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黃帝内經素問第九篇

黃帝内經素問第九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6 09:06:48
《黃帝内經·素問》——第39 舉痛論篇

原文誦讀:

《黃帝内經·素問》對照參考譯文——第39 舉痛論篇

黃帝内經素問第九篇(素問對照參考譯文)1

【原文】黃帝問曰:餘聞善言天者,必有驗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厭于己。如此,則道不惑而要數極,所謂明也。今餘問于夫子,令言而可知,視而可見,扪而可得,令驗于己而發蒙解惑,可得而聞乎?

【翻譯】黃帝問道:我聽說善于談論天道的,必能應驗于人事;善于談論曆史的,必能應合于今事;善于談論人事的,必能結合自己的情況。這樣,才能掌握事物的規律而不迷惑,了解事物的要領極其透徹,這就是所謂明達事理的人。現在我想請教先生,将問診所知,望診所見,切診所得的情況告訴我,使我有所體驗,啟發蒙昧,解除疑惑,你能告訴我呢?

【原文】岐伯再拜稽首對曰:何道之問也?

【翻譯】岐伯再次跪拜回答說:你要問的是哪些道理呢?

【原文】帝曰:願聞人之五藏卒痛,何氣使然?

【翻譯】黃帝說:我想聽聽人體的五髒突然作痛,是什麽邪氣造成的呢?

【原文】岐伯對曰: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于脈外則血少,客于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

【翻譯】岐伯回答說:人體經脈中的氣血流行不止,如環無端,如果寒邪侵入了經脈,則經脈氣血的循行遲滞,凝澀而不暢行,故寒邪侵襲于經脈内外,則使經脈凝澀而血少,脈氣留止而不通,所以突然作痛。

【原文】帝曰:其痛或卒然而止者,或痛甚不休者,或痛甚不可按者,或按之而痛止者,或按之無益者,或喘動應手者,或心與背相引而痛者,或脅肋與少腹相引而痛者,或腹痛引陰股者,或痛宿昔而成積者,或卒然痛死不知人,有少間複生者,或痛而嘔者,或腹痛而後洩者,或痛而閉不通者,凡此諸痛,各不同形,别之奈何?

【翻譯】黃帝說:其疼痛有突然停止的,有疼得很劇烈而不停止的,有痛得很劇烈而不能按壓的,有按壓而疼痛停止的,有按壓也不見緩解的,有疼痛跳動應手的,有心和背部相互牽引而痛的,有脅肋和腹相互牽引而痛的,有腹痛牽引陰股的,有疼痛日久而成積聚的,有突然疼痛昏厥如死不知人事稍停片刻而又清醒的,有痛而嘔吐的,有腹痛而後洩瀉的,有痛而大便閉結不通的,以上這些疼痛的情況,其病形各不相同,如何加以區别呢?

黃帝内經素問第九篇(素問對照參考譯文)2

【原文】岐伯曰:寒氣客于脈外則脈寒,脈寒則縮踡,縮踡則脈绌急,绌急則外引小絡,故卒然而痛,得炅則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則痛久矣。

【翻譯】岐伯說:寒協侵襲于脈外,則經脈受寒,經脈受寒則經脈收縮不伸,收縮不伸則屈曲拘急,因而牽引在外的細小脈絡,内外引急,故突然發生疼痛,如果得到熱氣,則疼痛立刻停止。假如再次感受寒邪,衛陽受損就會久痛不止。

【原文】寒氣客于經脈之中,與炅氣相薄則脈滿,滿則痛而不可按也。寒氣稽留,炅氣從上,則脈充大而血氣亂,故痛甚不可按也。

【翻譯】寒邪侵襲經脈之中,和人體本身的熱氣相互搏争,則經脈充滿,脈滿為實,不任壓迫,故痛而不可按。寒邪停留于脈中,人體本身的熱氣則随之而上,與寒邪相搏,使經脈充滿,氣血運行紊亂,故疼痛劇烈而不可觸按。

【原文】寒氣客于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絡急引故痛,按之則血氣散,故按之痛止。

【翻譯】寒協侵襲于腸胃之間,膜原之下,以緻血氣凝澀而不散,細小的脈絡拘急牽引,所以疼痛;如果以手按揉,則血氣散行,故按之疼痛停止。

【原文】寒氣客于俠脊之脈,則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無益也。

【翻譯】寒邪侵襲于俠脊之脈,由于邪侵的部位較深,按揉難以達到病所,故按揉也無濟于事。

【原文】寒氣客于沖脈,沖脈起于關元,随腹直上,寒氣客則脈不通,脈不通則氣因之,故揣動應手矣。

【翻譯】寒邪侵襲于沖脈之中,沖脈是從小腹關員穴開始,循腹上行,如因寒氣侵入則沖脈不通,脈不通則氣因之鼓脈欲通,故腹痛而跳動應手。

黃帝内經素問第九篇(素問對照參考譯文)3

【原文】寒氣客于背俞之脈則脈泣,脈泣則血虛,血虛則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則熱氣至,熱氣至則痛止矣。

【翻譯】寒邪侵于背俞足太陽之脈,則血脈流行滞澀,脈澀則血虛,血虛則疼痛,因足太陽脈背俞與心相連,故心與背相引而痛,按揉能使熱氣來複,熱氣來複則寒邪消散,故疼痛即可停止。

【原文】寒氣客于厥陰之脈,厥陰之脈者,絡陰器系于肝,寒氣客于脈中,則血泣脈急,故脅肋與少腹相引痛矣。

【翻譯】寒邪侵襲于足厥陰之脈,足厥陰之脈循股陰入毛中,環陰器抵少腹,布脅肋而屬于肝,寒邪侵入于脈中,則血凝澀而脈緊急,故脅肋與少腹牽引作痛。

【原文】厥氣客于陰股,寒氣上及少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陰股。

【翻譯】寒厥之氣客于陰股。

【原文】寒氣客于小腸膜原之間,絡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經,血氣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積矣。

【翻譯】寒邪侵襲于小腸膜原之間、絡血之中,使絡血凝澀不能流注于大經脈,血氣留止不能暢行,故日久便可結成積聚。

【原文】寒氣客于五藏,厥逆上洩,陰氣竭,陽氣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氣複反則生矣。

【翻譯】寒邪侵襲于五髒,迫使五髒之氣逆而上行,以緻髒氣上越外洩,陰氣竭于内,陽氣不得入,陰陽暫時相離,故突然疼痛昏死,不知人事;如果陽氣複返,陰陽相接,則可以蘇醒。

【原文】寒氣客于腸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嘔也。

【翻譯】寒協侵襲于腸胃,迫使腸胃之氣逆而上行,故出現疼痛而嘔吐。

【原文】寒氣客于小腸,小腸不得成聚,故後洩腹痛矣。熱氣留于小腸,腸中痛,瘅熱焦喝,則堅幹不得出,故痛而閉不通矣。

【翻譯】寒協複襲于小腸,小腸為受盛之腑,因寒而陽氣不化,水谷不得停留,故洩瀉而腹痛。如果是熱邪留蓄于小腸,也可發生腸中疼痛,由于内熱傷津而唇焦口渴,糞便堅硬難以排出,故腹痛而大便閉結不通。

【原文】帝曰:所謂言而可知者也。視而可見奈何?

【翻譯】黃帝說:以上所說從問診中可以了解。至于望診可見又是怎樣的呢?

黃帝内經素問第九篇(素問對照參考譯文)4

【原文】岐伯曰:五藏六府,固盡有部,視其五色,黃赤為熱,白為寒,青黑為痛,此所謂視而可見者也。

【翻譯】岐伯說:五髒六腑在面部各有所屬部位,望面部五色的變化就可以診斷疾病,如黃色赤色主熱,白色主寒,青色黑色主痛,這就是通過望診可以了解的。

【原文】帝曰:扪而可得奈何?

【翻譯】黃帝說:用手切診而知病情是怎樣的呢?

【原文】岐伯曰:視其主病之脈,堅而血及陷下者,皆可扪而得也。

【翻譯】岐伯說:看他主病的經脈,然後以手循按,如果脈堅實的,是有邪氣結聚;屬氣血留滞的,荦脈必充盛而高起;如果脈陷下的,是氣血不足,多屬陰證。這些都是可以用手扪切切按循而得知的。

【原文】帝曰:善。餘知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洩,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九氣不同,何病之生?

【翻譯】黃帝說:好。我已知道許多疾病的發生,都是由氣機失調引起的,如暴怒則氣上逆,喜則氣舒緩,悲哀則所消沉,恐懼則氣下卻,遇寒則氣收斂,受熱則氣外洩,受驚則氣紊亂,過勞則氣耗散,思慮則氣郁結。這九種氣的變化各不相同,會發生怎樣的疾病呢?

【原文】岐伯曰: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洩,故氣上矣。喜則氣和志達,榮衛通利,故氣緩矣。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榮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寒則腠理閉,氣不行,故氣收矣。炅則腠理開,榮衛通,汗大洩,故氣洩。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勞則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氣耗矣。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

【翻譯】岐伯說:大怒則使肝氣上逆,血随氣逆,甚則嘔血,或肝氣乘脾發生飧洩所以說是氣上。喜則氣和順而志意暢達,容衛之氣通利,所以說是氣緩。悲哀太過則心系急迫,但悲為肺志,悲傷肺則肺葉張舉,上焦雖之閉塞不通,營衛之氣得不到布散,熱氣喻閉于中而耗損肺氣,所以說是氣消。恐懼則使精氣下卻,精氣下卻則升降不交,故上焦閉塞,上焦閉塞則氣還歸于下,氣郁于下則下焦脹滿,所以說“恐則氣下”。寒冷之氣侵襲人體,則使腠理閉密,容衛之氣不得暢行而收斂于内,所以說是氣收。火熱之氣能使人腠理開放,容衛通暢,汗液大量外出,緻使氣随津洩,所以說是氣洩。受驚則心悸動無所依附,神志無所歸宿,心中疑慮不定,所以說是氣亂。勞役過度則氣動喘息,汗出過多,喘則内氣越,汗出過多則外氣越,内外之氣皆洩越,所以說是氣耗。思則精力集中,心有所存,神歸一處,以緻正氣留結而不運行,所以說是氣結。

黃帝内經素問第九篇(素問對照參考譯文)5

一、《黃帝内經·素問》原文誦讀、對照參考譯文

1、《黃帝内經·素問》對譯——第一篇 上古天真論

2、《黃帝内經·素問》對譯——第二篇 四氣調神大論

3、《黃帝内經·素問》——第三篇 生氣通天論

4、《黃帝内經·素問》對譯——第四篇 金匮真言論

5、《黃帝内經·素問》對譯——第五篇 陰陽應象大論

6、《黃帝内經·素問》對譯——第六篇 陰陽離合論

7、《黃帝内經·素問》對譯——第七篇 陰陽别論

8、《黃帝内經·素問》對照參考譯文——第八篇 靈蘭秘典論

9、《黃帝内經·素問》對照參考譯文——第九篇 六節藏象論

10、《黃帝内經·素問》對照參考譯文——第10 五藏生成篇

黃帝内經素問第九篇(素問對照參考譯文)6

11、《黃帝内經·素問》對照參考譯文——第11 五髒别論篇

12、《黃帝内經·素問》對照參考譯文——第12 異法方宜論篇

13、《黃帝内經·素問》對照參考譯文——第13 移精變氣論篇

14、《黃帝内經·素問》對照參考譯文——第14 湯液醪醴論篇

15、《黃帝内經·素問》對照參考譯文——第15 玉版論要篇

16、《黃帝内經·素問》對照參考譯文——第16 診要經終論篇

17、《黃帝内經·素問》對照參考譯文——第17 脈要精微論篇

18、《黃帝内經·素問》對照參考譯文——第18 平人氣象論篇

19、《黃帝内經·素問》對照參考譯文——第19 玉機真髒論篇

20、《黃帝内經·素問》對照參考譯文——第20 三部九侯論篇

黃帝内經素問第九篇(素問對照參考譯文)7

21、《黃帝内經·素問》對照參考譯文——第21 經脈别論篇

22、《黃帝内經·素問》對照參考譯文——第22 髒氣法時論篇

23、《黃帝内經·素問》對照參考譯文——第23 宣明五氣篇

24、《黃帝内經·素問》對照參考譯文——第24 血氣形志篇

25、《黃帝内經·素問》對照參考譯文——第25 寶命全形論篇

26、《黃帝内經·素問》對照參考譯文——第26 八正神明論篇

27、《黃帝内經·素問》對照參考譯文——第27 離合真邪論篇

28、《黃帝内經·素問》對照參考譯文——第28 通評虛實論篇

29、《黃帝内經·素問》對照參考譯文——第29 太陰陽明論篇

30、《黃帝内經·素問》對照參考譯文——第30 陽明脈解篇

黃帝内經素問第九篇(素問對照參考譯文)8

二、《黃帝内經》經典

1、黃帝内經經典段落及名句

2、中醫經典——《黃帝内經》背誦部分節選

3、病機19條速記及解讀

黃帝内經素問第九篇(素問對照參考譯文)9

溫馨提示:中藥處方需在執業醫師下使用。

版權聲明:本頭條發布的圖片及文字大多來自網絡,版權屬相關權利人所有,如有存在不當,請随時與我們聯系協商。

了解更多《黃帝内經》及中醫健康資訊,

敬請關注本人的頭條号——老中醫周攻謀(廣東省工傷康複醫院)

與醫生成朋友,多個健康顧問,讓你健康一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