》等。
這一篇文章指的就是孩子們平時每天讀一篇好的文章或一首小詩。這樣做不僅豐富孩子們的見聞,培養其閱讀習慣,增加肚子裡的墨水有利于今後的寫作。
最後就說這一本課外筆記本,說白了就是積累呀,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對吧?學生們把平時學到的詞語,句子,有韻味的小詩,心得體會積攢下來,成為獨一無二的屬于自己的一本書。
三、強讀強記,利用碎片時間
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學習的内容比較廣泛,需要記的東西也多,那麼我們一定要利用平時的碎片時間,每天拿出一點時間做晨讀,讀讀課文,讀讀書,再每天拿出一點時間做做積累。
大家知道小學老師總會讓孩子背一些題目,背古詩,背文言文,背名句……這些死記硬背的東西,或許你覺得無用,事實上到了初中以後,就覺得小學的班主任讓背得那麼多,對自己語文學習是很有用處的,除此之外需要背什麼呢?
強讀強背一些有深度的句子,這些素材都可以用到作文中。比如山西省高考理科狀元陳敏,曾背過一首吉米的小詩“掉落深井,我大聲呼喊等待救援,夜深了,黯然低頭,才發現水裡滿是閃爍的星光,我總在最深的絕望裡發現最美的風景。”
吉米的這首詩反映的就是一種非常樂觀的生活态度,在高考的作文開頭,陳敏就用了這首詩,非常貼合主題。
通過這件事,就能反映出平時的記憶、背誦是很有必要的。
是的,語文學習是講方法的。初中生學習語文的“捷徑”:吃透課本,積累素材,别忘強讀強記,這些内容對于學生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
大家覺得上面的内容對你有哪些幫助呢?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在今後的文章中會陸續和大家分享好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會學語文,學好語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