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又稱玉靈、茯靈、萬靈桂、茯菟。 是拟層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幹燥菌核,常寄生在松樹根上,形如甘薯,球狀,外皮淡棕色或黑褐色,内部粉色或白色,精制後稱為白茯苓或者雲苓。
茯苓,俗稱雲苓、松苓、茯靈,為寄生在松樹根上的菌類植物,外皮黑褐色,裡面白色或粉紅色。多寄生于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産于雲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古人稱茯苓為“四時神藥”,因為它功效非常廣泛,不分四季,将它與各種藥物配伍,不管寒、溫、風、濕諸疾,都能發揮其獨特功效。
藥性平和,利濕而不傷正氣。适量服食可作為春夏潮濕季節的調養佳品。
可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逆、惡阻、洩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等症。
所含茯苓酸具有增強免疫力以及鎮靜、降血糖等的作用。
可松弛消化道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肝細胞壞死,抗菌等功效。
用于小便不利,水腫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滲濕,而藥性平和,利水而不傷正氣,為利水滲濕要藥。2.凡小便不利、水濕停滞的症候,不論偏于寒濕,或偏于濕熱,或屬于脾虛濕聚,均可配合應用。3.如偏于寒濕者,可與桂枝、白術等配伍;偏于濕熱者,可與豬苓、澤瀉等配伍;屬于脾氣虛者,可與黨參、黃耆、白術等配伍;屬虛寒者,還可配附子、白術等同用。
用于脾虛洩瀉,帶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滲濕,對于脾虛運化失常所緻洩瀉、帶下,應用茯苓有标本兼顧之效,常與黨參、白術、山藥等配伍。有可用為補肺脾,治氣虛之輔佐藥。喜歡我的内容的朋友,歡迎關注哦,每天為您分享更多好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