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泡茶還不簡單,一撮幹茶倒入杯子,開水一沖不就行了?
這樣泡茶,掌握不好很容易泡出來的茶湯又苦又澀。
對于老茶客來說已經習慣了濃茶,所以無所謂用這種泡法。但對于大部分來說,這樣泡茶無異于“暴殄天物”。
調整一下泡茶的方法,你對茶的觀感也會發生轉變。
那麼究竟該怎麼“泡”?要“泡”多久?
記住下面口訣。
杯泡建議留根泡
均勻茶湯方法好
泡茶方法說到底無非這麼幾個因素:投茶量、沖泡水溫、浸泡時間、沖泡次數,以及用什麼茶具。
其中投茶量、沖泡水溫,對于日常沖泡來說比較容易把握,一般來說沸水沖泡也沒太大問題。
應注意的是茶具的選擇和浸泡時間以及沖泡次數。
先說茶具的選擇。
杯泡茶在江南一帶比較普遍。杯泡适合綠茶、花茶,以及部分黃茶、白茶,對于其它茶就不适合了。
杯泡的弱點是浸泡時間無法掌握,很容易前一泡過濃,後一泡過淡。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建議留根泡。
即前一泡茶水不要全部喝幹,留三分之一的茶湯,再加水沖泡。這樣能最大程度均勻茶湯,避免濃淡不一。
另外杯泡還需注意要及時飲用,浸泡時間過長,茶湯會又苦又澀。
一般來說,綠茶三泡,精華盡出,後面再泡,就是水味了。
紅茶烏龍普洱即泡即出
綠茶花茶白茶3分鐘出
除了杯泡外,沖泡更方便、使用範圍更廣的是用蓋碗或茶壺泡茶。蓋碗适用于所有茶類。
蓋碗和茶壺泡茶,好處是茶水分離。沖泡後将茶湯出至公道杯或品飲杯中,再品飲。
對于蓋碗、茶壺泡茶,最關鍵的是掌握浸泡時間。那麼到底要“泡”多久才可以出湯呢?
“紅茶烏龍普洱即泡即出,綠茶花茶白茶等3分鐘再出。”
茶葉的浸泡時間跟茶葉加工工藝有關。
揉撚、發酵越充分的茶葉,鮮葉表面組織破壞程度高,浸泡所需的時間越短。
例如全發酵的紅茶,它的内含物質浸出就很快。烏龍茶因為經過揉撚和做青工序,茶葉葉面和邊緣破損,浸出也較快。
白茶未經揉撚殺青,因此内含物質浸出慢,所以要慢點再出湯。
綠茶、以綠茶作為茶坯的花茶,采摘細嫩,未經發酵,因此茶湯比較“淡”、浸出慢,需要等一等再出湯。
泡茶時,首先“泡”出的是令味蕾感到鮮爽的維生素、氨基酸以及帶有刺激性的生物堿,随着浸泡時間的加長,茶多酚、茶多糖慢慢浸出,茶湯的滋味逐漸變得濃醇。
把握恰當的浸泡時間可令茶湯鮮醇可口,層次豐富。
綠茶紅茶花茶3泡即止
烏龍普洱白茶3至6泡
茶葉能夠沖泡幾次,跟茶葉的種類、細嫩程度以及形狀相關。越“嫩”的茶葉越不耐泡,越“老”的茶葉越耐泡。
但不管耐不耐泡,實際上泡茶第一泡茶葉的内含物質浸出就能達到50%左右,第二泡浸出物占總含量的30%左右,第三泡占10%左右。
三泡以後,一些耐泡的茶葉茶湯可能看起來還很“濃”,但實際上茶湯中物質主要是茶黃素和茶紅素。
對于綠茶,或以綠茶為茶坯的花茶、紅茶來說,一般沖泡3泡就可以了。
對于烏龍茶、普洱茶、白茶餅茶這樣比較耐泡的茶來說,可以沖泡3-6泡,甚至7泡、8泡。
耐泡與否并不能單以此來衡量茶葉品質,滋味均衡、香氣隽永、回味持久的茶湯才最讓人難以忘懷。
泡茶的諸般技巧都是為了享受一杯适口的茶湯。
要想泡得好喝,可能要嘗試數次。在這個嘗試的過程中,實際上每一次都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和感受。
烏銀見火生綠霧,便當水沉一濃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