顫音,也稱滾音,是某個柔軟的發音器官在放松狀态下受氣流沖擊産生的連續顫動的一類輔音。顫音通常是濁音。一個顫音通常顫動二至三個周期,也有可能達到五個,甚至在雙輔音的情況下持續更久。顫音主要包括雙唇顫音、齒龈顫音和小舌顫音,其中齒龈顫音最為常見。
顫音屬于一個修飾的技巧。好處:起到一個修飾的作用,使歌曲變得更加動聽,更有層次感,更能表達感情。不至于非常幹澀和單一而顯得乏味。
.顫音顫音是利用氣息與喉結的配合,使聲音産生波動感,起伏感。這是抒情歌曲中最常用的技巧之一。顫音有很多種類。如周華健的顫音幅度适中,不大不小;齊秦愛用小顫;鄧麗君,張學友則以大顫見長;而日本歌曲的特點是“先直後顫”,即後唱一段直音,再開始顫,幅度由小到大,頻率由慢到快,這需要功夫。很多朋友不會這個技巧,不要洩氣,這完全可以練出來的。關鍵是氣息與喉頭要配合好,千萬不要隻用喉頭,發出一種類似羊叫的小抖音
如何發出顫音呢
顫音是通過舌頭振動發出的。在幾種語言中出現,分大舌(齒龈)顫音和小舌顫音。大舌顫音主要在斯拉夫語,俄語和西班牙語中出現,通過齒龈間隙空氣振動發出。小舌顫音則在德語,法語和荷蘭語中出現,氣流主要從肺部發出,通過口腔的振動帶動聲帶顫動。語言中的顫音在R字母出現。 顫音的有無存在個體差異,由于基體功差沒有練習、出于演唱風格考慮不喜歡用等原因,有些歌手演唱時有顫音,而有些沒有。顫音是可以控制的。 學習顫音其實并不困難,隻要喉嚨肌肉松弛,便能有效作出自然的震動。我們可以以相差半度的兩個音階,用 [a]聲進行練習。例如C大調中E和F(即m和f)剛好相差半音,嘗試不斷發出mfmfmfmf……,且越唱越快,便能産生以m為中心的顫音。 發出長音,并活躍地抖動雙手。抖動雙手時需溫柔、松弛,從上到下或兩邊運動。再以快速溫柔的節奏抖動雙手。 不抖動雙手,繼續發聲并嘗試延續顫音的效果。 如果顫音有所流失,再抖動雙手,作感覺。
不過有數點是必須注意的:
1. 喉部震動不是口/唇的震動。初學時可用手指輕觸唇部,避免錯誤的搖動。
2. 千萬别把似是而非的“喉嚨抖動”當作顫音。抖動是束緊喉嚨發聲,用壓力強迫咽喉肌肉抖震,這對聲帶的傷害很大,故練習時應以輕松自然為大原則,否則将錯誤習以為常就不易糾正了。
3. 聲樂家會進一步講究顫音的振頻與振幅等方面,但不用拘泥於小處,隻要“唱者自然,聽者舒服”便可以了。一般而言,獨唱者不妨多用顫音,強化聲音質感;合唱時則要彼此相互配合,不應振顫過頻、過大,以免聽衆感到煩厭。
總之,運用氣息來顫是根本。喉嚨的顫可作為輔助補充。多練習吧,習慣成自然。
我們如果眼光放高一點,這段曆史時期流行強調顫音的唱法,也許再過5年後就不流行強調顫音的唱法了。何必為了沒有顫音而苦惱呢?顫音雖然能有效的渲染歌曲氣氛,深沉而具有穿透力,但我也願意喜歡聽一些質樸、純潔的聲音。所以,隻要用心唱就好,也許你會更有特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