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會計專業的主要内容?管理會計一.管理會計與财務會計的區别:,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管理會計專業的主要内容?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管理會計
一.管理會計與财務會計的區别:
1.職能不同: 管理會計側重于未來和現在,屬于經營管理性會計
财務會計側重于過去,屬于報賬型會計
2.服務對象不同:管理會計是對内報告會計
财務會計是對外報告會計
3.約束條件不同:管理會計不受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的制約
财務會計受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等制約
4.報告期間不同:管理會計報告的編制不受固定會計期間的限制
财務會計按規定的會計期間編制報告
5.會計主體不同:管理會計既要反映企業整體又要反映企業内部
财務會計以企業為會計主體,不反應企業内部
6.計算方法不同:管理會計大量應用現代數學方法和計算機技術
财務會計多采用一般的數學方法,加減乘除
7.信息精确程度不同:管理會計不能絕對精确,隻能相對精确
财務會計力求精确,數字必須平衡
8.計量尺度不同:管理會計主要使用貨币量度也使用非貨币量度
财務會計幾乎全部是用貨币量度
二.
完全成本法: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全部制造費用:變動性制造費用、固定性制造費用
變動成本法: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變動性制造費用
變動成本法的優缺點:
優點:1.增強了成本信息的有用性,有利于短期決策
2.更符合配比原則中的期間配比
3.便于各部門業績評價
4.促使企業重視銷售,防止盲目生産
5.簡化成本計算,避免固定性制造費用分攤中的主觀性
缺點:1.目前不合乎稅法要求
2.劃分為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本身的局限性
3.做長期決策時,其作用随決策期的延長而降低
計算題
貢獻毛益=銷售收入-銷售成本
稅前利潤=貢獻毛益-固定成本
銷售成本=可供銷售産品成本-期末存貨成本
毛利=銷售收入-銷售成本
稅前利潤=毛利-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
三.
盈虧臨界點銷量=固定成本/(單價-單位變動成本)
盈虧臨界點銷售額=固定成本/加權平均貢獻毛益率
加權平均貢獻毛益率=占總收入的百分比*貢獻毛益率之和
利潤=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産品品種構成變動對盈虧臨界點的影響:
取決于以各種産品的銷售收入比例為權重的,加權平均貢獻毛益率的變化。
計算題
産品售價60元,單位變動成本40元,全年固定成本60萬元,加權平均貢獻毛益為31%
盈虧臨界點的銷售量=600000/(60-40)=30000件
盈虧平衡點的銷售額=600000/0.31=200000元
四.
材料費用對成本的影響:
材料消耗定額降低影響的成本降低%
=材料費用占成本%*材料消耗定額降低%
材料價格變動影響的成本降低%
=材料費用占成本%*(1-材料消耗定額降低%)*材料價格降低%
工資費用對成本的影響:
勞動生産率提高影響的成本降低%
=生産工人工資占成本%*【1-1/(1 勞動生産率提高%)】
如何使用銷售百分比預測資金需要量:
最小二乘法 Y=a bx a=(y之和-b*x之和)/n
b=【n*(xy之和)-x之和*y之和】/(n*x的平方之和-x之和的平方)
計算題
資金增長趨勢預測/最小二乘法
N=5 Ex=2191 Ey=1345 Exy=591675 Ex2=966141
B=[n*Exy-Ex*Ey]/{n*Ex2-[Ex]2}=[5*591675-2191*1345]/{5*966141-[2191]2}=11480/30224=0.3798
A=[Ey-b*Ex]/n=[1345-0.3798*2191]/5=102.57
2009年銷售收入預測值580萬,預測2009年資金需要總量
Y=a b*x=102.57 0.3798*580萬=322.854萬元
成本降低方案
影響成本的主要因素
可比産品生産增長 25%
原材料消耗定額降低 10%
原材料價格平均上升 8%
勞動生産率增加 20%
生産工人工資增加 4%
管理費用增加 4%
廢品損失減少 10%
可比産品各成本項目的比重
原材料 70%
生産工人工資 15%
管理費用 10%
廢品損失 5%
合計 100%
預測期可比産品總成本為772800元
1.原材料消耗定額下降及平均價格上升形成的節約
成本降低率=70%*【1-(1-10%)*(1 8%)】=1.96%
成本降低額=772800*1.96%=15147元
2.勞動生産率提高超過平均工資增長形成的節約
成本降低率=15%*【1-(1 4%)/(1 20%)】=2%
成本降低額=772800*2%=15456元
3.生産增長超過管理費用增加而形成的節約
成本降低率=10%*【1-(1 4%)/(1 25%)】=1.68%
成本降低額=772800*1.68%=12983元
4.廢品損失減少形成的節約
成本降低率=5%*10%=0.5%
成本降低額=772800*0.5%=3864元
五.
機會成本:被放棄的次優方案可能獲得潛在利益
量差成本:不同備選方案計算出來的成本差異
邊際成本:産量向無限小變化時成本的變化數額
沉沒成本:過去已經發生現在和将來的決策無法改變的成本
付現成本:現在和将來的決策能夠改變支出數額的成本
經營決策的基本方法:
1.貢獻毛益分析法
2.量差分析法
3.成本無差别點分析法
計算題
量差分析法
1.計算a産品與b産品的量差成本
=200*15-100*24=3000-2400=600元
2.計算a産品與b産品的量差收入
=200*32-100*50=6400-5000=1400元
3.差量損益=1400-600=800元
A B
預期銷售數量【件】 200 100
預期銷售單價【元】 32 50
單位變動成本【元】 15 24
成本無差别點分析法
工藝方案 固定成本總額 單位變動成本
新方案 450,000 300
舊方案 300,000 400
Y1=a1 b1x=450,000 300x
Y2=a2 b2x=300,000 400x
成本無差别點産量x=[a1-a2]/[b2-b1]=[450,000-300,000]/[400-300]=150,000/100=1500件
1.當x=1500件時,新舊方案均可
2.當x>1500件時,b1<b2新方案優于舊方案
3.當x<1500件時,b2>b1舊方案優于新方案
六.
品種決策:
1.生産什麼,選擇貢獻毛益總額最多的方案
2.自制還是外購:
A,外購不減少固定成本,停産外購
B,自制增加固定成本,首先找出成本分界點,低于該點 外購,高于該點自制
成本分界點=自制增加的專屬固定成本/(購買價格-自制單位變動成本)
C,外購時有租金收入,自制方案的變動成本與租金收入之和與外購成本比較,則其低者
計算題
自制還是外購的決策
外購增量成本y1=8.4x 8.4元/件為外購價格
自制增量成本y2=1200 6x 1200為每年增加專屬固定成本
6為自制單位變動成本
成本分界點量=1200/[8.4-6]=500件
1.當年需求量=500件時,自制外購均可
2.當年需求量>500件時,b2<b1,自制有利
3.當念需求量<500件時,b1>b2,外購有利
品種決策
丙 丁
預計銷售數量【件】 180 240
售價 6 9
單位變動成本 3 5
單位貢獻毛益 3 4
貢獻毛益總額 540 960
生産丁産品優于丙産品
專屬固定成本 180 650
剩餘貢獻毛益總額 360 310
生産丙産品優于丁産品
七.
存貨決策中的幾種成本:
1.采購成本,購買存貨而發生的買價和運雜費
采購成本=采購數量*單位采購成本
2.訂貨成本=固定訂貨成本【折舊費、水電費、辦公費、等】 變動訂貨成本
3.存儲成本=付現成本【倉儲費、保險費、年檢費、等】 資本成本【機會成本】
4.缺貨成本,存貨數量不能及時滿足生産和銷售的需要而對企業帶來的損失
八.
【貨币時間價值】
1.複利終值=本金*(1 利率)的n次方
2.複利現值=複利終值/(1 利率)的n次方
3.實際利率與名義利率的關系
1 實際利率=(1 名義利率/年複利次數)年複利次數方
4.普通年金
A,普通年金終值=每期支付額【(1 利率)n次方-1】/利率
B,普通年金現值=每期支付額【1-(1 利率)-n次方】/利率
5.預付年金
A,預付年金終值
B,預付年金現值
計算題
年利率8%,一年複利四次,求實際利率
實際利率i=[1 8%/4]4-1=8.24%
十一.
彈性預算:在變動成本法下,編織出的适應各預定指标不同變化的預算
滾動預算:預算期不是固定在某一區間
預算的構成:
1.營業預算
A,銷售預算
B,生産預算:直接材料預算、直接人工預算、制造費用預 算、期末産成品存貨預算
C,成本預算
D,銷售及管理費用預算
2.财務預算:現金預算表、預計收益表、預計資産負債表
3.資本支出預算
十二.
責任中心【業績考核與評價】:
1.成本費用中心:隻發生成本費用而不取得收入的責任單位
2.利潤中心:既要發生成本,又能取得收入,還能根據收入與成本配比計算利潤的責任單位
3.投資中心:既要發生成本又能取得收入獲得利潤,他有權進行投資的責任單位
内部結算價格是什麼:
各責任單位之間進行計價結算的價格,不真的動用企業貨币資金,而是一種觀念上的貨币結算,是一種資金限額指标的結算
企業的虧損産品是否該停産,是為什麼?否為什麼?
虧損産品,銷售收入不能補償生産成本的産品。
虧損産品按其虧損性質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實虧産品,即銷售收入低于變動成本,貢獻邊際亦為負數。
另一種是虛虧損産品,即銷售收入高于變動成本,能提供貢獻邊際。
虧損産品是否應當停産呢?
如果是政策性的虧損産品,當然就不應停産;
如果是營利性的産品,
按照傳統的财務會計觀點: 既然是虧損産品(無論是實虧産品還是虛虧損産品),就應當毫不猶豫地停止生産。
依照現代管理會計的觀點,
實虧産品不應繼續生産,因為這種産品的銷售收入低于變動成本,貢獻邊際為負數,生産越多,虧損就越多;
虛虧損産品之所以虧本,是因為提供的貢獻邊際還不足以彌補全部固定成本,如果停止生産,由于固定成本不變,虧損不僅不能減少,反而會增加,因此應當進行實證分析後,再做出決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