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鐵隕石裡的石頭是石頭,鐵是鐵,兩者是混合在一起的,是石與純鐵的不規則混合,不是完全融合,完全融合那叫化合物,而鐵礦石幾乎就是單一的或者多一的含鐵化合物。 鐵隕石幾乎是純鐵鎳,但還含有少量隕硫鐵,橄榄石,石墨、隕磷鐵鎳礦、隕硫鉻礦、隕碳鐵、鉻鐵礦等其它礦物,這也是鐵隕石區别于人工鐵的重要标志。
鐵隕石按結構類型分低鎳無紋六面體,中鎳維紋八面體(包括富鎳細紋,如火焰山),高鎳角礫斑雜型,再到高鎳無紋幾個類型,因含鎳量不同而出現差異,逐級過渡。常見的M鐵和G鐵都屬于八面體型。
對于非已知類型的鐵隕石,建議朋友們一般不要随随便便酸洗。因為酸洗了,就是真隕石,也不一定就跑出個維斯台登紋來。遇到個特殊品種,一樣沒有幾個人能認出來。退一步講,就算是八面體維紋,也很少有人收購,反倒正好是把寶貝破壞了。你要懂,不酸洗也能辨别,你要不懂,酸洗了也辨别不了。
鐵隕石的金相學紋路,與鎳含量密切相關.鎳含量在6%以下,是鐵占主導,以鐵紋石為主,為6面體型,是沒有維斯台登紋結構的;鎳含量再增多,開始出現鎳紋石,鎳鐵紋交叉平行,為8面體型,有維斯台登紋結構;随鎳含量增加,紋路開始由粗變細,大概至20%左右,紋路變得相當細,再往上就需要顯微鏡下看極細的紋路了;再随鎳含量增加,就完全是由鎳紋石占主導,成富鎳角礫斑雜岩了,就不再是八面體型。我們所說的紋路,其實是一種晶體生長.是在太空的幾乎恒定溫度下(不解釋為什麼恒定),鐵鎳按各自的不同的方向緩慢拓展延伸空間,形成八面體型.鎳太高了或者太低了都形不成維斯台登結構.必須兩者配合才行。
所發現的鐵隕石,以八面體居多.而新疆火焰山鐵隕石的鎳含量正好在20%左右,所以它的緻密性相當好,紋路結晶相當漂亮.如果鎳含量再高了,你就看不到這種牛毛紋了。
随着鎳含量的增加, 鎳紋石的帶寬範圍從粗糙到細緻。現今,以花紋的帶寬為依據,對鐵隕石進行分類,稱為構造分類法。八面體隕鐵可以分為:
Ogg:最粗糙的八面體隕鐵,錐紋石的帶寬大于3.3mm,鎳含量在5%-9%。
Og :粗糙的八面體隕鐵,錐紋石的帶寬在1.3-3.3 mm,鎳含量在6.5-8.5%。
Om:中等的八面體隕鐵,錐紋石的帶寬在0.5-1.3 mm,鎳含量在7-13%。
Of :細緻的八面體隕鐵,錐紋石的帶寬在0.2-0.5 mm,鎳含量在7.5-13%。
Off:最細緻的八面體隕鐵,錐紋石的帶寬小于<0.2 mm,鎳含量在17-18%。
下面這塊是來自錫林浩特草原的鐵隕石,為富鎳角礫斑雜岩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