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部編版八下語文理解性默寫檢測題

部編版八下語文理解性默寫檢測題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8 17:11:50

部編版八下語文理解性默寫檢測題(部編必修上理解性默寫彙編)1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1.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辛棄疾回顧了元嘉年間的那次北伐,南朝宋文帝劉義隆本希望能夠“__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終卻“____________”。

2.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詞人起筆便抒發江山依舊、英雄不再、後繼無人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詞人登臨京口北固亭,想起英雄人物劉寄奴,發出對他北伐赫赫戰功贊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詞人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以廉頗自比,抒發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寫宋文帝劉義隆草率出師北伐,結果落得北望敵軍而驚慌失措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辛棄疾一生立志收複中原,可惜朝廷早已将他遺忘,他隻好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以“憑誰問:__________,__________”來抒發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

7.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回想起劉裕揮師北伐、收複中原故土的曆史事實,把其形象地概括為振奮人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

8.《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南宋詞人辛棄疾的憂憤之作,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人們已忘卻戰敗的曆史,最為沉痛。

9.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寫孫權時期的舊迹已被歲月洗滌淨盡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贊歎劉裕北伐的強大氣勢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寫宋文帝劉義隆草率出師北伐,結果落得北望敵軍而驚慌失措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抒發了對東吳繁華、孫權業績已随曆史而去的感慨。

13.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描寫劉寄奴馳騁戰場,所向披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借古諷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告誡南宋統治階級不要草率北伐,重蹈覆轍。

15.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描寫廟宇下神鴉社鼓的熱鬧景象,意在指出人們早已忘卻戰敗的恥辱。

16.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借用廉頗的典故,表明自己雖然年老卻是壯志猶存,希望能夠為國立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封狼居胥 赢得倉皇北顧

2.千古江山英雄 無覓孫仲謀處

3.想當年 金戈鐵馬 氣吞萬裡如虎

4.憑誰問 廉頗老矣 尚能飯否

5.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倉皇北顧

6.廉頗老矣 尚能飯否

7.金戈鐵馬 氣吞萬裡如虎

8.佛狸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

9.舞榭歌台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10.金戈鐵馬 氣吞萬裡如虎

11.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倉皇北顧

12.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13.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1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倉皇北顧

15.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16.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聲聲慢(尋尋覓覓)/李清照

1.《聲聲慢》中開頭有七組疊詞,看似平平淡淡無一愁字,卻字字含愁,聲聲寫愁,營造了一種如泣如訴的音樂效果,委婉細緻地表達了詞人在遭受深創劇痛後的愁苦之情。這七組疊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聲聲慢》中寫詞人晚年愁苦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見詞人滿心皆愁,酒入愁腸愁更愁。

3.《聲聲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捕述雨點打在梧桐葉上的情形,寫出了詞人不能自抑的凄苦。

4.《聲聲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說身世之痛、家國之恨、孤獨之悲等如何是一個愁字能包括得盡、概括得了的。

5.古代詩詞中,梧桐是凄涼悲傷的象征,如李清照《聲聲慢》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點點滴滴”用梧桐渲染了凄涼的氣氛。

6.李清照《聲聲慢》中,詞人用傍晚時分,雨打樹葉來表現自己的孤獨寂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聲聲慢》中連用疊字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聲聲慢》中點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李清照《聲聲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十四個疊字層層鋪叙,分三個層次,由外而内,由淺入深,把詞人内心深處的悲哀、孤獨、寂寞、痛苦表現得淋漓盡緻。

10.在《聲聲慢》中,李清照用雨點打在梧桐葉上的情形,寫出自己不能自抑的凄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 凄凄慘慘戚戚

2.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 晚來風急

3.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 點點滴滴

4.這次第 怎一個愁字了得

5.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

6.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

7.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 凄凄慘慘戚戚

8.這次第 怎一個愁字了得

9.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 凄凄慘慘戚戚

10.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 點點滴滴

第六單元

勸學/《荀子》

1.《勸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點出君子要通過廣泛學習來提升自己。

2.《勸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明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學習收獲大的道理。

3.《勸學》中“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明君子并非天資過人,隻是他們善于利用外部條件來彌補自身的不足。

4.儒、道兩家都曾用行路來形象地論述積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說:“九層之台,起于累土;千裡之行,始于足下。”《勸學》中則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勸學》以蚯蚓為例,論證了為學必須锲而不舍,堅持不懈;同篇中與之相反的例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孔子曰:“學而時習之。”又說:“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勸學》中提出“____________”的觀點,繼承并發展了孔子對學習的認識。

7.劉禹錫詩雲:“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和荀子《勸學》中的“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表達出學生可以超過老師或後人超過前人思想。

8.荀子認為人的知識、道德、才能是後天不斷廣泛學習改造獲得的。“金”要鋒利,須“就砺”;人要改造成為“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可見,學習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

9.儒、道兩家都曾用行路來形象地論述了積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說:“九層之台,起于累土;千裡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勸學》中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論語》中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述了學習和思考的關系,在荀子的《勸學》中,也有直接提到了學與思的關系,這個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勸學》中以雕刻為喻,強調學習應當堅持,說明隻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會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人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荀子《勸學》篇中的___________這句話印證了這句話。

13.韓愈《師說》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這句話與荀子《勸學》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觀點相同。

14.荀子在《勸學》中說,君子需要通過廣泛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兩個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勸學》開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論點,即“ 學不可以已”。在後面又闡明了學習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6.儒道兩家都曾用行路來形象地論述了積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說“千裡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勸學》中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荀子•勸學》指出:“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這與韓愈《師說》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觀點是相同的。

18.《荀子•勸學》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過“木”與“金”的變化來進一步說明客觀事物經過人工改造,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況。

參考答案: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2.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3.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4.(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

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6.學不可以已

7.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8.知明而行無過,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9.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

10.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1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2.學不可以已

13.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14.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1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6.故不積跬步 ,無以至千裡

1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18.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砺則利

師說/韓愈

1.韓愈在《師說》中,明确提出擇師的标準,不應該看身份的高低貴賤,也不應該看年齡的長幼,正面表明觀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韓愈在《師說》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原因。

3.韓愈在《師說》中推崇從師的優良學風,其中總結全文,并點明寫作《師說》的直接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勸學》中指出:“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這與韓愈《師說》中所表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觀點是相同的。

5.在《師說》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職為借口拒絕從師學習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國是一個有着尊師傳統的國家,韓愈在《師說》中指出教師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師說》中對當時恥于學習的現象發出慨歎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師說》中闡述從師必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9.《師說》中提出的擇師的标準是:____________。

10.韓愈的《師說》是寫給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說的“_______”,說明了李蟠的文章愛好,而“____________”,則說明了李蟠的儒學素養。

11.《師說》中,韓愈認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12.《師說》中,韓愈把為子擇師和自身恥于從師兩種情形進行對比之後,表明自己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13.《師說》一文,論證思路嚴密,語言簡潔生動,“______,______”兩句簡練地概括出了“士大夫之族”恥于從師的荒謬心态。

14.從師态度不同,結果也不同。古之聖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多,“_______”;今之衆人才智低于聖人很多,“____________”。這就造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聖益聖,愚益愚”。

15.《師說》中,韓愈表明自己寫作本文的緣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6.教師,是知識和文化的傳播者,是人之精神、靈魂的塑造者。韓愈在《師說》中明确指出教師的職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7.求學需要實事求是的精神,不懂就要去請教、學習,如果有疑惑且不跟從老師學習,就會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況。

18.在《師說》中,韓愈對人生而有惑卻不求解決之道,從而産生的嚴重後果進行闡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師說》中,韓愈盛贊百工互相學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師說》中,“____________”一句指出作者寫作這篇文章送給朋友的原因。

21.韓愈的《師說》不僅有嚴密的論證思路,而且有簡潔生動的語言表達,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練地概括了士大夫不願從師的荒謬心态。

22.《師說》中作者認為“學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學生賢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師說》中擇師的标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師說》中表達寫作目的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見他對年輕好學者的扶掖之心。

參考答案:

1.道之所存 師之所存也

2.聞道有先後 術業有專攻

3.餘嘉其能行古道 作《師說》以贻之

4.弟子不必不如師 師不必賢于弟子

5.位卑則足羞 官盛則近谀

6.師者 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7.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8.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9.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10.好古文 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11.聞道有先後 術業有專攻

12.小學而大遺 吾未見其明也

13.位卑則足羞 官盛則近谀

14.猶且從師而問焉 而恥學于師

15.餘嘉其能行古道 作《師說》以贻之

16.師者 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17.惑而不從師 其為惑也 終不解矣

18.惑而不從師 其為惑也 終不解矣

19.巫醫樂師百工之人 不恥相師

20.餘嘉其能行古道

21.位卑則足羞 官盛則近谀

22.聞道有先後 術業有專攻

23.道之所存 師之所存也

24.餘嘉其能行古道 作《師說》以贻之

第七單元

赤壁賦/蘇轼

1.《赤壁賦》中,寫江上水氣彌漫,水的光色與天相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賦》中,描寫曹軍攻破荊州後,順流東下時的盛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賦》中,慨歎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賦》中,用蛟龍和嫠婦聽到箫聲的反應來表現箫聲凄切、委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蘇轼在《赤壁賦》中慨歎“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蘇轼在《赤壁賦》中用蛟龍嫠婦聽箫聲的感受,來突出箫聲的悲涼與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赤壁賦》中,“__________,_______”兩句形容小船像一片葉子任意漂蕩在寬闊浩渺的江面上。

8.《赤壁賦》中,蘇轼用“_________,_______”抒發其思慕“美人”而不得的迷惘惆怅之情。

9.《赤壁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緊承“餘音袅袅,不絕如縷”,把洞箫的哀音表現得形象真切。

10.《赤壁賦》中,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感歎個人在天地間生命短暫和渺小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赤壁賦》中,面對浩浩蕩蕩,奔騰不息的長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發出人生短暫的感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針對客人對人生短促,生命無常的感慨,蘇轼在《赤壁賦》中以江水、明月為喻,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觀點。

13.蘇轼在《赤壁賦》中提出與“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相對的觀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赤壁賦》中寫江上水汽彌漫,江水無邊無際與天相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赤壁賦》中概括了曹操軍隊在攻破荊州後,順流東下時的盛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赤壁賦》中慨歎“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赤壁賦》中用蛟龍和嫠婦聽到箫聲的反應來突出箫聲的悲涼與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赤壁賦》中寫希望與神仙相交,與明月同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赤壁賦》中,蘇轼運用一系列比喻形容洞箫聲,描寫聽者感受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赤壁賦》中,蘇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概括了曹操的軍隊在攻破荊州後順流而下的軍容之盛。

21.在《赤壁賦》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感傷我們個人在天地間生命短暫和個體渺小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赤壁賦》中,蘇轼寫泛舟赤壁,如同架風飛行,飄然欲仙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赤壁賦》中描繪秋江的朗爽與澄淨,也恰好體現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蘇轼《赤壁賦》中的這幾句話常被用來勉勵人們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25.在《赤壁賦》中,蘇轼用“_________”一句,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從東山之上升起的月亮在夜空中緩緩移動的情形。

26.蘇轼在《赤壁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來表現泛舟的快樂,任憑一葉扁舟随意漂蕩,在“水波不興”的遼闊江面上自由來去。

27.蘇轼《赤壁賦》中,“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描寫了曹操的軍隊在攻破荊州之後,艦船連綿、旗幟遮天的景象。

28.蘇轼《赤壁賦》中,“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通過側面描寫表現箫聲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調感人至深,緻使作者的感情由歡樂轉入悲涼。

29.蘇轼《赤壁賦》中運用比喻的手法,感歎生命短暫和個體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0.蘇轼在《赤壁賦》中表現了豁達的宇宙觀和人生觀,其中表明如果從事物變化的角度來觀察天地萬物,則萬物時刻都在變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白露橫江 水光接天

2.舳舻千裡 旌旗蔽空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滄海之一粟

4.舞幽壑之潛蛟 泣孤舟之嫠婦

5.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6.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7.縱一葦之所如 淩萬頃之茫然

8.渺渺兮予懷 望美人兮天一方

9.舞幽壑之潛蛟 泣孤舟之嫠婦

10.寄蜉蝣于天地 渺滄海之一粟

11.哀吾生之須臾 羨長江之無窮

12.逝者如斯 而未嘗往也 盈虛者如彼 而卒莫消長也

13.自其變者而觀之 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14.白露橫江 水光接天

15.舳舻千裡 旌旗蔽空

16.寄蜉蝣于天地 渺滄海之一粟

17.舞幽壑之潛蛟 泣孤舟之嫠婦

18.挾飛仙以遨遊 抱明月而長終

19.其聲嗚嗚然 如怨如慕 如泣如訴 餘音袅袅 不絕如縷

20.舳舻千裡 旌旗蔽空

21.寄蜉蝣于天地 渺滄海之一粟

22.浩浩乎如馮虛禦風 而不知其所止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羽化而登仙

23.清風徐來 水波不興

24.且夫天地之間 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 雖一毫而莫取

25.徘徊于鬥牛之間

26.縱一葦之所如 淩萬頃之茫然

27.舳舻千裡 旌旗蔽空

28.舞幽壑之潛蛟 泣孤舟之嫠婦

29.寄蜉蝣于天地 渺滄海之一粟

30.蓋将自其變者而觀之 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登泰山記/姚鼐

1.姚鼐《登泰山記》中寫山頂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姚鼐《登泰山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寫作者在山頂遠望所見的景色。

3.姚鼐《登泰山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生動地展示了日出前風揚積雪、雲霧彌漫的環境。

4.姚鼐《登泰山記》中寫日出時雲彩的色彩變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桐城派作家非常重學問考據,《登泰山記》中泰山的地理形勢,登山路徑,東西南北方位距離等無不言之确鑿。例如,作者寫泰山南麓山路上:四十五裡,_______,__________。

6.《登泰山記》中作者寫自己與朱孝純所走山路危險難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7.《登泰山記》中作者寫登頂泰山後遠望夕陽映照着泰安城,用“___________, _____”兩個比喻句寫出了泰山安詳,明媚,肅穆中有溫柔飄逸之美的特殊風韻。

8.《登泰山記》中作者寫日出過程中天邊變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9.桐城派作家非常重學問考據,《登泰山記》中泰山的地理形勢、登山路徑、東西南北方位距離等無不言之确鑿。例如,作者寫泰山南麓山路上:四十五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登泰山記》中作者寫自己與朱孝純所走山路危險難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登泰山記》中作者寫登頂泰山後遠望夕陽映照着泰安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個比喻句寫出了泰山安詳、明媚,肅穆中有溫柔飄逸之美的特殊風韻。

12.《登泰山記》中作者登上天門之後看到的景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13.《登泰山記》中作者對天門攀登之艱難進行描繪的句子是:“道中迷霧冰滑,_____________”。

14.姚鼐在描寫完日出後,又回視日觀峰以西群峰的句子是:“或得日或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姚鼐《登泰山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了泰山山頂雪後的美景。

16.《登泰山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日出前,天邊五彩缤紛的美麗景色。

17.《登泰山記》中用博戲的擲具形容所見到的山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姚鼐《登泰山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們仿佛看到作者頂風冒雪風塵仆仆、不遠萬裡趕來登山的迫切心情。

19.姚鼐《登泰山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了泰山山頂雪後的美景。

20.在《登泰山記》中,作者登上山頂,隻見青山上覆蓋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登泰山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三句寫出了太陽從東海中升起的壯觀景象,充滿了生氣和力量,具有無比震撼的美。

22.在《登泰山記》中,作者寫自己在泰山頂上觀日出,“_____________”一句對天氣的描寫與前文“迷霧冰滑”照應,再次突顯了天氣的惡劣。

參考答案:

1.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2.望晚日照城郭, 汶水、徂徕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3.大風揚積雪擊面

4.亭東自足下皆雲漫,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

5.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餘

6.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

7.汶水、徂徕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8.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

9.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餘

10.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

11.汶水、徂徕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1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畫

13.磴幾不可登

14.绛皓駁色,而皆若偻

15.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16.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

17.稍見雲中白若樗蒱數十立者,山也

18.自京師乘風雪,曆齊河、長清

19.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20.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21.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

22.大風揚積雪擊面

第八單元

靜女/《詩經·邶風》

1.《靜女》中體現男主人公約會時憨厚癡情、焦慮不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靜女》中描寫女子送給男子的第一個禮物很美,男子很喜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靜女》中對于女孩所贈,表現男子有“愛屋及烏”式反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詩經·靜女》中,女子約定“_____________”,男子到來後她卻“_____________”,生動表現了女子的活潑嬌憨。

5.《詩經·靜女》給我們塑造了一位美貌的女子,對于女子的美貌,詩中有兩處地方毫不吝啬地直接贊美,這兩處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6.《詩經·靜女》中女子不僅“_____________”,還“_____________”,這兩樣贈物使男子興奮不已。

參考答案:

1.愛而不見,搔首踟蹰

2.彤管有炜,說怿女美

3.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贻

4.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

5.靜女其姝、靜女其娈

6.贻我彤管,自牧歸荑

涉江采芙蓉/《古詩十九首》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兩句描寫了一幅抒情主人公在江中采蓮,而湖岸澤畔,還生長着數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歡樂的畫面。

2.“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采摘的芙蓉因為“道阻且長”而難以送出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繪出遊子望鄉的感人情景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抒發了主人公擔憂此生無緣相聚的憂傷,又表達出自己對愛情的忠貞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運用比興手法寫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及營造清幽、高潔的意境。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運用設問的手法,寫主人公内心的凄涼寂寞。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主人公遙望故鄉的方向,歸鄉之路綿延無盡。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兩個相思相愛的人不能相聚相守。

參考答案:

1.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2.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3.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4.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5.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6.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7.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8.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

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以問句“_____________”開頭,引起詞人無限的感慨.綿長的愁緒;最後又以問句“_____________”引起詞人對深重怅恨的直接抒發。

2.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國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則是作者無盡愁緒的形象描繪。

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中,“_____________”表明詞人身為階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傷懷。“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卻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卻。“_____________” 回首往昔,身為國君,過去許許多多的事曆曆在目。

4.《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了“明月”和“東風”這兩個意象,聽着春風,望着明月,觸景生情,愁緒萬千,夜不能寐。這精神上的痛苦真讓人難以忍受。

5.《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盡管“故國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這兩句就是具體寫對“故國”的“回首”。

6.《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中,詞人李煜把蘊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緻地傾瀉出來,凝成最後的千古絕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一詞中含蓄地表現出李煜對人生絕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一詞中運用對比手法,反襯出人生無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傳出物是人非、人生無常的無限怅恨的慨歎)

9.《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一詞中一個诘問句驚心動魄,把李煜的愁悶劈空傾瀉下來,這個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這其中包含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暫無常之意。

參考答案:

1.春花秋月何時了 問君能有幾多愁

2.小樓昨夜又東風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3.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4.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5.雕欄玉砌應猶在 隻是朱顔改

6.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7.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8.雕欄玉砌應猶在 隻是朱顔改

9.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鵲橋仙(纖雲弄巧)/秦觀

1.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中,寫纖薄的雲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着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悄悄渡過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中,寫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厮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中寫共訴相思,柔情似水,短暫的相會如夢如幻,分别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由叙述轉為議論,表達了作者的愛情理想。

參考答案:

1.纖雲弄巧 飛星傳恨 銀漢迢迢暗度

2.金風玉露一相逢 便勝卻人間無數。

3.柔情似水 佳期如夢 忍顧鵲橋歸路。

4.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