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南方人最怕的季節是什麼,除了魔法攻擊的冬天,恐怕就是綿綿陰雨的黃梅天了。
一下雨就能持續半個月,衣服洗了也不幹,房間裡濕漉漉,這種情況實在太難受了。
在今年的梅雨季來臨之前,我們專門為大家安排上了千元以下的除濕機評測,希望能拯救在被困在梅雨季和回南天的你們。
我們選擇了 8 款大家呼聲比較高的品牌,售價從 200 出頭到将近 700 塊。
對于生活在南方的朋友們來說,不去使用空調的除濕功能,決定購買一台除濕機,本就是為了更好的除濕體驗。
可每款除濕機的詳情頁中,對于除濕效果的表述卻截然不同:除濕量、高溫除濕量、名義除濕量、最大除濕量……
看得我們往往是一臉問号,這些名稱不同、單位不同的指标,到底哪個代表了除濕效果最好?
根據國标《除濕機》GB/T 19411-2003的主要技術參數要求,我們不難看出,産品标牌上應标注的是名義除濕量。
國标同時也對名義除濕量做出了定義:指的是在溫度 27℃,相對濕度 60% 的名義工況下,除濕機運行 1h 的凝結水量的名義值。
我們把 8 台除濕機送到了實驗室,依照國标的方法對它們的名義除濕量進行了檢測。
結果還是非常現實地印證了那句話:一分價錢一分貨。
本次評測的樣品中,售價在 500 元以下的除濕機,其名義除濕量在 0.0061~0.0162 kg/h之間;而 500 到 1000 元的除濕機可以達到 0.223~0.314 kg/h,也就是在 27℃、60%RH 濕度的恒溫恒濕實驗艙中,除濕機平均每小時能從空氣中去除 0.223~0.314kg 的水分。
看到檢測結果,聰明的你有沒有想到,為什麼這些樣品詳情中依據的指标如此五花八門?
在同一“準繩”下,實際除濕效果如何便一目了然。品牌為了更好地包裝産品,自然不能把“現實”如此赤裸裸地呈現給消費者。
就拿日除濕量、高溫除濕量來說,很多是以 30℃、80%RH 濕度的為前提進行測定的。但在實際生活中,室溫達到 30 度時,我們通常會開空調來降溫,這時是不會使用除濕機的。
圖片來源網絡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測試出來的結果,對普通消費者來說,基本沒有參考意義。而對品牌來說,卻可以成為宣傳和詳情中較為亮眼的數字。
二、效果差異及原因從樣品名義除濕量的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到最低和最高的兩款樣品的數值相差了 51 倍,那麼他們的實際除濕效果如何呢?
我們從兩個梯隊中分别随機抽了一款樣品,在老爸實驗艙(12m²)裡進行了測試:實驗艙的起始濕度為 85% 左右,随着除濕機的開啟,室内的濕度越來越低,這時我們對其濕度變化過程進行了記錄。
結果顯而易見,5 号除濕機開啟後,室内濕度下降得很快,半小時就把潮濕難耐的室内環境(濕度 85%)變為相對舒适的環境(濕度 50~60%)。繼續開啟直到 2 小時後,室内濕度下降到了 30% 左右(開啟烘幹模式),已經很幹燥了;而 3 号除濕機,2 小時後室内濕度還是在 75% 以上。
這其中,價格的差異,可能就決定了除濕機内部結構和用料的不同。
因此,我們對所有機器都進行了拆解,發現價格在 500 元以下的除濕機,使用的是半導體制冷的技術;而更貴的機器采用都是壓縮機制冷,像家裡用的冰箱、空調也是壓縮機制冷,制冷效果好,能耗低。
半導體制冷,可能很多人太了解,它是利用特殊半導體材料構成P-N結,産生珀爾帖效應。
簡單來說就是“通電後,半導體材料一頭變冷、一頭變熱”。
我們測試了一下發現,半導體制冷的冷凝器,其表面溫度最低可以達到 0℃ 左右。
越低的表面溫度越有利于空氣中的水分冷凝,這就像夜間或清晨環境溫度最低時,樹葉上會冷凝出來很多露珠一樣。
但即便如此,它冷凝器的換熱表面積還是太小了,我們粗略地估算了一下,換熱表面積僅有 5.6 dm²(以 3 号除濕機為例)。
而相對壓縮機的散熱鱗片,換熱表面積可以達到 135 dm²左右(以 5 号除濕機為例),而且風道設計更合理,冷凝效果更好。
三、噪聲和功率此外,我們也通過實驗室對 8 款除濕機樣品的噪聲和功率進行了測試。
除濕機的噪聲,主要還是來源于裡面的風機,雖然壓縮機在運行時能産生一定的噪音,但實際聲音還是比較輕。
根據實驗室的測試結果,我們不難發現,壓縮機和半導體兩種類型的除濕機,噪聲各有高低,并沒有明顯的區别。
至于耗電量,壓縮機制冷的除濕機,運行時功率更高,是半導體制冷的 2~3 倍,和家用 30 寸、40 寸的液晶電視的功率差别不大。
但這并非說明,壓縮機制冷就費電。
一般情況下,如果室内濕度下降到 50%~60% RH時(不同機型默認設置不同),壓縮機就會停止運行,以兼顧舒适和省電的需求。
這時候,機器的整體功率就會下降到 20W,甚至 1w 左右,這時候就非常省電的。
所以,除濕機費不費電,關鍵是看它的除濕效率,也就是每消耗一度電的除濕量。
這下,大家就知道,為什麼家裡的冰箱、空調等,都是用壓縮機制冷的原因了吧?
我們在研究樣品詳情頁的時候,發現有 4 款除濕機都宣稱自己具有“負離子淨化”功能,讓消費者可以呼吸到健康、清新的空氣。
哎,我們就很好奇了,這個負離子是從何而來的呢?
剛好我們拆開的兩台除濕機樣品都宣稱了該功能,我們評測研究員小哥哥就繼續把他們分屍……噢不,拆機!
經過一番操作,我們最終從機身裡找到了這個“小可愛”——負離子發生器。
看到這個東西,相比大家對它的效果如何心中應該有數了吧……不死心的話,我們再來帶大家見識一下它的價格……
我們根據負離子發生器上的商家信息,在1688上找到了它的工廠。
是的,你沒看錯,它隻要4……塊……錢……
而它的原理就更加簡單了:就是高壓電極放電,産生的負離子,顆粒物接觸負離子後帶電聚集成大顆粒,從而沉降或吸附在物體表面。
哪怕退個十萬步,就算它真有用,被沉降的顆粒物也存在再次揚起,形成二次污染的可能。
除濕機宣稱的負離子淨化功能,我們還是要謹慎對待。
因為對于商家來說,隻要多花4元錢的成本,就能給産品多制造一個賣點出來,何樂而不為呢?
最後,我們也為大家總結了一份除濕機選購建議,希望大家可以幹幹爽爽地度過這個梅雨季!
[1]鄭永明, 方方, 徐建一,等. 半導體緻冷原理及其應用系統設計研究[J]. 中國測試, 2006, 32(2):49-51.
[2]張安殊. 半導體除濕機的化工過程[J]. 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2(03):107-111.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