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唐李賀李憑箜篌引

唐李賀李憑箜篌引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9 16:25:20

唐李賀李憑箜篌引(吳絲蜀桐張高秋)1

點擊上方關注桃李國學苑

唐李賀李憑箜篌引(吳絲蜀桐張高秋)2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白凝雲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娲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妪,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注 釋

1

李憑

中唐著名宮廷樂師,擅長彈奏箜篌,當時的詩人如楊巨源等,都寫過歌詠李憑彈箜篌的詩。箜篌(kōnɡ hóu),弦樂器名,有幾種,其中一種二十三根弦的豎箜篌,直抱于懷中,兩手齊奏,即為李憑所彈的樂器。引,古樂府詩歌體裁名,古樂府有《箜篌引》。

2

吳絲蜀桐

指箜篌。古代制作箜篌一類的樂器所用的絲弦,以吳地(今江浙一帶)所産的蠶絲為優;制作樂器身幹所用的木材,以蜀地(今四川)所産的桐木為佳,故稱。這裡表明李憑所彈的箜篌非常名貴。張,彈奏。古時奏樂稱“張樂”。高秋,指深秋九月。唐韓鄂《歲時紀麗》卷三:“九月曰高秋,亦曰暮秋。”空白,天空。一作“空山”。頹,墜,凝重低垂。這兩句是說:吳絲蜀桐制作的箜篌在深秋裡彈奏,優美的琴聲使天上的雲彩都為之凝垂不流。

3

江娥

一作“湘娥”,或稱湘妃,舜之二妃。《初學記》卷二八引張華《博物志》:“舜死,二妃淚下,染竹即斑。妃死為湘水神,故曰湘妃竹。”素女,傳說為黃帝時的神女,善鼓瑟。中國,京都。此指唐朝京城長安。這兩句是說:湘娥感動地淚灑青竹,素女因自愧不如而憂愁,這是著名樂師李憑在京城演奏箜篌。

4

昆侖

昆侖山,古時以産玉聞名。芙蓉,即荷花。這兩句是說:樂聲時而像是昆侖山中的玉石碎裂,時而像是鳳凰在鳴叫。時而使荷花垂淚哭泣,時而使芳香的蘭草發出笑聲。

5

十二門

十二門,古長安城四面各有三門,共有十二門。此處代指長安。融冷光,形容樂聲和美而熱烈,以緻消融了京城裡深秋的肅殺寒氣。二十三絲,豎箜篌有二十三根弦,此處代指豎箜篌聲。紫皇,道家所說的天上的尊神。《太平禦覽》卷六五九引《秘要經》:“太清九官,皆有僚屬,其最高者稱太皇、紫皇、玉皇。”李賀詩中借指皇帝。這兩句是說:長安城十二門前肅殺的冷光都因為李憑的箜篌之聲而消融;這二十三根弦的樂聲,震撼着皇帝的心。

6

女娲

傳說中的上古女神,曾煉五色石以補破漏了的蒼天。逗,惹引,逗引。這兩句是說:樂聲沖上當年女娲煉石補天之處,驚得蒼天彩石破碎,引得秋雨連綿不止。

7

神妪

神婦。晉幹寶《搜神記》卷四:“永嘉中,有兖州,自稱樊道基。有妪,号成夫人。夫人好音樂,能彈箜篌。聞人弦歌,辄便起舞。”神妪,即指成夫人。老魚,大魚。瘦蛟,長蛟。這兩句是說:幻覺中似神山晨聽李憑教授神女,樂得大魚跳躍,碩長的蛟龍也在舞蹈。

8

吳質

即神話中在月宮中砍伐桂樹的吳剛。露腳,降落的露珠。腳,喻指末端,如雨腳、日腳。寒兔,傳說月中有玉兔,古人認為月宮奇寒,故稱。這兩句是說:月宮裡的吳剛徹夜不眠,倚在桂樹上傾聽;連那玉兔也聽得入了神,銀白色的毛都被寒露沾濕了。

唐李賀李憑箜篌引(吳絲蜀桐張高秋)3

解 說

《李憑箜篌引》是描寫音樂的名篇,是李賀在都城長安做奉禮郎時聽到著名樂師李憑彈奏箜篌而寫的。詩人以绮麗的詩句表現了李憑高超的技藝,也寫出了詩人對樂曲極富個性化的感受。

描寫音樂的動聽和描寫人的美麗一樣,最好是通過對象所造成的效果來表現,比如漢樂府《陌上桑》用“行者見羅敷,下擔理髭須”從側面生動表現羅敷的美麗動人。這種技巧在《李憑箜篌引》中體現得更為突出,主要通過樂聲對他人與外物的影響,側面表現李憑箜篌技藝的高超,卻幾乎沒有正面描繪李憑如何使用撥弦等所謂的“技法”。

唐李賀李憑箜篌引(吳絲蜀桐張高秋)4

撥弦

前三句“吳絲蜀桐張高秋,空白凝雲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勾勒出“李憑中國彈箜篌”的背景:秋深氣寒,白雲長空。李憑所彈奏的箜篌,是“吳絲蜀桐”做成的美琴;李憑所使用的技藝,是大境界中的大技藝,驚天地、泣鬼神,白雲為之不流,湘娥為之感泣,素女為之喟歎。

從“昆山玉碎鳳凰叫”到“露腳斜飛濕寒兔”十句,具體描繪了李憑的箜篌是如何“驚天地,泣鬼神”的。樂聲本無形,詩人卻要用“有形之象”來表現“無形之樂”。

五六句“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用了四個比喻性意象對樂聲進行生動鮮明的描繪。李憑彈奏箜篌技藝高超,詩人用以表現這種人間仙樂的四個意象也頗為卓異:昆山玉碎、鳳凰鳴叫、荷花哭泣、香蘭歡笑。這四種現象,我們沒有見過,但卻可以想象;李憑的箜篌之音,我們可以想象,但卻無法企及。

從“十二門前融冷光”到結尾的八句,從“效果”角度對李憑的高超技藝進行了表現。詩中一句不提普通聽衆聽到這種音樂的反應,而是寫李憑的箜篌之聲消融了皇城的寒秋,震撼了皇帝的心靈。

唐李賀李憑箜篌引(吳絲蜀桐張高秋)5

要表達極至的效果,就要選用帶有極至色彩、超越常規的意象。從“女娲煉石補天處”到結尾的六句由“人界”進入“神界”,李憑的箜篌之音向人們展示了一個五彩斑斓的神話世界,一個由音樂再造的神話世界:女娲補天、神妪箜篌、吳剛玉兔,這些本是流傳定型的故事,李賀卻讓它們因為音樂的介入而獲得全新的演繹。女娲補好的青天重又塌了下來,善樂的神女要向李憑學習箜篌演奏,水中的魚鲛應樂而舞,吳剛和玉兔陶醉不眠……這一切,讓我們感受到真正出神入化、人間罕有的音樂境界。

一般而言,李賀的詩歌以自由跳躍的想象與瑰麗奇詭的意象而著稱,這些特點在此詩中也有突出表現:意象的組織上具有強烈的跳躍性,而且富于強烈的動感和鮮明的節奏性;各種意象是靠自由的想象“疊合”在一起,意象之間很少具有一般意義上的“客觀的”聯系。所以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由“碎玉”“芙蓉”“女娲”“神妪”“老魚”等意象構成的五彩斑斓的世界,然而這個世界卻又不是雜亂無章的,其中飛躍着詩人随音樂而激發出的自由高遠的想象;這些意象也不是靜态的紛呈陳列,而是富于強烈的動感:玉石的破碎、鳳凰的鳴叫、芙蓉的哭泣、香蘭的歡笑、老魚的舞蹈……我們仿佛看到了樂師忘情的彈奏,仿佛聽到了那一個個激烈震顫的音符。

同樣是描寫音樂的名篇,白居易的《琵琶行》詳細描繪了琵琶女彈奏琵琶的全過程,更注重表現完整的旋律;李賀的《李憑箜篌引》則呈現出極為鮮明的節奏感,這是此詩的突出特點。

唐李賀李憑箜篌引(吳絲蜀桐張高秋)6

低眉信手續續彈

優秀的詩歌應該是内容與形式的融合無間。對于這首描寫音樂的詩,即使暫且不去管詩句的意義,單是把這首詩吟詠幾遍,感受一下它的語音,我們就會發現,這首詩的音節自身就有着十分強烈的音樂感。朱光潛說:“節奏是一切藝術的靈魂。”李賀的這首詩便有很強烈的音樂節奏感。前四句渲染李憑彈箜篌的的氛圍,以較為舒緩流暢的平聲字為主;後面的十句便截然不同了,為了表現李憑彈奏技藝“石破天驚”的效果,每一句中都有一兩個仄聲字被凸顯出來,吟詠之間使人感到一種具有震撼力的“金石之聲”。很多去聲字,或用于句尾,或嵌入柔和的平聲字之間,如碎、叫、笑、破、逗、動、夢、跳、樹、兔等,非常響亮,有一種金屬般的音響效果;而且又有幾個上聲字,如“補”“雨”“冷”“紫”“舞”等雜入其中,又有如巨石一般的深厚與凝重。舒緩、響亮、凝重的音響效果交錯呈現,使人感到強烈的節奏沖擊。這樣,語音的“外部節奏”與自由跳躍的意象所構成的“内部節奏”相互配合、融合,使讀者真切體驗到李憑彈箜篌的“石破天驚”的魅力。

總體來看,李賀這首詩的意境能夠在聲與形兩種形式之間自由表現,在動與靜兩種狀态之間自由轉換,在人與神兩種境界之間自由出入,物、象、心、意合為一體,真實與夢幻融合無間。跟随着他的詩,我們的心靈由人境進入仙境,由仙境進入靈境;由實境進入虛境,由虛境進入化境。

• 全文完 •

本文由桃李國學苑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媒體轉載請聯系授權,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歡迎讀者朋友轉發分享

桃李國學苑

在精神家園裡詩意地栖居

主創團隊

唐李賀李憑箜篌引(吳絲蜀桐張高秋)7

唐李賀李憑箜篌引(吳絲蜀桐張高秋)8

唐李賀李憑箜篌引(吳絲蜀桐張高秋)9

主持 楊春俏

責編 李喆

美編 藍莫雅

點擊

閱讀原文

進入千聊直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