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子的地方,總是會留下一串的歡聲笑語,聽着他們的童言童語,看着他們的燦爛笑顔,我們的生活壓力也仿佛減輕了不少。在古詩的世界裡,同樣有許多充滿童趣的作品,這裡就分享幾首。希望這些詩句,能夠幫助我們這些成人找回一些童心!
一
稚子弄冰楊萬裡 〔宋代〕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钲。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冬日的清晨,頑皮的小孩将凍結在銅盆裡的冰塊脫下,用五彩的絲線穿起來當做樂器來敲打,聲音清脆,如同玉磬一般穿越樹林,忽然一個不小心,冰塊碎裂,如同玻璃一般散落滿地。
詩中孩子弄冰的場景,充滿了樂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熾熱;色澤上,“金”盤“彩”絲串“銀”冰;形态上,是用“金盤”脫出的‘‘銀钲”,圓形;聲音上,有 “玉罄穿林響”的高亢,忽又轉 作“玻璃碎地聲”的清脆。全詩形色兼具以感目,聲意俱美以悅耳賞心,繪聲繪色地表現出兒童以冰為钲、自得其樂的盎然意趣。
詩人捕捉了生活中兒童玩鬧的一個瞬間,将這生動活潑的畫面用語言再現,充滿童趣!
二
小兒垂釣胡令能 〔唐代〕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蓬頭”說明“稚子”年歲尚幼,正是調皮貪玩的年紀,活潑的孩子學着大人的樣子河邊垂釣,他側身坐在草叢之中,由于身形還小,草叢茂密,翠綠的青草遮映着他的身影。有行人經過,向垂釣的小孩問路,一本正經的孩子怕驚動了河裡的魚兒,不敢應答,隻是遠遠地向行人招招手。
詩歌描寫了一個孩子在河邊垂釣的情景,通過典型的細節描寫,傳神地表現了小孩初學釣魚時認真專心的模樣,表現了小孩的機靈與活潑。
“側坐”一詞,與前一句“學”字相照應,因為初學,所以不專業,不是靜坐,不是穩坐,而是側坐,也體現了兒童活潑好動的心理狀态。“莓苔”說明小孩選擇的地點隐蔽少人,是一個不容易被他人打擾的理想所在,也表現了小孩不想被打斷的認真模樣。可是偏偏有行人要來問路,小孩無奈之下,不敢言語,隻好招手應答,說明小孩聰明機靈,并不是不懂禮貌的熊孩子,隻是迫于形勢,無法應答。
短短幾句詩,有景,有人,有動,有靜,小孩的形象躍然紙上,令人莞爾!
三
所見袁枚 〔清代〕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這幾句詩反映的是牧童的悠閑生活。前兩句給我們描繪的是靜景,牧童悠閑地騎在黃牛背上,随口哼唱着歌謠小調,清越的聲音在樹林之中回響,表現了牧童生活的快樂。後兩句給我們呈現了動圖,牧童畢竟年紀還小,偶爾貪玩也是難免的,騎在黃牛背上的牧童,忽然看見了樹上潛伏着的鳴蟬,玩心大起,想要捕捉,于是急忙停下了口中的歌曲,緊張地靜立樹下,準備行動。牧童捕蟬的結果如何,詩中沒有交代,給讀者留下了無限想象的空間。
寥寥幾句短詩,活潑自由,畫面感極強,牧童,黃牛,林樾,鳴蟬組成了完美和諧的田園風光圖,牧童玩性十足的舉動又給畫面增添了一絲諧趣,這樣的場景怎能不讓人心情愉悅?
四
村居高鼎 〔清代〕草長莺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
前兩句寫景,描繪了一幅江南春景圖。
“草長莺飛二月天”一句,即點明了時間,又描繪了極具季節特征的景物,與時間相呼應。“拂堤楊柳醉春煙”中一個“醉”字将楊柳人格化了,仿佛沿岸翠柳也被這美麗的春色所陶醉,輕柔的柳枝輕輕地拂動着,如少女般嬌美,風韻十足。
後兩句寫人,描繪了一群好動的孩童趁着這大好春光放風筝的情景。
伴随着春天的到來,白晝的時間也在逐漸延長,活潑的孩子們被拘謹在學堂裡束縛了一整天,散學了,天色尚早,天光大亮,孩子們趕緊趁着這一點時間,這一股東風,抓緊時間遊戲,這也反映了孩子愛玩的天性。孩子,東風,紙鸢也為這靜谧的春光增添了一些活力,也展現了如煙春色的無限魅力,也孩子也無法阻擋!
不管在古詩的世界,還是在現實的生活,孩子永遠能夠帶給我們快樂,他們飛揚的笑臉,跳動的身姿,天真的話語,都成為了我們枯燥生活裡的幸福源泉。
寶貝,願你是一隻燕,銜着春光飛來;願你是一隻鷹,迎着秋月展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