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的創作,要注意很多詩病。其中一種就是重複。
例如上下聯的合掌,就是一種常見的重複。
蔡寬夫《詩話》中就列舉了幾首名家之作,南朝時期比較常見,即使千古流傳的名句也未能避免。可見,學古不要泥古。
一、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蔡寬夫《詩話》雲:“晉、宋間詩人,造語雖秀拔,然大抵上下句多出一意。”
他舉例的兩句詩非常有名: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這兩句詩出自《入若邪溪詩》,作者是南梁的詩人王籍。其詩雲: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遊 。
這首詩在當時受到了廣泛的好評,甚至被評價為“文外獨絕“,傳說詩人皇帝梁簡文帝蕭綱也經常吟詠。
但是,這兩句詩在後人評論中,往往作為合掌的代表。因為上下聯都是為了表示幽靜而做的比喻。内容與表達的方式都完全一樣,隻是蟬鳥、山林之别而已。
對聯過于工整,往往容易有合掌之嫌疑。
二、宣尼悲獲麟,西狩泣孔丘
又有劉琨的名作,《重贈盧谌》中,也有此病:
.....前略吾衰久矣夫,何其不夢周?誰雲聖達節,知命故不憂。宣尼悲獲麟,西狩涕孔丘。.....後略
宣尼悲獲麟,西狩涕孔丘。孔子得知魯國獵獲麒麟而悲痛,孔子還因此而哭泣。 宣尼就是孔丘,都是指孔子。西狩,就是指獲麟這件事。
這兩句詩,其實也是同一個意思,都是用“西狩獲麟”這個典故。而且上下句都用了同一個人物的名字。
三、雖好相如達,不同長卿慢
把同一個人的名字,分别放在相對的上下聯中,南朝詩人似乎不以為病,用得還挺多。例如謝惠連的《秋懷》詩中寫道:
平生無志意,少小嬰憂患。如何乘苦心,矧複值秋晏。皎皎天月明,弈弈河宿爛。蕭瑟含風蟬,寥唳度雲雁。寒商動清閨,孤燈暧幽幔。耿介繁慮積,展轉長宵半。夷險難豫謀,倚伏昧前筭。雖好相如達,不同長卿慢。.....後略
雖好相如達,不同長卿慢。我喜歡相如的豁達,卻不贊同他的孤傲。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
這兩句詩,和劉琨寫孔子的兩句詩類似,都把同一個人的名字放在上下句中。區别在于,劉琨的兩句内容重複,而謝惠連的兩句内容是不重複的。
四、相鄰二聯的重複
李白《贈孟浩然》一詩寫道: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顔棄軒冕,白首卧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紅顔棄軒冕,白首卧松雲,意思就是說孟浩然不肯做官之意,後面又寫道:迷花不事君。未免重複。
明·謝榛《四溟詩話》中提到:
至於太白《贈浩然》詩,前雲“紅顔棄軒冕”,後雲“迷花不事君”兩聯意頗相似。劉文房《靈祜上人故居》計,既雲“幾日浮生哭故人”,又雲“雨花垂淚共沾巾”,此與太白同病。興到而成,失於檢點。意重一聯,其勢使然;兩聯意重,法不可從。
劉長卿的《題靈祐和尚故居》中,颔聯與頸聯的下聯,都提到自己為亡靈垂淚:
歎逝翻悲有此身,禅房寂寞見流塵。多時行徑空秋草,幾日浮生哭故人。風竹自吟遙入磬,雨花随淚共沾巾。殘經窗下依然在,憶得山中問許詢。
結束語
一聯之中上下聯的重複,被稱為合掌,這是對仗時要注意避免的問題。一篇之中的重複,則是章法調度的問題。前面說過的内容,後面不應該再重複一遍。
《蔡寬夫詩話》中說,這種毛病知道杜甫筆下,才開始消失:
唐初,餘風猶未殄,陶冶至杜子美,始淨盡矣。
@老街味道
何謂風人之旨?詩詞創作中,如何具備風人之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