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意時,大多數人多半會生氣,抱怨,傷心,怪罪另一個人或者自責,但這麼做有什麼用呢?
而生活中每時每地,這樣抱怨的戲碼如實上瘾似的發生着,而大多數人會共鳴,同情,很少有人會反省内觀,難道看不出隻有小孩才有這些舉動嗎?
而這些抱怨卻在成人世界裡如荼如火的發生着。
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像個不想長大的小孩,比如我一位朋友,生氣了怪别人那句話說的戳心窩子了,不想幹活了說自己年輕時候受的苦太多了幹煩了,對别人惡言惡語的時候說自己得病了控制不住情緒……
還有夫妻之間,相信并要求愛人能給你帶來愛,安全感,價值感就是一種孩子氣的想法,你會一直認為并期望對方應該給你一些東西,如果沒有,就會生氣和抱怨。
我們所有的問題會存在,顯然是因為我們不願意長大,不想做個成年人,隻想繼續當個嬰兒。
譬如好多人時常對親人生氣,認為他們付出的不夠,關懷不夠,這個模式就是一種嬰兒的心理。
他們會說:你為什麼不為我多做一些,為什麼要這麼難為人,潛台詞就是:你不是個好媽媽!這是一種對外投射。
抱怨有什麼用?嬰兒抱怨是用來把媽媽綁住的,你向媽媽抱怨,媽媽就會讓你舒服一點。成年以後抱怨,抱怨社會冷暖,抱怨紅綠燈等的時間太長,抱怨老闆苛刻,其實就是你在期待媽媽能為你打理一切,讓情形變得舒服一點。
可是可是你外貌上,年齡人已經不再是個小嬰兒了,用嬰兒的期待心理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嬰兒和成人有何不同?嬰兒無法喂養和保護自己,父母必須照顧他們,成年人則是能夠為自己做這些事而不去期望别人。
真正的長大成人如果事情不如你所願,會觀察眼前的情況,看看自己能做什麼,放下不必要的東西,并且另一種思維:我能為他做些什麼?而不是他能為我做什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