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孟郊遊子吟

孟郊遊子吟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8 12:20:01

遊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

孟郊遊子吟(遊子吟唐孟郊)1

古代文人墨客有不少寫母親,歌頌母愛的詩,但千百年來,孟郊的這首《遊子吟》可以說是流傳最廣的、影響最深遠的。

提起詩人孟郊, 給大家的一緻印象就是“慘”:一輩子不得志,一輩子都很窮困。宋朝大文學家蘇轼曾用“郊寒島瘦”來形容孟郊和賈島,意思是他們的詩風以“寒”和“瘦”著稱。其實“郊寒島瘦”何嘗不是在形容他們的生活狀态和心裡狀态!

孟郊的的生活有多慘?我們可以腦補:一間破屋子,連個院門也沒有,屋頂露着大洞,一到夜晚,月光灑滿屋裡的破床上,一隻寂寞的蜘蛛在屋中的角落結了網,夜半風起,寒意陣陣,從牆洞中時不時鑽進來,“嗖嗖”,凍的詩人瑟瑟發抖,書都不能好好讀下去了,隻能顫顫巍巍的吟着“秋至老更貧,破屋無門扉。一片月落床,四壁風入衣……”

其實,唐代有一大批的“孟郊們”,他們很有才華,有抱負,但因為出身低微,無人賞識,即使通過科舉考試也一輩子難以施展抱負(據說唐的進士錄取率非常低的,能考上已經算是幸運兒了)。就像孟郊,苦苦追求大半輩子,46歲才有功名, 想想看,這之前的歲月,他得多焦慮,多痛苦啊!

正因為如此,孟郊在46歲高中進士之後,一時欣喜,才寫下了著名的《登科後》“昔日龌龊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後人曾也評價說“有失體統”,但是如果換位思考,估計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也正因為如此,孟郊50歲得到溧陽縣尉這個官職後,最先想到的就是把老母親接到溧陽奉養,才有了這首感人至深、流傳千古的《遊子吟》。據說當天傍晚,孟郊急切地站在溧水邊等待母親的到來,當終于看着母親站在船頭的影子時,孟郊卻突然熱淚盈眶,一瞬間想起二十多年前去遊學的時候,母親那個晚上在昏黑的燈光下一針一線地為自己縫制衣服的場景,所以脫口而出:“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所以這首詩,它有一個小副題,叫做《迎母溧上作》。所以,當一個母親牽挂孩子的時候情感是自然流淌的,當一個孩子理解父母的深情的時候,恐怕要經曆歲月的沉澱!

除了這首《遊子吟》,孟郊還寫過一首《遊子》“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親倚堂門,不見萱草花。”萱草,就是忘憂草,母親看見忘憂草可以稍稍的減緩一些思念孩子的情誼。我們說,《遊子吟》是從孩子的角度來寫母愛,而《遊子》這首詩是從母親的角度來寫對孩子的思念。不過,曆代文人墨客對《遊子吟》的評價最高。那麼,後人又是如何評價孟郊的這首《遊子吟》的?

宋代蘇轼評價孟郊:““詩從肺腑出,出辄愁肺腑””。

清代宋長白《柳亭詩話》:孟東野“慈母手中線”一首,言有盡而意無窮,足與李公垂“鋤禾日當午”并傳。

孟郊的這首《遊子吟》藝術地再現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來赢得了無數讀者強烈的共鳴。直到清朝,溧陽又有兩位詩人吟出了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萦我襦”(史骐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足見此詩對後人的影響。

另外,附上“遊子吟外傳”(參考思泉語文的小視頻,非常有意思):

《遊子吟》外傳

都說中唐詩壇是“奇花異葩”的天下,詩人孟郊就是一朵讓母親操碎了心的“奇花”。

孟郊遊子吟(遊子吟唐孟郊)2

孟郊這孩子,從小除了寫詩,就沒有别的愛好,轉眼都到40歲了,還在一心寫詩上。這天夜裡,從破爛的門窗外吹來了“呼呼呼”的大風,把整個人都快給吹飛了,孟郊卻巋然不動,繼續在月光燈的照耀下吟一首《秋懷》:“秋至老更貧,破屋無門扉。一片月落床,四壁風入衣。”來感歎生世。老母親聽到後火冒三丈:“知道家裡窮,你倒是出去謀個一官半職,改善改善家境啊!”于是,便逼着他踏上了外出求官的征途。

孟郊在外一漂泊就是十年,終于在五十歲那年,孟郊得到了人生中第一個官職----溧陽縣尉。孟郊欣喜若狂,當即托人去把母親接過來安度晚年,接着,還不忘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寫下了這首《遊子吟》。

孟郊站在溧水邊,盼望着母親的船。初春的空氣微涼,孟郊便将長衣披上,看着衣服上那些密密麻麻的針腳,“慈母手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情景便湧上心頭。回想起那個昏黃的月夜,大家都來向孟郊告别,隻有母親遲遲沒有出現,孟郊出門一看,才發現,原來在屋外昏暗的月光下,慈祥的母親正揉着昏花的雙眼,用粗糙的手緊握着針線,為即将遠行的兒子縫制身上的衣服。“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母親擔心兒子在外遲遲不能歸來,所以将要遠行之前,又為衣裳添加了一道針腳,一道不夠,再添一道,再添一道,一道又一道……終于,孟郊的衣服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針腳,隻為了讓這些衣服能夠多穿些時日。穿着母親縫制的衣服,就仿佛被母親守護着。孟郊感覺到身上的溫暖,就如同眼前的春草沐浴着陽光的溫暖一般,刹那間,他覺得自己就是那仰望太陽的春草,而母親就是那光芒萬丈的太陽。隻是,“說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正是有了陽光的關懷,小草才能破土萌芽,茁壯成長,所以,草兒總是一心向着太陽。但是,誰說那小草那微弱的心意就能報答的了整個春天陽光的恩情呢?就像作為兒子的自己,恐怕也無論如何也報答不了母親的恩情啊!

孟郊遊子吟(遊子吟唐孟郊)3

孟郊的詩總是從肺腑而出,所以讀了以後容易“感人肺腑”啊!盡管一生孤苦清寒,他的詩卻始終熾熱如火,若不是愛妻深切,他怎會告白“心心複心心,結愛務在深。”?若不是喪子心碎,他怎會痛哭“負我十年恩,欠你千行淚。”?而若不是對母親有着拳拳深情,他怎會吟唱出“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晖?”這般感動千萬世人的詩行?

按照程序,下面進入老師上課敲黑闆階段:

遊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

【格式】五言古詩

【名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

【基調】母愛贊歌

【年齡】孟郊50歲,公元800年(唐德宗神武聖文皇帝貞元十六年)

孟郊遊子吟(遊子吟唐孟郊)4

【創作背景】

《遊子吟》大概作于公元800年(唐德宗神武聖文皇帝貞元十六年,孟郊50歲),寫于溧陽(今屬江蘇溧陽縣),此詩題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

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将母親接來同住。詩人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态炎涼,此時愈覺親情之可貴,于是寫出這首發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

【考點】

考點1: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這句運用了什麼表達技巧?表現了母親什麼樣的情感?答案:通過對慈母為即将遠行的兒子縫制衣服的場景細節描寫,歌頌了深摯的母愛。

考點2:最後兩句“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晖”使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代表什麼意思?答案:使用了比興的手法(比喻 起興),用“寸草心”比喻子女,用“_三春晖_”比喻母愛。

【賞析】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着兒女們。然而對于孟郊這位常年颠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遊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于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開頭兩句從細節入題:慈母在給遠行的遊子縫衣服。那麼,為什麼要用“縫衣服”這個場景來表現“慈母”形象呢?因為兒子要遠遊了,母親要給孩子準備行裝,衣服都要親自縫制,白天忙于家務、農活,隻有晚上才有時間。所以,遊子出發前大概看到最後的場景都是媽媽在微弱的燈光下挑針夜戰吧,這自然也會成為遊子此後最深的記憶。所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一根線,一件衣,就把把慈母和遊子牢牢地牽在了一起。

開頭這兩句實際上是兩個詞組,而不是兩個句子,這樣寫就從人到物,用“線”與“衣”将“慈母”與“遊子”緊緊聯系在一起,寫出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

中間兩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這兩句仍然是細節描寫,把筆墨集中在慈母上。這裡通過慈母為遊子趕制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的細節刻畫,深化母子的骨肉之情。

遊子臨行前,母親的牽挂就全體現在這“密密縫”的一針一線裡了,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自然地流露出來,樸素自然,親切感人。這裡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然而一片愛的純情從這普通常見的場景中充溢而出。

前面四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采用白描手法,沒有典故,也不作任何修飾,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有人評論說,這首詩到這裡已經很完美,可以結束了。是不是呢?

結尾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

最後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讴歌。

這兩句采用傳統的比興手法(比喻 起興):兒女像剛剛萌發的小草,母愛如春天的陽光,小草盡情沐浴着溫暖的陽光,就像兒女盡情的享受這母愛的溫暖一樣,可正如小草不能報答陽光于萬一 一樣,兒女又拿什麼來回報母愛呢?絕妙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熾烈的情感。

這一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大概就是50歲的孟郊最深沉的感喟(kuì)了吧?他從小不羁,年輕的時候就時而隐居,時而四處遊曆,後來才在母親的敦促下去考科舉,不料又接連受挫,直到第三次才的中進士。又過了4年,才得到平生第一次官職----溧陽縣尉,終于能夠養家糊口。在這之前,母親為他發了多少愁,替他操了多少心!如今,他終于可以把母親接到自己的任上養老了,可是,年過半百的兒子遲到的孝養,又怎能抵得上母親此前幾十年辛苦的付出!慈母對遊子的恩德,不正像春晖對小草的恩德嗎?同樣,遊子對慈母的孺慕之情(孺慕之情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rú mù zhī qíng,意思是對老師長輩的尊重親切之感,出處是《禮記·檀弓下》:有子與子遊立,見孺子慕者),也正像小草對春晖的依戀之意呀。可是,正如小草永遠也無法報答陽光一樣,遊子如此微薄的心意,又怎能報答母親那麼多年的牽挂和辛勞呢!

所以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是孟郊對母親發自肺腑的情感的宣洩。正如蘇轼評價孟郊:““詩從肺腑出,出辄愁肺腑””。所以,我們也回答前面的那個問題:這兩句,是點睛之筆,決不能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