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餘情未了歌曲原唱完整版

餘情未了歌曲原唱完整版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01:54:29

餘情未了歌曲原唱完整版?之前行程碼去星,首先想到的就是陳百強的《摘星》、鄭少秋的《摘星》,以及李國祥的《摘星的晚上》這三首歌,所以——就找來這張《餘情未了》來聽,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餘情未了歌曲原唱完整版?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餘情未了歌曲原唱完整版(沒有餘情未了這首歌的國語版餘情未了專輯)1

餘情未了歌曲原唱完整版

之前行程碼去星,首先想到的就是陳百強的《摘星》、鄭少秋的《摘星》,以及李國祥的《摘星的晚上》這三首歌,所以——就找來這張《餘情未了》來聽。

李國祥其實有兩張名叫《餘情未了》的專輯,一張是1992年年底發行的粵語版《餘情未了》,另一張就是1994年國語版的《餘情未了》。這次,我聽的是後一張。

在百度百科的介紹上,說李國祥在1994年發行了首張國語專輯《醉生夢死》,我倒是知道李國祥在1994年推出了首張國語專輯,但真不知道《醉生夢死》是個啥。後來經崔轼玄老師提醒,原來這張國語版的《餘情未了》,在香港地區發行時,就叫《醉生夢死》。

之所以給李國祥的首張國語專輯命名為《餘情未了》,明顯是當時台灣的制作公司,想要借李國祥在港圈的影響力而蹭一下“餘情”。畢竟,《藍色Sha La La》、《摘星的晚上》和《餘情未了》,都堪稱是李國祥的代表作了,用這樣一個專輯名,雖然和粵語版撞了名,但也少去了很多介紹的麻煩。

這張國語版的《餘情未了》,是當時的台寶(台灣寶麗金)發行的,不過制作公司是“奇花音樂”。“奇花音樂”成立于1993年,之後為劉錫明、梁漢文等許多香港歌手都制作過國語專輯。

當年的“奇花音樂”還是挺舍得下本的,白紀齡的全套文案,明顯體現出台灣地區做藝人和香港地區的不一樣,就企劃講故事和樹人設的能力真的很強。而這個白紀齡,也是一個很搖滾卦的幕後,曾經和“刺客”、“廢五金”都有過音樂上的合作,并是後者的經紀人。

不過,這張《餘情未了》最大的大咖,還是制作人:李壽全。不過,我總體感覺這張專輯,沒什麼李老師具體工作的痕迹,更像是靳鐵章、倫永亮、丁曉雯、周華健和包小柏這五位協力制作完成的案子。

和很多港星的國語專輯一樣,《餘情未了》也采取了台灣國語原創,加上歌手粵語歌重新填國語詞的雙軌模式,後者比例明顯要高很多很多。

國語原創部分,最驚喜的一首作品就是開場的《醉》,因為這首歌曲的詞曲都是周華健。要知道當時的周華健,剛憑借一張《花心》專輯唱紅小半個亞洲,而他自己的新專輯《風雨無阻》,也會在李國祥首張國語專輯發行十天後推出。

《醉》算是一首有品質的芭樂歌,但比起很多當時的大熱作,差的是那種“一劍封喉”、堪稱廣告語的歌名或副歌第一句。而還有一點,演繹唱作人原創的最大風險,就是在日後會被突然“拿走”,比如這首《醉》,就在一年後出現在了周華健的個人專輯《我願意去等》裡。

另一首原創的國語歌,蔡宗政作曲的《這樣愛你錯了嗎》,倒是更芭樂,但實在也是太套路的芭樂了,雖然旋律流暢,副歌第一句也夠鮮明,但明顯感覺李國祥唱的也有點有氣無力,原因就是因為作品實在太平淡了,他的特點一直發不上力。

改編作品裡,《随風聚散》的粵語版,是《Blue》專輯裡杜自持作曲的《夕陽路上》,《愛不能随便說說》的粵語版,即《真性情》專輯裡的《每天心痛半點鐘》。《真性情》和這張國語版的《餘情未了》,幾乎同時推出,前者是5月4日、後者是6月1日發行,所以在專輯的文案裡,介紹《真性情》這張專輯時,不僅用的是未來時,而且也沒有提到專輯名,隻是說這将是李國祥的第六張粵語專輯。

因為是李國祥的首張國語專輯,所以在粵語歌改編上,這張唱片也毫不吝啬,比如《滿天星》即《摘星的晚上》的國語版,而《杜鵑花日子》的粵語原作,也就是李國祥的另一首代表作《餘情未了》。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這張專輯從頭到尾都沒有一首叫《餘情未了》的歌,卻叫《餘情未了》的原因,大概率也是因為團隊覺得叫《杜鵑花日子》雖然也很好聽,但恐怕在宣發上就要再加預算,反複申明這是那個唱《餘情未了》的香港歌手李國祥的首張國語專輯……聽起來就很繞,所以不如簡單直接、幹脆明了。

其實,這張專輯裡我個人最喜歡的,也就是《杜鵑花日子》和《滿天星》這兩首歌,經典之所以是經典,從來不是沒道理的。不過,即使是李國祥的粵語原作,也并非這兩首歌的源頭,因為這兩首歌曲,其實也都是改編自日語作品。

《餘情未了》(杜鵑花日子)的原作是“恰克與飛鳥”的《夢から夢へ》,《摘星的晚上》(滿天星)的原作則是円広志的《風のアルペジオ》。

雖然粵語版的《餘情未了》更有名,但我更喜歡國語版的《杜鵑花日子》,因為李國祥在粵語版裡,他的粵語發聲和音域,聽起來總有别的香港男歌手的影子,反倒在國語版的《杜鵑花日子》裡,李國祥厚實磁性的聲線,更有一種獨特的辨識度。這種特點,也在李國祥很多粵語和國語作品的對比中出現。

其實,像《聲生不息》的節目,如果能選《餘情未了》、《摘星的晚上》這種既堪稱港風經典,又不至于爛大街的作品,是既能讓粵語歌迷覺得你有品味,也能讓平時不聽粵語歌的歌迷,又可以聽到港樂裡“新鮮”的精髓的。

除此之外,《杜鵑花日子》的填詞我也很喜歡,一種亦古亦今的文字風格,既有“杜鵑花開紅又紅”這樣的詩詞體,又有“我的心在痛呀痛”這樣的直白傾訴,隻是署名是達輝的這個詞人,好像就沒别的什麼作品了。不知道是因為跨界填詞,還是因為這是哪個詞人的另一個筆名。

專輯别的國語填詞,都是耳熟能說的名字,陳樂融、丁曉雯、楊立德,以及把自己填寫的《摘星的晚上》,從粵語版填成國語版《滿天星》的潘偉源。而另一個吳若權,則是DJ、企劃和作家,并偶爾填詞。他最有名的作品,非《冬季到台北來看雨》莫屬。

最後一定要提一首《最後還有你》,因為它很特别,雖然這也是一首改編歌,但卻是改編一位内地音樂人創作的作品。

從最近親的譜系來講,國語版的《最後還有你》其源頭,無疑就是李國祥自己的粵語作品《隻因留着你》。這首歌曲在當時還有一段佳話,即作曲常寬和填詞陳海琪,既是姐弟戀,也是京港戀,可以說是陳海琪一舉為北京音樂人常寬去香港發展,掃清了一切障礙,除了開始介紹他加盟香港“EMI唱片”之後,還在後來通過閨蜜梅豔芳的影響力,讓常寬得以轉投香港“華星唱片”。

而這首《隻因留着你》(最後還有你),也是常寬和陳海琪愛情結晶的某種方式。事實還證明,情歌比愛情本身,更久遠。

當然,這首《隻因留着你》其實還有一個出處,就是常寬自己的作品《夏天》,這首《夏天》也收錄在他1992年的專輯《今天的一切》裡。

“我等的是你,最後還有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