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讀《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拜将後對劉邦說,項羽是匹夫之勇,婦人之仁,其強易弱。
韓信的話是這樣的: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然而“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于威強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
項羽出身貴族,“恭敬慈愛,言語嘔嘔”是自幼教養形成的,“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和“所過無不殘滅”并不矛盾。秦将章邯求降,“見項羽而流涕,為言趙高”,項羽就很有風度地饒了對手,還立他為雍王。但是一聽說降卒可能謀反,他也毫不猶豫聽從部下建議,“夜擊坑秦卒二十餘萬人”。按照邏輯,斬草除根,二十萬人都坑了,把章邯他們三個光杆一并殺掉多幹脆。可項羽又不,他還是好好待他們,帶他們入關。他大約覺得章邯是同類,而秦卒的命,根本不算命的。
項羽是貴族,是君子,所以可以欺之以方,你跟他擺規則,講風度,他就暈了。鴻門宴上,項羽放過劉邦,就不難理解了,對他來說酒席上殺人是很丢臉的一件事情。劉邦卻是個潑皮無賴,他要的是天下,不是臉。
項羽抓住了劉邦的老子,威脅“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劉邦說:“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劉邦可謂摸透了項羽的貴族脾氣,可是項羽卻不懂劉邦的流氓思維,他又被繞暈了,到底沒有殺太公。非但如此,一旦約定鴻溝為界,“即歸漢王父母妻子”,以為大家從此相安無事了。劉邦呢,老婆一回來,立即毀約攻打楚軍。這又是項羽 “婦人之仁”典型發作導緻的失算。
項伯這吃裡爬外的家夥,雖然别有用心,話說得卻不錯:“為天下者不顧家。”拿家人性命威脅劉邦,毫無效果。他逃命時為了車跑快點,還能幾次親手把子女推下車去呢。但是劉邦進了長安,卻懂得“約法三章”,安撫百姓;得了天下,也懂得“與民休息”。這絕不是他愛百姓勝過愛子女,而是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項羽的錯誤不在于“仁”,而在于沒有把這種“仁”轉化為政治上的優勢,所以叫作“婦人之仁”。最後,隻落得烏江邊喊“天亡我”,恨恨自刎。
在缺乏有效約束機制的情況下,社會的安定有賴于統治者的治國理念,推行“仁政”,不管其動機如何,對被統治者都是一種讓步,相對而言百姓得到的好處多一些。即使劉邦是個流氓,項羽是個貴族,落到劉邦的手裡,比落到項羽的手裡要好。太史公深明此理,所以人格上,他隐隐推崇項羽;可是治天下,他以為還是劉邦強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