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車之家 原創】2022年上半年剛剛結束,對商用車行業的從業者來說,尚未有喘息之機,又即将操戈上馬。根據,中汽協公布最新卡車産銷數據,1-6月,卡車累計銷量為152.2萬輛,同比下降42.2%。其中,卡車(含底盤、牽引車)6月份共計銷售24.62萬輛,環比增長17%,同比下降38%,與今年前5個月一樣,商用車市場在6月份同樣未能逆風翻盤,連降勢頭進一步擴大。
上半年的銷量數據就像密布在市場上的陰雲,壓得所有人喘不過氣。商用車市場正面臨什麼樣的挑戰?未來走勢如何?
燃油車銷量不及預期 原因幾何?2022年1-6月卡車累計産銷數據:
重卡銷售38萬輛,同比下降63.61%;
中卡銷售5.7萬輛,同比下降47.4%;
輕卡銷售84.9萬輛,同比下降29.5%;
微卡車型銷售23.6萬輛,同比下降15.2%
2022年1-6月,貨車産銷同比分别下降39.3%和42.2%。在貨車主要品種中,與上年同期相比,四大類貨車品種産銷依然呈快速下降,且降幅相對較大。與冰火兩重不同是,據有關數據統計,2022年6月新能源物流車銷售21713輛(含交叉型乘用車和物流重卡),環比5月增長34.2%,漲勢喜人。
在過去6個月,受疫情反複影響,國内經濟增速放緩,物流受阻等不利因素影響,站在2021年上半年重卡行業104.2萬輛的銷量基數曆史高點上,2022年重卡銷量38萬輛,不到同期的4成,從去年5月開始到今年6月,重卡市場演繹了史上罕見的“14連降”!
數據對比來看,2022年1-6月重卡銷量同比2021年銷量同比下降63.61%。這是今年上半年重卡市場的一個顯著特點,數據呈現了重卡史上絕無僅有的奇特現象,市場寒意十足。
從2022年的重卡銷量數據來看,中國的卡車市場早已邁過野蠻的“粗狂式”增長時代,進入集約化發展時代,傳統能源市場的存量之争愈加明顯,市場早已刺刀見紅。重卡市場的銷量數據為何如此冰冷呢?
首先,從法規政策層面來看,2021年、2022年政策環境進一步趨嚴,受國六升級、國三淘汰、輕卡法規等多項因素的綜合影響,自2021年3月開始,商用車銷量整體呈現下降趨勢。尤其是,2021年上半年,各廠商為擴大銷量,在金融及價格方面展開激烈角逐,表面上迎來了104.2萬量重卡銷量的提前爆發,生産和銷售節奏打亂,存量市場提前透支,為2022年重卡市場的快速回落埋下伏筆。
2022年上半年,在市場上還能購買到國五的重卡嗎?當然能,由于2021年7月1日起,重型卡車全面切換國六,有數萬輛“國五重卡”提前預上牌,不管經銷商是為了完成廠家的銷量任務,還是“押寶國五車後期價格上漲”,這批預上牌準新車間接的提前透支了未來的銷量。
其次,從經濟層面來看,受疫情影響,社會消費熱情降低、實體經濟投資放緩、基建建設延期等多方面的因素綜合影響之下,所有的不利因素全部傳導向整個貨車運營鍊條,矛盾集中爆發,有限運輸資源減少,大家的日子自然難上加難,用戶購車、換車意願呈現降低的态勢。
另外,加之我國的物流運輸市場現階段雖然在朝着規範化、集約化的高質量方向發展,但不可避免,物流流通環節上依舊存在着“小、散、亂”現象。由于受到運力過剩、市場競争激烈等客觀因素影響,依然通過“低運費競争”來獲取貨源的方式,在無形之中讓貨主培養成了低價找車的習慣,加之缺乏标準的運價衡量機制,讓運價爬升“難望”,用戶換車、購車欲望進一步降低。
當然,還有一大客觀因素,2022年1-6月新能源重卡累計銷售10120輛,累計同比增長491%。其中,新能源牽引車累計銷售6042輛,同比(去年1-6月新能源牽引車實銷918輛)漲幅高達558%,成為拉動新能源重卡高速增長的絕對主力。
其中,也不難看出,在新能源政策的刺激下,一些大型港口、鋼廠、電廠等區域按要求采購新能源重卡,在一定程度上冷淡了傳統重卡市場。并且,在雙碳目标确定的時代背景下,新能源卡車獲市場青睐的情況必定還将持續。
市場刺刀見紅 自主品牌還有哪些挑戰?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在去年年底的大多數汽車卡車制造廠商,在年底的商務大會上,都發出了“2022開局即決戰”這一呐喊,事實上也的确如此,從2022年下半年的形勢來看,不容“喘息之機”。
合資股比放開,國外頂尖巨頭,逐漸滲透中國市場!
2020年,我國正式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從而進一步促進内外資企業公平競争,推動汽車産業高質量發展。
在此契機下,2020年、2021年外部頂尖巨頭奔馳、現代、沃爾沃、斯堪尼亞相繼宣布通過收購、自建工廠、合資生産等不同方式,以實現各種産品在中國市場的本土化生産。對于國産卡車而言,這意味這什麼?
倒逼升級,追求更高質量!現階段的國産卡車各系平台産品趨近于同質化,在相互的擠壓之間,以“價格”為主導的競争手段成為了一種常态,各品牌車型設計、動力、配置趨近于沒有形成明顯差異,且服務質量參差不齊。随着國外巨頭的國産化産品進一步落地,國産卡車如果持續“内卷”,未來的競争力勢必受到沖擊。
取消合資股比限制是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标志,是國際化發展的必然結果。合資股比在如今來看,更不應該是國産汽車的保護盾,反而取消合資股比限制某種意義上對于中國的汽車來說是好事,既能刺激技術叠代,同時也為國産品牌帶來了更多學習提升的機會。引用時髦的一句話“掌握核心科技”,才能笑傲江湖。
頂尖巨頭兼并重組,整合資源,持續擴大市場競争力!
商用車行業的變動并不如乘用車頻繁,任何風吹草動都是大事件。現階段,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之一,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國内車企兼并重組,國外巨頭強勢入場,諸多信息都在透露着中國汽車市場的競争環境将進一步加劇。
如康明斯,自從1975年康明斯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經過40多年的發展,如今更是成為了中國市場最知名的整車動力供應商之一。在近兩年,動作頻頻,繼斥巨資收購發動機排氣制動系統供應商皆可博、美馳車橋後,在近期正式對外展示了旗下代号為15H的15升氫内燃機,以及6.7升氫内燃機技術儲備,從多能源結構方面,康明斯再一次展示了其在動力技術及前瞻性方面的強大的地位。
對于國産卡車、國産動力技術供應商而言,這何嘗不是一種挑戰?諸如此類通過兼并、重組、收購實現行業影響力縱向拓展的企業還有很多,2022年下半年,乃至未來1、2年這一情況還将持續。很顯然,在存量競争的時代,沒有找準“方向”的車企或品牌,将會逐漸被淘汰蠶食。
經銷商身抗三座大山 該如何跨越?
對如今的卡車經銷商而言,“活下來”比活下去更為迫在眉睫。首當其沖的是,來自“銷售業績的大山”,從某種意義來說,經銷商是汽車廠家的最大客戶,多數廠家的銷量任務自然是落到了經銷商頭上,對于深陷資金泥潭的經銷商而言,市場不及預期,銷量難以“自拔”。
其次是來自“銀行的大山”,據此前貴州某經銷商透露,一部分廠家為了減少資金占用,減少風險負擔,會聯合銀行和經銷商做三方庫存融資,一般償還周期為半年。雖然,這樣可以暫緩資金回款壓力,但銷量不及預期,貸款到期經銷商難以償還。
另外,則是來自“社會金融的大山”。現階段,購車門檻低,汽車金融産品層出不窮,社會金融也促成銷售的一大選擇之一。通常為減小風險,社會金融會要求經銷商為貸款卡友作背書擔保,由于運價持續不明朗,卡友收益不及預期,停貸、延期成為常态。因此,金融公司一般會要求經銷商補繳貸款或扣除保證金。
正因如此,也就不難解釋,在銷量的風波中,部分經銷商為何發出如何活下來的呐喊。
無奈被迫參與價格戰,市場秩序惡性循環。
“價格我實在實在不好說,原來50多萬的車,現在40出頭就要賣,虧着賣!”某品牌經銷商如是說道。在這段時間,我們也在持續走訪市場,進一步驗證了價格戰這一事實。
大家還有印象嗎?回看過去5、6年,市場上的國産高端重卡誕生之初,價格一度超越50萬,各品牌大緻也在這個區間。但是,從2022年的市場來看,有超過50萬價格的自主品牌嗎?至少,從在售量産車來看是很難找到的。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是随着越來越多的國際供應商進入中國市場,供應鍊更趨完善,讓各零部件的生産、儲運成本進一步降低,使得國産高端重卡有了進一步的下探空間。但另外一個不争的事實是,國産卡車的價格戰還在持續。
對于“價格戰”,其實各大廠商必定是抵觸的,也一直在“調整戰略”,由“價格主導”轉向“價值主導”。但在市場景氣度低、運價低、卡友收益不足的情形下,不少經銷商隻能無奈被迫參與價格戰。
2022年的下半年,對于各大經銷商朋友來說,挑戰重重,靠灰色操作、投機心态帶來的結果必然是殘忍地淘汰。如何獲得卡友的信任?如何通過高質量的服務來拉動銷量的增長,都是需要認真琢磨的問題。
以上種種挑戰,既是優勝劣汰的過程,也是逆風翻盤的過程,經曆這一過程之後,卡車行業或許會迎來新一輪的良性發展。
政策引導進一步發力 雨後必是天晴2022年5月31日,國務院關于印發紮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通知(國發〔2022〕12号),會議研究部署六方面33項穩經濟一攬子措施。其中明确提出,汽車央企發放的900億元商用貨車貸款,要銀企聯動延期半年還本付息。随後,國務院國資委在印發的《關于中央企業助力中小企業纾困解難促進協同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中要求,給予6個月延期還本付息的政策支持。該政策發布後,包括東風公司、一汽解放、福田汽車、上汽紅岩等多家重卡企業相繼跟進,紛紛出台了相應的支持方案。
并且,在疫情期間,國務院、交通運輸部、公安部等多部門還發布了多項纾困措施,要求“保供穩鍊”、“打通大動脈和暢通微循環”,為物流運輸市場解憂纾困,進一步加快經濟循環。
與此同時,在穩經濟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支持汽車消費的政策也陸續出台,包括北京、深圳、河南、上海、成都等地相繼發布新能源汽車激勵政策,加速推動新能源重卡的推廣應用。以成都為例,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成都市優化交通運輸結構促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行動方案》和《成都市優化交通運輸結構促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政策措施》。其中明确了将推動車輛動力向清潔能源轉型,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标準老舊車40萬輛,并針對購買新能源車輛的用戶進行大力補貼,對符合标準的新能源工程車,最高補貼可達30萬/車。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國家和地方利好政策的有效引導之下,卡車行業的明天或将迎來重要的轉機。
“如果連溫飽都是問題,那麼夢想絕對是奢侈品!”對于卡車司機而言,2022年上半年市場非常不理想,受疫情影響,貼封條、交通管制、工廠停産、油價狂飙等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上半年大多數的卡友收益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我今年出門額外帶了5萬元,現在已經沒剩下多少了!”這是前幾天一個卡友發來的消息,為什麼呢?運費難結是一方面,比這更難的是每個月需要按期償付的車貸。由于運價低,收益“入不敷出”,無奈之下隻有掏老本償還車貸,這樣的現象,在今年并不少見。
疫情之下,各行皆苦,2022年的下半年或許還有很多挑戰,在此也是呼籲相關部門能夠針對貨運行業的各種“頑疾”,多下猛藥,良性的市場競争環境,是貨運市場發展的根本,是卡車司機獲得更多收益的保障。
小結:
當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在持續推進,新材料和新能源、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與汽車正在形成曆史性的交彙,産業形态正在不斷的重塑,技術在升級、競争在升級,卡車市場的洗牌不可避免,這也是一個紅海市場必須要經曆的陣痛。
新高地的開辟必須要具備無畏變革的勇氣和敢于破局的魄力,卡車市場同樣也是如此,就像天氣一樣,不會有永遠的陰天,總有守得雲開見朝霞的時候。各位卡友朋友也是如此,要挺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