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孩子不想上學了該怎麼教育

孩子不想上學了該怎麼教育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07 16:14:24

其實,孩子一出生就有學習和愛的能力。

所以,教育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孩子的天性。

這幾天,學校陸陸續續開學了。

每到這個時候,不僅孩子們的開學恐懼症發作,家長們也會不自覺染上焦慮症。

教育内卷嚴重的今天,無數父母把“雞娃”當成人生信條,提到學習就上緊發條。

但有一位媽媽卻截然不同。

她就是最近上映的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裡,李小帥的媽媽李琦。

李琦是海歸學霸、谷歌創始人之一,她的愛人更是一路保送到大學,夫妻倆都是高學曆知識分子。

但是,在李琦的教育中,卻沒有數不清的興趣班,也沒有上不完的補習課。

她支持孩子做生意、研究數碼的愛好,着力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品格,放手給予孩子更自由的成長空間。

這種“擺爛式雞娃”的理念,跟塞利娜·阿爾法雷斯的看法不謀而合。

塞利娜在《兒童自然法則》一書裡提出了一個颠覆式觀點:

教育需要的不是創新制度,而是自然法則。

隻有遵循兒童自然法則,孩子才能釋放燦爛的天性,繪制出與衆不同的人生。

孩子不想上學了該怎麼教育(開學倒計時擺爛式雞娃)1

高分父母,都懂得順應孩子的天性

作為父母,我們最容易犯的錯誤,是太關注“怎麼做”,而忘記先了解“是什麼”。

教育的第一步,其實是了解兒童的發展規律和自然天性。

俗話說,兩歲的孩子狗都嫌。

每個小孩到了兩三歲的時候,家長将迎來一次巨大挑戰:

大人趕時間出門,孩子卻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方式穿鞋穿衣服;

開始有莫名其妙的堅持,東西一定要排成直線,物品必須按照顔色分類等等。

家長認為孩子是無理取鬧,殊不知,孩子隻是來到了秩序敏感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開始構建自己的内心秩序,對事物的規律異常敏銳。

如果懂得孩子的發展規律,我們就能夠平和地接受這個建設期,用耐心代替責難,安心等待孩子的成長。

在孩子出生的那刻起,他就是一個獨立的人,他會有自己的發展規律,會不斷顯現自己的自然天性。

父母不應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規範孩子的行為,也不能用一套标準去要求每個孩子。

所謂的“為你好”,可能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不想上學了該怎麼教育(開學倒計時擺爛式雞娃)2

來源:全景視覺

改編自鄭淵潔同名小說的短片《馴兔記》,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自小調皮搗蛋的小男孩皮皮魯,來到了一間以“把所有孩子變成兔子”為目标的學校。

“變成兔子”的标準是:不調皮,不頂嘴,無條件服從老師的話。

在學校的教育下,班級所有孩子都變成了兔子,除了皮皮魯。

班主任十分着急,她想盡辦法,不斷給皮皮魯施加壓力,甚至還聯合家長,給皮皮魯吃藥,隻為了讓皮皮魯早日變成兔子。

故事的最後,皮皮魯迫于壓力,選擇戴上了兔子頭套。

著名學者吳伯凡在一次論壇上提出:為什麼我們的創新能力與美國、瑞典差距如此大?

答案是:我們在“打造工具”,而他們是在培養“人”。

有些父母像木匠,隻按心意把孩子雕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而有些父母像園丁,尊重孩子的選擇,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長。

把個性十足的孩子培養成呆頭呆腦的器具,是這世上最失敗的教育。

高分父母,都懂得順應孩子的天性。

孩子不想上學了該怎麼教育(開學倒計時擺爛式雞娃)3

環境,是孩子的第三位老師

意大利幼兒教育家洛利斯·馬拉古奇提出一個觀點:在父母和老師中間,還存在着第三位老師,那就是環境。

塞利娜為了印證這個觀點,在教育力量薄弱的地區設立了試點班:

它沒有占據大半教室的桌椅,沒有固定的課程,更沒有聲嘶力竭的老師。

一開始,嘈雜混亂的場面幾乎天天上演,沒想到一段時間之後,驚人的變化産生了。

第一年,原本學習能力落後的孩子,紛紛超過了平均線,變得自律、自信,有禮貌。

第二年,孩子們各個學科的能力水平都遠超同齡人,尤其是閱讀和數學。

第三年,幾乎所有孩子都脫胎換骨,變得自覺主動,執行力高。

對于教育來說,最關鍵的因素不是基因,而是環境。

孩子不想上學了該怎麼教育(開學倒計時擺爛式雞娃)4

來源:全景視覺

《窗邊的小豆豆》一書裡,主人公小豆豆的經曆,也印證了這句話。

小豆豆從小天馬行空,好奇心旺盛,一年級時因調皮搗蛋被學校退學,轉到了巴學園。

巴學園崇尚自由學習,學生可以選擇課程和座位,有大把的機會親近大自然。

在這裡,小豆豆度過了十分快活的時光。

不論她的想法多麼無厘頭,老師總會認真對待,和她交流;

為了找錢包,她在廁所裡翻找,老師沒有批評,而是想了解她這麼做的原因;

她不曾被批評、被懲罰,校長還總是跟她說:“你真是個好孩子呀!”

浸泡在有愛、自由的環境裡,小豆豆從一個别人眼裡的“壞小孩”,逐漸變得自信優秀,成為大家都能接受的好孩子。

馬卡連柯說過:

即使是最好的兒童,如果生活在組織不好的集體裡,也會很快變成一群小野獸。

環境的力量如此強大,但卻被我們嚴重低估。

作為家長,為孩子打造有愛、自由、有序的成長環境,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滋養。

孩子不想上學了該怎麼教育(開學倒計時擺爛式雞娃)5

教育真正的捷徑,是遵循兒童自然法則

為什麼你憤怒、吼叫、催促,孩子卻始終無動于衷?

為什麼你看了很多育兒書籍,學了不少育兒課程,還是不知道從何下手?

塞利娜用3年的試點和漫長的研究,找到了兒童成長的關鍵鑰匙。

她認為,教育難題的關鍵是,我們一直用僵化的制度法則,代替了兒童成長的自然法則。

改變舊思路,遵循兒童自然法則,才是教育的真正捷徑。

①榜樣型父母

列夫·托爾斯泰說過:“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

作為孩子成長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有驚人的影響。

有個研究叫“幼年之難”,選取了來自不同階層的42個家庭,觀察孩子7個月到3歲間的親子互動。

統計發現,3歲孩子使用的86%—98%語言,甚至是孩子的說話方式和詞彙,都來自父母。

除了語言,孩子的行為和人格的形成也和父母密切相關。

所以,想要孩子樂觀開朗,家長也該積極向上;想要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家長也要做到經常鍛煉。

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人生說明書。

孩子不想上學了該怎麼教育(開學倒計時擺爛式雞娃)6

來源:全景視覺

②體驗式學習

有個著名的“迷宮小白鼠”實驗:

一組小白鼠自己在迷宮裡多次奔跑、碰壁之後找到出口,另一組小白鼠則被放在小推車上,直接一路送出迷宮。

再把兩組小白鼠放進迷宮時,自力更生的小白鼠們能快速找到出口,而另一組卻慢得多。

有句話說:“經曆就像蠟燭,隻能照亮舉着它的人。”

學習必須身體力行。

隻有在實踐中遭受失敗,改正錯誤,重新嘗試,成功的果實才會真正屬于自己。

最好的學習,是在體驗中學習,在感悟中積累。

③自由中成長

塞利娜曾在書中做了這樣一個比喻:

開車時,将擋位挂到5擋,但同時又拉了手刹,車子會轟轟地響着,卻不能前進。

一旦陷入按部就班的生活,失去自由活動的權利,大腦就會被拉上“手刹”。

到那時,再多的努力也收效甚微。

許多研究表明,自由空間更多的孩子,心智發育更完善。

因為,他們需要安排自己的活動,這一過程不僅鍛煉了思考力,更提高了執行力。

相反,一個從小沒機會為自己做決定的孩子,長大之後便更無法決定自己的人生。

作為父母,學會收起“為你好”的旗幟,試着放開禁锢孩子的雙手,孩子或許能飛得更高、更遠。

真正有效的教育,從來不是控制,而是引導。

孩子不想上學了該怎麼教育(開學倒計時擺爛式雞娃)7

來源:全景視覺

④愛是終極秘訣

哈佛大學曾做過關于幸福感的研究,結果發現,一個人擁有的愛越多,就越健康快樂,也更容易成功。

愛,是一切成長的終極秘訣。

為人父母,我們要愛孩子,更要用愛的方式教育孩子。

孩子犯錯時,少一點打罵責難,多一點耐心溝通;

孩子淘氣時,少一分批評教育,多一分換位思考。

父母的愛是孩子的力量來源,是孩子一生的铠甲。

從小被愛滋養長大的孩子,長大之後也能用愛穿越人生風雨。

孩子不想上學了該怎麼教育(開學倒計時擺爛式雞娃)8

寫在最後

魯迅先生曾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一文中寫道:

覺醒的父母,要用無我的愛教育孩子。第一:理解,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蠻做,便大礙于孩子的發達;第二:指導,長者須是指導者、協商者,卻不該是命令者;第三:解放,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孩子應全部為自己所有,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而是守望。

作為父母,我們需要的,或許不是先進的教育方法,也不是詳實的操作手冊,而是充分了解孩子的發展規律和自然天性。

遵守成長的自然法則,不侵擾孩子的成長,給予他們愛和自由,這便是教育的所有奧義。

因為,一切教育,都是為了讓孩子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點個「贊」,與大家共勉。

孩子不想上學了該怎麼教育(開學倒計時擺爛式雞娃)9

作者:方圓。來源:樊登讀書,讀書點亮生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