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山水,誘人的美食,淳樸的民風,親切的鄉音,對遠方的遊子來說,故鄉是一縷難以割舍的鄉愁。如今,故鄉于我,又多了一份心痛,多了一份難舍。
站在這高高的山上,平展的田疇、蜿蜒的河流、恬雅的湖泊、美麗的村莊,故鄉的一切盡收眼底。許是觸景生情吧,刹那間,關于故鄉、關于親情的無數回憶湧上心頭。
2018年春天,老家的梧桐花開了又謝,鄉鄰們破天荒地沒有等到我的父母回來。
老家的麥田豐收在望
其實,父母親并不喜歡在城裡生活。鄉下有帶着露珠的果蔬,有夕陽西下的炊煙,有雞犬相聞的村居,有悠閑自在的閑谝,更有厚道淳樸的親朋鄉鄰。
鄰裡鄉親在一起閑谝
隻是鄉下沒有暖氣,每年入冬之前,我們便接父母親到城裡有暖氣的房子裡住。臨行前,父親總會對鄉鄰們說:“明年天氣暖和了,就回來了。”
父親作畫中
鄉鄰們不知道,因為大病了一場,春暖花開時,我們沒有按慣例送父母親回鄉下。省城的醫療條件,總是比老家強,因此,父母親連續三年沒有像候鳥一樣冬去春來。
“你想不想回去?”有一天,母親問父親。
“想!當然想!怎能不想?”父親眷戀着故鄉的一方熱土,眷戀着老家的親朋鄉鄰。
2013年10月17日,父親在太原習字
2020年國慶期間,在闊别了整整三年之後,我們帶着父親回到了老家,車行在村子裡,父親看看這裡,看看那裡,一言不發,眼睛裡卻流露出異樣的光。
整整兩個月後,父親溘然長逝。故鄉的大地以慈母般的愛,将父親緊緊攬入懷中,不再松開。
今天是西方的感恩節,也是父親逝世一周年的忌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來到父親墳前,跪拜之中,父親的音容笑貌湧上心頭,曆曆在目,清晰如昨。不知不覺中,眼睛模糊了。一抔黃土,将近在咫尺的父親與我,隔成隻能魂魄入夢的永遠。人天永隔,千年不見,痛何如斯!
今年8月22日是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我祭奠完父親,在整理父親的遺物時,無意中發現,在一個小小的記事本上,父親工工整整地寫着幾行字:親人的忌日。下面詳細地記載着我的五位長輩親人逝世的日期,還在括号裡注明了農曆時間。
2015年5月4日,父親到夕陽紅養老院看望他的三弟(左)
老家這五位長輩親人,在2016年下半年不到六個月的時間裡先後逝世,我不得不連續趕回老家奔喪,送親人們最後一程。他們中有父親的弟弟、妹妹,也有父親的室兄、室弟、姨姐。從小聽人說,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加上我一直上學,大學畢業後又到外地工作,與老家的親人們來往較少,所以,對于這五位長輩親人的先後逝世,我并沒有感到太多的悲傷。直到2020年冬天父親逝世,我才切實感受到失去親人的滋味。半年時間裡五位至親逝世,對父親來說,當是錐心之痛。他們中有比父親年長的,也有比父親年輕的。生命的脆弱不堪、至親的永遠離去,都會像千鈞巨石,壓得人喘不過氣來。我無法體會父親的心情,但父親從來沒有表現出對生活的悲觀。他還是那樣樂觀地生活,積極地同疾病頑強抗争。也許,隻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父親才會陷入對親人深深的思念之中。父親把這份思念的痛,悄悄埋在心底,把親人的忌日工工整整地寫在小本上:
×娃:2016年7月30日(六月廿七)
×娃:2016年8月27日(七月廿五)
×娃:2016年9月22日(八月廿三)
×姐:2016年12月28日(十一月三十)
×兄:2017年元月19日(臘月廿二)
對于比自己年齡小的,父親用了親人的乳名;對于比自己年齡大的,父親用的是尊稱。父親把逝去親人的忌日,如此詳細地記錄下來,卻從來沒和我們談起過。這份思念之痛,該是多麼沉重!這份無言的愛,勝卻千言萬語!
2014年4月6日,父母親(右)和室兄嫂在櫻花園合影
望着父親的遺像,讀着《親人的忌日》,我禁不住淚流滿面。我無從想象父親寫下《親人的忌日》時的場景,但我知道,父親将對親人的思念付諸筆端,一定是心如刀割,悲痛萬分。我曾經聽過一種說法,普通人逝去五十年後,就會被世人遺忘得一幹二淨,如同沒有來過人間。也許父親不知道這種說法,但父親一定知道,一個人被遺忘的時候,才是真正的死去。所以,父親寫下《親人的忌日》,一定是希望那些親人永遠活在心中。
我的一位同事,父母都已逝世,有妻有子的他戲稱自己成了孤兒。人們常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隻剩歸途。同事戲稱自己是孤兒,其實是對失去父母之痛的無可奈何。因此,記住親人的忌日,讓逝世的親人“活着”,縱使繁華落幕,親情亦将永恒。
而今天,父親逝世整整一年。
往事并不如煙。
山風掠過父親的墳茔,枯黃的野草讓人感覺到陣陣荒涼。子欲孝而親不在,對另一個世界裡的父親,我唯有深深的感恩。
感恩父親的辛勤勞動,讓我們即使在艱苦的歲月裡,衣食無憂;
感恩父親的諄諄教誨,讓我們在布滿荊棘的道路上,不緻迷途;
感恩父親的悉心培育,讓我們在無涯的知識海洋裡,收獲滿滿;
感恩父親的言傳身教,讓我們在波詭雲谲的大千世界,善良正直。
父恩難忘,父愛永存!(文/圖:驚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