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住氣不急于求成?不浮不躁,身清心靜暑自消作者:清 溪,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沉住氣不急于求成?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不浮不躁,身清心靜暑自消
作者:清 溪
朗讀:鐘一平
小時候我很喜歡翻挂曆,最開始是會被挂曆上的圖片所吸引,長大一點開始對這些日期數字的排列規律感興趣。開始識字之後,就會特别留意到,有些日子框框裡面會有紅色的兩個字。字都很好認,就是不知道确切的意思,自然而然就會去猜想這些詞有什麼含義,猜想這些日子又有什麼特别之處。
自己研究來研究去,似乎也能摸索出一些線索,比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一定是每個季節的開始。“春分”和“秋分”想必是把春天和秋天一分為二的中間時刻。而“大暑”和“大寒”可能就是最熱和最冷的時候。
如今,又是一年大暑到。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2個節氣,也是夏天的最後一個節氣。大暑與小暑一樣,都是反映夏季炎熱程度的節令。大暑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
行走在潮熱的空氣中,仿佛時空都要凝固了,天空如燒熾一般,大地上充斥着熱浪,人世間宛如一個大蒸籠,正如韓愈所說:“如坐深甑遭蒸炊”。這樣的夏天,更需在心中擁一份清靜,不煩不燥,不驕不餒。
正所謂:心靜自然涼。唯有心靜,方能在這熱烈的盛夏之中,覓得一處清涼與自在。
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
——唐·白居易《銷暑》
悶熱的夏天,難免令人心生煩躁。古人很早就說過:擇池納涼,不若先除熱惱。消夏避暑,外物隻是輔助,内心才是根本。心若清靜,則事事清甯,便不為熱惱,不受暑氣,時時閑适,怡然自得。
靜下心來,會憶起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着的夏天;心靜下來,會想起操場邊的秋千上,隻有蝴蝶停在上面的夏天……夏天留給我們的,曾經是最豐富多彩的歲月印記,也是充滿力量的生活源泉。
曾經,我們沒有空調、手機,我們也不是那麼畏懼炎夏。一塊西瓜,一瓶汽水,就能夠讓我們無比滿足。曾經,我們相信“文章是案頭之山水”,隻要窗前有一叢綠意婆娑,手中有一杯茶或一本書,也能入古意、進幽境,忘了炎夏。
你看天上的星星,與地上的草木——真實存在的東西,往往是沉靜有力的。再比如,夏雖苦,最熱的時節一旦過去,秋就來了。
暑盡秋來正可期。
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
桂輪開子夜,螢火照空時。
瓜果邀儒客,菰蒲長墨池。
縧紗渾卷上,經史待風吹。
——唐·元稹《大暑六月中》
大暑之後就是立秋,正所謂:物極必反、否極泰來,極熱之後便是秋涼。
眼前的酷暑,終将化為明日的微涼,正如這世間的草木,榮枯自有時。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無論何時,總有一些東西,讓我們為之心動。我們所該做的,便是放下心中的負累,珍惜眼前的美好,并時時抱有期待和向往。
向往,一個多麼美好的詞語,飽含着世間所有美好的期待與祝福。
在這酷熱難當的盛夏,心中有向往,看,層層疊疊的綠,花葉間迤逦的斑駁光影;聽,拂面而過的清風,靜聽夏日蟬鳴,敲窗的夜雨;還有邂逅那一池的驚豔的荷香。
人生的起起伏伏,正是因為有了遇見的溫暖,所有的日子才會沾滿花香。在喧嚣的過往間,我們總想讓腳步慢下來,感受生命,看透風景。也許是習慣了夏的熱情,也許是應了那句心靜自然涼。季節輪回,總會有酷暑難耐,其實,隻要不浮不躁,淺淡心緒,心底自然會多出幾份清涼。
(中國鐵建職工e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