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常年以古代書畫闆塊見長的保利拍賣,吳彬《十面靈璧圖卷》在此次15周年慶典拍舉槌之前就被視為其壓艙石。10月18日夜,圖卷以1億元起拍,最終含傭金成交價5.129億元人民币。截至目前為止,成為2020年度全球最貴中國藝術品,同時斬獲中國古代藝術品拍賣成交記錄的桂冠。新紀錄誕生的背景也成為業界人士廣議的話題:近年來藝術品市場處于調整期,又疊加疫情的影響,被稱為近十年來億元拍品數量最少的一年。因此,高價精品更成為拍行們在諸多壓力下生存、競争的關鍵籌碼。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蔣迎春在拍前指出,相對來說普通作品所能帶來的回報是很有限的,有特點、有特色的藝術品才有可能實現意想不到的收益。
曆時一小時的競逐
10月18日晚間,吳彬《十面靈璧圖卷》的破紀錄成交成為今年藝術品拍賣市場的高光時刻,十餘位藏家長達一個小時的激烈競拍過程被業界樂道。
據介紹,拍賣現場僅允許手持金色扇形号牌的競買者出價,并且必須繳納3000萬元的保證金。圖卷以1億元起拍,場内買家迅速舉價2億元,三分鐘内場内競價升至3億,十分鐘内突破4億元。随後場面進入膠着狀态,電話委托及現場出價此消彼長。拍賣全程近1小時,最終圖卷以4.46億元人民币落槌于8133号牌的買家,含傭金成交價5.129億元人民币。截至目前為止,此件拍品成為本年度全球最貴中國藝術品,同時斬獲中國古代藝術品拍賣成交記錄之桂冠。
“藝術精品三十年後依然是精品。三十多年前的121萬美元,到如今的5.129億元,曾經的最貴中國古代書畫到現在依舊是最貴中國古代書畫。”在拍場上見證了這一競拍時刻的書畫收藏家劉偉玉感慨。公開資料顯示,1989年《十面靈璧圖卷》在紐約蘇富比秋拍以121萬美元(約合825.8萬元人民币)成交,打破了此前中國古代繪畫拍賣的最高記錄。31年後首次亮相拍場,再度創造了曆史。
在業界人士看來,獨特的文化藝術價值和知名的收藏來源讓《十面靈璧圖卷》價格高築。吳彬被認為是晚明人物“變形主義畫風”和“複興北宋經典山水畫風”的主要倡導者和領導者之一。《十面靈璧圖卷》描繪的是“石隐庵居士”米萬鐘所藏罕見奇石,技法和内涵都在畫史上較為罕見。拍品來源于美國重要私人收藏“十面靈璧山居舊藏”。該出處早已成為拍場“金字招牌”,但凡有藏品現身常引來衆多藏家的競逐,而吳彬《十面靈璧圖卷》正是重中之重。
拍賣結束後,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蔣迎春表示:北京保利十五周年慶典拍賣非常榮幸得到藏家信任推出十面靈璧專場,從拍賣結果看,所有拍品均大幅溢價成交,其中吳彬《十面靈璧圖卷》受到全世界中國傳統藝術收藏家的廣泛關注,并在十餘位頂級藏家的激烈競拍中打破十年來中國古代書畫的世界紀錄,使中國藝術品市場受到了極大的鼓舞。
特色精品受熱捧
最新統計數字顯示,保利十五周年慶典拍中,中國古代書畫部及古籍文獻共計推出三個專場,410餘件古代繪畫作品,最終以10.259億元收官。作為其中唯一一件過億的作品,《十面靈璧圖卷》成交價格占據了半壁江山。
挖掘有特色的精品策略,正在得到市場的積極反饋,且越來越成為拍行的競争焦點。此次保利十五周年慶典拍之前,蔣迎春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購藏應着重找出精品、有代表性的作品或者題材特殊的作品。他指出,“相對來說,普通作品所能帶來的回報是很有限的,有特點、有特色的藝術品才有可能實現意想不到的收益。以中國近現代書畫為例,大浪淘沙之後,深受市場追捧的也就二三十個藝術大家,而且光看名頭沒用,以後不看尺幅、不看大小。因為名家作品中能稱得上代表性的隻是一小部分,随着市場的不斷成熟,這一趨勢還将更加明顯。”
公開資料顯示,保利拍賣曾多次以獨到精品刷新書畫紀錄。2010年黃庭堅《砥柱銘》在保利5周年春拍會上以加傭金4.368億元成交,創造了當時中國書畫拍賣史新紀錄。2017年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賣會的“震古爍今——從北宋到當代的中國書畫”專場拍賣中,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加傭金9.315億元成交,成目前全球最貴中國藝術品。此次吳彬《十面靈璧圖卷》斬獲了中國古代藝術品拍賣成交桂冠,也是最貴單件中國藝術品。
在藝評人王晶晶看來,吳彬《十面靈璧圖卷》的亮相可以說是奇作的奇襲。“有評論稱,該作品除中國傳統繪畫筆墨外,又參以幾何原理、音律節奏、五行之說,可謂奇作,‘千變萬化、精妙絕倫’。”北京商報記者看到,也有網友通過微博表示,該作“打破了很多人對國畫的‘誤解’。”
“好貨不惜售”的市場
談及《十面靈璧圖卷》破紀錄成交釋放出的市場訊息,藝評家齊建秋表示高價出現并非偶然,或許市場的“分水嶺”已經到來:“在拍賣前夕,就已得知多位外地藏家前來有意參與競拍。5億元的價格超出了一些人的預期,但從十月份拍賣的整體情況來看,已有先兆。華藝國際、中貿聖佳等近期拍賣的成績都不錯,千萬元的精品數量可觀。”齊建秋指出,吳彬作品的紀錄釋放出了一個強烈的信号:一些資金的流向正向藝術品市場傾斜。“藝術市場經曆多年的調整,停滞不前的情況正在改觀,從低谷中攀登的趨勢正顯。”
據了解,在近期收官的華藝國際北京首拍最終斬獲20.1億元,2件拍品成交價超過億元,32件拍品成交價超過千萬元,并誕生了3項成交紀錄;中貿聖佳25周年春拍也誕生了14件千萬級别拍品。在這些拍場上,有“最貴日記”釋出——經過長達60分鐘的激烈競投,逾百口叫價,《胡适留學日記》最終以1.3915億元高價成交,創下文人手稿最新紀錄;還有潘天壽巨制《耕罷》在兩年時間的再創新高。
在業界人士看來,今年特殊的疫情環境之下,資源和資本集中化的現象将體現的更加明顯,這也凸顯出市場加速變革洗牌的趨勢。優質企業的拍品征集、市場運作、品牌形象正在成為決定市場走勢的重要因素。高價精品更成為拍行們在諸多壓力下生存、競争的關鍵籌碼。
“今年春夏雖然不及10月份的拍場熱鬧,但也有許多精品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有的是社會上征集到的多年未面市的生貨,有的是拍行的舊藏,等等。雖然整體拍品數量不如往年,但可以看到精品頻出。”季濤指出,“好貨不惜售”的情形值得關注。
“市場在回暖,一些年底将至的大型秋拍也有望取得更好的成績。但對于拍行來說,征集時間密集,難度也更大了。拍賣行的競争力最終集中體現在拍品上。”齊建秋指出。
北京商報記者 胡曉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