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笈七簽》記載:“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炁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于自然,生于無生,先于無先,挺于空洞,陶育乾坤,号曰無上正真之道,神奇微遠不可得名。夫老君者,乃元炁道真,造化自然者也”。道教以“道”作為最高信仰,而太上老君正是大道之本,代表了大道的本原。
正如太清寶诰所寫,老君“随方設教,曆劫度人。為皇者師,帝者師,王者師,假名易号。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隐聖顯凡。”同時據《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圖》記載, 太上老君分身下降,化身為不同身份來随方設教,曆劫度人。
軒轅黃帝,即黃帝,是三皇五帝之首,為中華民族始祖,人文初祖。黃帝對道教産生深遠影響,道教尊其為“始祖”,上古時期黃帝問道于廣成子,标志着道教文化的正式形成。而這位上古大神廣成子,就是太上老君所化,道經記載“黃帝之時,老君下為師,号曰廣成子。消自陰陽,作道戒經道經。黃帝以來,始有君臣父子,尊卑以别,貴賤有殊。”廣成子居于甘肅崆峒山上,黃帝聞之道術精妙,想拜其為師,廣成子傳授了黃帝治國養生之術。
“老子西出函谷關”的故事很多人都有了解,說的是太上老君化身的老子,騎着青牛西出函谷關時,時任函谷關關令的尹喜發現紫氣東來,就知道有貴人經過。尹喜将老子請去終南山傳經說道,老子授予尹喜食氣煉丹之法,并留下傳世經典《五千言》。尹喜在老子的教誨下證道成真,被奉為文始真人。所謂“文始”,可以理解為“文明之始”,并著有《關尹子》一書流傳于世。
據《神仙傳》等道教典籍記載,太上老君在漢朝時降聖顯凡,号河上公。此時的漢文帝非常仰慕老子學說,不但自己熟讀《道德經》,還時常與屬下大臣探讨老子的道家思想。《道德經》裡有些内容太過于玄妙,漢文帝和大臣都沒辦法參悟其中的奧義,于是漢文帝張榜找尋天下高人。後來侍郎裴楷告訴漢文帝,琅玡天台山下的河岸上,有一位“河上公”高人,精通《道德經》的奧秘。河上公授素書《老子道德章句》二卷,并且告訴漢文帝如何用這些經典來治世。
太上老君點化的最後一位著名人物便是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天師。張天師在蜀地鶴鳴山修道煉丹,順帝漢安元年壬午正月十五日,太上老君乘雲車從天而降,群仙侍衛環繞在周圍。老君告訴張天師“子祖張良,積功緻德,垂福後嗣,子命應為道士。”張天師是漢代留侯張良九世孫,由于祖上積累功德,因此他也承蒙祖上蔭庇,有無上福報。老君傳授張天師《正一盟威秘箓》以及斬邪劍、玉印,張天師“建二十四治,敷衍正一章符,領戶化民,廣行陰德”,從而創立了道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