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左至右:清華大學科學史系系主任、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館長吳國盛,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教師、西瓜視頻獨家創作人李永樂,搜狐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朝陽,清華大學科學史系特聘教授劉鈍,中國科學院院士孫昌璞,科學節目主持人段玉龍。
封面新聞記者 吳雨佳
2022年10月1日是著名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甯先生的100周歲生日。搜狐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朝陽、中國科學院院士朱邦芬、《楊振甯傳》作者楊建邺等9位不同領域的科學工作者,從不同角度講述了楊先生的科學成就與他的個人故事,讓大衆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這位科學泰鬥的傳奇人生。
作為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楊振甯提出的“楊-米爾斯規範理論”轟動整個物理界,更憑借《質疑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稱守恒》研究,成為首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他一生投身于科學研究,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其事迹和精神也更值得大衆了解與學習。
知名科普作家嚴伯鈞、清華大學科學史系特聘教授劉鈍、中國科學院院士朱邦芬等嘉賓從科學曆史、藝術修養、人文情懷等視角,向大衆介紹了楊振甯在科學界的貢獻,并全面解析了楊振甯能夠成為一代大家的原因。
嚴伯鈞表示,從整個科學史上,楊振甯先生、牛頓、愛因斯坦、薛定谔等超級大師,均是人類追求真理道路上最耀眼的指路明燈。而楊振甯先生則是20世紀後半葉最重要的物理學家,楊先生最重要的科研成果——“楊-米爾斯理論”,對粒子物理、量子場論以及數學領域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孫昌璞從“楊-米爾斯規範場理論”、“宇稱不守恒”、“統計物理(演生論)”的三大革命性理論,分析了楊先生的學術貢獻,表示這三大理論奠定了他在物理學界的泰鬥地位。
劉鈍表示“楊先生對當代物理學的思考是很有哲學底蘊的”,比如楊先生曾用量子化·對稱·相位因子三個主旋律來概括20世紀理論物理學的發展,以及用一兩個關鍵詞對泡利(威力)、費米(穩健、有力)、海森堡(深刻的洞察力)、狄拉克(笛卡爾式的純粹)幾位理論物理學家進行嘗試性對比,這種高屋建瓴、高度凝練的洞察“不自覺帶有哲學思考”。
劉鈍還提到,“楊先生非常喜歡逛博物館、美術館,對西方不同時代不同的藝術家、不同流派的特點均能發揮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楊先生不僅深耕物理學,還是文字練達的中文寫手、洞悉曆史的觀察家、哲學思考者,也是情趣高雅的藝術鑒賞家。
朱邦芬講述了他對楊先生品位和風格的理解和認識。在他看來,楊振甯能夠成為一代大家,是因為楊先生有對美的欣賞和追求,有獨立的思考,能夠用簡潔的風格反映他深刻而清晰的思想。
與楊振甯有過交集的學術後輩們,無不誇贊他是一位平易近人的老師。在他們眼中,楊先生既是科學家,更是慈祥平和的老先生。《楊振甯傳》作者楊建邺教授分享了撰寫這本書的細節:“我當時住在楊先生家附近,他一有時間就打電話告訴我,我就去他家采訪他。”楊建邺前後采訪楊先生半個多月,楊先生還送了兩本記錄了他全部科研文章的文集給楊建邺,這才有了《楊振甯傳》的誕生。
中國科學院院士孫昌璞是楊振甯的博士研究生,對他而言,楊先生不僅指導學術理論及科研方面,也關心他的日常生活與感受,一次楊先生看到他辦公桌貼女兒的照片,還問他是不是很想家,讓他頗感溫暖。
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回憶了自己和楊先生的交集,2005年他向楊先生報告量子信息技術發展工作,楊先生雖然高齡,但對于新鮮事物卻充滿好奇,并且有着非常清晰的思路。楊先生的鼓勵更是讓潘建偉感受到了大師對年輕一輩的教誨和友善之心。
對于楊振甯先生的家國情懷,孫昌璞分享道,“楊振甯先生在國内非常需要重量科學家的時候回到了祖國,給國内帶來了很多建議,并且引進了非常多的優秀人才。”對國内的科學發展,楊振甯先生也以非常較真的态度去支援。曾出國留學的張朝陽也感同身受道:“這種文化認同感和愛國情愫是人類樸素的情感。”
“我對楊先生幾乎是一種膜拜。”在張朝陽看來,楊振甯先生思維的獨創性和投身于科研行動的勇敢性,非常值得人們欽佩。“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是可以創造頂級的貢獻或者是最偉大的貢獻,楊先生就是這樣的一個案例。”他表示,百年來物理學家們對這個世界了解得如此精微和深刻,這些理論及其應用,深刻地改變了世界。“了解科學、了解物理、了解數學之美,應該成為一種風尚。”張朝陽稱。
李永樂則講解由楊振甯和李政道兩位學家提出的“宇稱不守恒定律”,探讨了物理學中的對稱和守恒的關系,進一步讓觀衆感受到楊振甯先生對科學的突破性貢獻,他的理論貢獻是全人類共同的财富。同時,李永樂也談到了科學教育,他認為可以用更加多元化的方法來選拔出有特質的孩子,挖掘他們某個方面的天才特質及潛能,他希望在教育上能有更多的探索和突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