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話題回顧經典:老版FMEA表格有哪些内容?如何填寫?
話說一位網友在公衆号後台留言,想回顧一下老版FMEA的表格,以下的文章主要針對老版FMEA的填表法,和大家講解一下。
IATF16949标準中8.3.5.2制造過程開發輸出的g條款,制造過程FMEA,要求在過程開發過程中,使用PFMEA進行風險分析。
VDA6.3标準的P4.1條款,産品和過程開發計劃中的活動是否得到實施?在産品和過程開發階段,使用DFMEA、PFMEA進行風險分析,确保産品和過程符合顧客要求,産品滿足功能、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使用FMEA的SO評分的結果,來識别和定義特殊特性,并采取措施輸入到控制計劃中,确保生産過程中的符合性。
将工序(過程)分解為過程步驟,來源于過程流程圖,過程步驟是一個系列的動作,有目的的活動,它改變了産品的特性或改變了産品的狀态,産品特性是産品可區分、可測量的物理和化學屬性,如外觀、尺寸和性能。産品的狀态是産品的位置、方向等。機加工的上料、夾緊過程步驟,沒有改變産品的特性,但産品的位置、方向發生的改變,也是過程步驟。
在注塑工序中,我們是将整個注塑工序當作一個過程來分析?還是将工序分為多個單獨的步驟來進行分析呢?答案是肯定的,一定要将工序分解到過程步驟,我們是對過程步驟進行風險分析的。我們要将注塑工序分解為上料、烘料、自動注塑、外觀檢驗、去飛邊、包裝、入庫等七個作業步驟。
要求是對功能可判斷或可測量的特性,要求可以從行業規範和标準、法律法規要求、客戶要求、内部要求四個方面獲得。對于過程步驟的功能,是達成産品的某一特性,如外觀和尺寸,我們叫産品特性,什麼是産品特性呢?産品的物理和化學屬性,可以從外部和内部來獲得,如從客戶的圖紙、技術規範獲得,從設計部門的DFMEA的輸出、圖紙、技術規範中獲得。
過程步驟的功能,描述了在工位生産的産品的特性或産品達成工藝目的,改變了産品的狀态,如産品的位置、方向等。案例中烘料的功能是将塑膠粒子烘幹,産品特性是含水率小于0.5%。
大家都說,失效不是頭腦風暴出來的,那到底是如何分析得出的呢?失效是從已知的功能推斷出來的,我們PFMEA中的功能中推斷出七種失效類别,一個功能不一定會出現所有的七種失效,但要考慮以下的七種失效類别。過程功能喪失,如:操作未執行、上料時遺漏零件;部分功能,如:操作不完整,上料時未将零件放到位;過程功能降低,這個在PFMEA中不适用,不存在DFMEA一樣的可靠性;過程功能超出預期,如:太多,太高,上料時零件放得太多,間歇過程功能,如:操作不一緻,運行不穩定,上料時多時少,不穩定,非預期功能,如:操作錯誤,安裝錯誤零件,上料零件型号錯誤,過程延遲功能,如:操作太遲。喝咖啡時的加糖,按以上七種失效分析如下,過程功能喪失:未加糖,部分功能喪失:加糖太少了,過程功能超出預期:加糖太多了,間歇過程功能:加糖不穩定,時多時少,非預期過程功能:加錯型号的糖,過程功能延遲:糖加晚了。
案例中,我們列舉一個,要求是含水率小于0.5%以下,失效模式是含水率大于0.5%以上,屬于失效類别中的部分功能。
PFMEA的失效後果,是過程步驟的失效模式對系統的運行、功能或狀态方面的導緻的影響。問這樣問題:由于失效模式而導緻的影響,
下一道工序、外部客戶、産品最終用戶的影響?不要将“拒收”、“顧客不滿意、顧客抱怨”,作為後果。這樣寫沒有任何意義。
在本工廠内部:假設在工廠中檢測到缺陷引起的失效模式的影響(工廠将采取什麼行動,例如報廢)。
對轉運到客戶的工廠:假設在運送到下一個工廠之前沒有檢測到缺陷引起的失效模式的影響(下一個工廠會采取什麼行動?),如在線排查,影響生産線停線等。
車輛的最終用戶:車輛最終用戶将注意到什麼,感覺,聽到,聞到什麼,例如,窗戶提升得太慢。
案例中下工序:外觀有氣泡,部分産品報廢;OEM工廠:在線挑選;最終用戶:外觀體驗差。
嚴重度評級是評價失效模式導緻失效後果最嚴重後果的度量,不是評價失效模式的嚴重度,在嚴重度是相對評級,不考慮發生度與探測度。PFMEA的嚴重度的打分從三個方面來展開,“對本工廠的影響、對發運的工廠的影響、對最終用戶的影響”。考慮到内部客戶、外部客戶、最終用戶的失效影響的嚴重度,并分别打分後,取最大值作為最終的嚴重度。
案例中,下工序外觀有氣泡,部分産品報廢,嚴重度評為7分,OEM工廠在線挑選,嚴重度評為5分,最終用戶是從DFMEA傳遞過來,後果是外觀體驗差,嚴重度評為4分,最終的嚴重度取最大值,嚴重度為7分。
特殊特性是可能影響安全性或産品法規符合性、可裝配性、功能、性能、要求或産品的後續處理的産品特性或制造過程參數。
特性可能是特殊特性,也可能是一般特性,關鍵特性,重要特性。
當S=9、10時,定義為關鍵特性,當S=5-8和O=4-10定義為重要特性;
案例中,由于嚴重度為7分,發生度為4分,将塑膠粒子的含水率這個特性定義為重要特性。
失效原因分析從4M着手進行分析。
“人”指錯誤的動作要領,一般在标準化作業中加以規範。不是指“人員培訓合格,技能達标等”,我們默認操作人員是培訓合格,技能是達标的。考慮人員的操作錯誤記錄下來,不能寫“不按作業指導書作業”如:在擰緊螺絲這一過程步驟中,失效原因是“打緊槍與钣金面不垂直”。
“機”指設備、工裝 、模具、刀具的精度和狀态,一般在預防性和預知性保養中加以管控。我們默認設備的設計是合格的,但要特别關注後續的使用過程、保養過程中的問題。設備的精度,指設備在正常運行狀态下的磨損程度,如塗膠機器人,塗膠運行過程中回位精度大于0.01mm。設備的狀态,指設備突發的異常狀态,如塗膠機器人噴嘴要求無堵塞,失效原因是噴嘴堵塞。
“料”物料,指間接物料,我們默認上工序提供的物料是合格的,但要特别關注在本工序的間接物料,如果是直接物料的問題,如加工餘量、定位孔精度,一般傳遞給此前的工序過程加以控制,物料的要求是間接物料的型号、技術參數等。如機加工時,失效原因是切削液濃度過低。
“環”環境,指生産作業所處的環境,失效原因是空氣溫度過低。
案例中我們隻舉一個例子,失效原因是烘料溫度過低。
預防措施是針對失效原因,讓失效原因不發生或減少發生。PFMEA的預防措施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過程規劃,進行工藝參數設計,利用最佳的工藝規劃,通過穩健性過程設計,遵照現行的過程設計指南。如焊接工藝中,采用試驗設計優化到最佳的工藝規劃。第二類是生産過程控制,針對過程特性和過程特性的變差來源進行有效的控制,也就是針對4M人機料環等變差來源進行控制。“人”是操作工的操作要領,使用标準化的作業控制;“機”是設備的精度和狀态,通過預防性和預測性保養進行制;“料”是間接物料的技術參數和質量特性,如機加工的切削液的濃度下降,采用定期補加的措施。“環”是環境溫濕度,通過基礎設施來保證。案例中現行的過程預防,烘料溫度控制在80-90度。
PFMEA分析時隻考慮單個失效因子相互獨立的假設條件下,單個失效原因的發生度,不考慮多個因子的交互作用,發生度的打分建議從預防控制類型、工藝的成熟度、預防措施的有效性等角度進行定性評分。案例中,烘料溫度采用了幾乎相同的過程設計,沿用作業指導,評為4分。
當前的探測措施是在産品生産離開過程或運送給客戶之前,通過自動、人工計量、計數、目視五感等方法探測失效原因和失效模式的存在。PFMEA中的失效的探測,重在探測手段,探測頻率及容量不用體現在PFMEA中,是根據SOD的風險,最終在控制計劃中确定控制方法。探測手段才是PFMEA的重點,探測手段的種類包括了設備自動、人工計量、人工計數、人工目視五感法。如目視檢驗、光學成像檢測、扭矩檢測、卡尺測量等。
探測措施既包括了失效模式的探測,還包括了失效原因的探測,在評價探測度時,考慮失效原因與失效模式的探測有效性的評價,就是看誰的措施更有效?取它們的兩者的最小值。
探測度是對失效原因或失效模式的探測有效性的度量;1、探測度按探測度評級标準進行評估;2、探測度是相對等級,确定探測等級時不考慮嚴重度和發生度。
探測措施的打分,PFMEA團隊評估每一個當前的探測措施的“探測能力”,團隊會考慮到探測措施的評分,應區分失效模式和失效原因的探測能力。根據新版手冊的探測方法成熟度和探測機會列表進行評分,在每個探測措施評分後,最後取最有效性的探測能力作為最後的分值,那麼就是取最小值。案例中:探測措施(失效模式):水份測試,探測度D=5,探測措施(失效原因):點檢溫度表,探測度D=5,最終的探測度評分為D=5.
RPN=嚴重度S x 發生度O x 探測度D
由于RPN的極限性,不推薦RPN值作為采取優化措施的判定标準。
當S=9,10,優先采取措施。RPN的TOP3位推薦采取優化措施。也可以采用新版FMEA的AP行動的優化級、或SO風險矩陣等方式。
案例中嚴重度為7分,發生度為4分,探測度為5分,RPN為140,不能直接判定是否需要進行優化措施。
建議措施:通過優化措施,來降低風險,優化措施考慮的先後順序:降低嚴重度、降低發生度、降低探測度。
責任與完成期限:填入負責完成每項建議措施的責任人或目标完成日期。
完成日期:在措施得到執行後,填入對采取措施的簡要描述和實際完成日期。優化的SOD及RPN: 在優化措施得到實施後,重新進行嚴重度、發生度、探測度評分,重新計算RPN值。
經典FMEA的表格,已回顧結束了,講解了每一個格子填寫的要求,還有實戰的案例分享,今天分享就到裡,謝謝大家的閱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