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再喜歡都不要處cp了

再喜歡都不要處cp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16:02:43

看下圖

小夥伴們

有沒有認同的

再喜歡都不要處cp了(還可以這樣選伴侶)1

在看重伴侶的條件中三觀一緻占據了主導,那麼,這樣的标準真的可以很好地為我們篩選到

好的伴侶嗎?

1

你選對象的标準是什麼?

很多人聽到這個問題,會回答“要有相同的興趣愛好”、“要有一緻的三觀”。

比如:他喜歡運動,我喜歡宅,不行;他喜歡熱鬧,我喜歡安靜,不行。

可是我們想過沒有?

要有完全一緻的愛好或者三觀幾乎是不可能的。

比如說都喜歡看書,他喜歡讀法律經濟,你喜歡讀愛情曆史,他喜歡川端康成,你喜歡

太宰治。

比如都喜歡旅遊,他喜歡自然風光,你喜歡人文景區,他喜歡坐飛機到處走,你喜歡開車自駕。

比如都喜歡電影,他喜歡搞笑片,你喜歡文藝片,他對紀錄片如癡如醉,你對愛情片不可自拔。

所以要有一樣的興趣愛好和三觀,非常非常難,因為我們在完全不同的成長環境中長大。

2

那麼,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我們不妨逆向思維一下,不要按照“相同的喜歡”去找另外一半,而是按照“相同的厭惡”去找另外一半。

“相同的厭惡”是什麼意思?舉個例子,兩個人初次見面:

甲:我讨厭XX明星!

乙:天呐,我也是!

很快,你們就可以成為朋友,繼續有更大的可能性成為男女朋友。

為什麼呢?

厭惡比喜歡更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這是非常奇妙的事情,共同的仇恨,讓你們的距離更加靠近。

南佛羅裡達大學的著名心理學家Bosson做了一個實驗:他通過一些方法展示一個人的性格和心理特征,讓參與實驗的人根據這個人的情況,說一個自己喜歡的點,和一個厭惡的點。

然後,他讓相同喜歡點的一群人在一起社交、相同厭惡點的一群人在一起社交。

最後的結果顯示:共同厭惡的群體比共同喜歡的群體在一起社交時,擁有高得多的親密關系。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你在表示厭惡的時候會自我暴露,而這相當于是一種信任的表達。

也就是說,如果你們擁有相同厭惡的時候,就擁有了信任,你們和第三方劃清了界限,你們是一個群體的人,俗稱“站隊”。

你想想,你和閨蜜之間,或者朋友之間,一起吐槽某個人或者某件事情的時候,你們的關系是不是更近一步呢?

喜歡可以假裝,但厭惡很難隐藏

喜歡不一定是真喜歡,但是厭惡就一定是真的厭惡。

從某種意義上講,喜歡是感性的,大多是由于感官的需要,還有些是受别人的影響,出于對當下流行東西的盲目追求。

厭惡卻是出自人心靈深處的一種不由自主的反應,是價值觀最直接的體現,根植于信仰深處。

如果你們假裝“不厭惡”某個人或某件事,那麼在交往的後期兩個人都要吃不少苦頭。

維系婚姻的關鍵不是共同的興趣愛好,而是共同的仇恨

再喜歡都不要處cp了(還可以這樣選伴侶)2

比如說,你們都讨厭不思進取,那麼你們夫妻會在同一個陣營裡面,相互監督着進步,一起努力賺錢。

比如說,你們都讨厭胖,那麼你們會一起去減肥,他上健身房,你練瑜伽,雖然方式不同,但是目的是一樣的。

這樣的共同仇恨,比共同的興趣愛好更根深蒂固。

細心觀察一下我們的生活裡面,很多“臭味相投”的夫妻,他們的關系反而親密地不得了。

我不要求你對天下所有的人都好,隻要對我一個人好就行,我不要求你在最親密的人面前都要維持自己最完美的形象,真實、不完美,有缺陷的,那才是最好的東西。

談戀愛是和優點在相處,而過日子是和缺點在磨合,如果在一起連自己的缺點,連自己厭惡的東西都不肯向對方坦白,那麼這樣的婚姻始終懸在半空中。

生活中很多男女,結婚前聊天,總是喜歡說:我喜歡旅遊,我喜歡讀書,我喜歡健身,我喜歡電影,拜托,這有什麼用?不斷維持自己在對方眼中高大上的形象,隻會找到一份華而不實的感情。與其這樣還不如利用厭惡篩選掉一些人,給将來結婚之後的道路掃清障礙。在結婚之前,知道一個人讨厭什麼,比知道他喜歡什麼,更重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