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水産病害防控技術

水産病害防控技術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7-07 23:28:30

專注水産适用技術,奉獻實用養魚信息!

水産病害防控技術(陳昌福科學選擇)1

作者 | 陳昌福 華中農業大學

來源 | 騰氏水産商務網-當代水産

最近,接到來自全國各地從事水産養殖業朋友們的電話和微信,大多是詢問我關于如何治療養殖魚類水黴病(saprolegniasis)的問題,而且其中有不少人告訴我,已經使用了許多種号稱能治療水黴病的藥物,均沒獲得理想的藥物治療效果,而且大多數藥物治療結果是,導緻了藥物使用的越多魚體死亡數量也越多的現象。

1.水黴菌的分類地位與流行特點

在這篇短文中,在簡要地介紹“水黴病”緻病菌的分類地位、水黴菌的生物學特點的基礎上,談一談水黴菌的緻病機制,并初步讨論藥物治療水黴病的困難所在。旨在統一回複部分水産養殖業者的問題,以及期望能幫助廣大的水産養殖業者比較清楚地了解水黴病的科學防控措施。

被廣大水産養殖業者稱為“水黴病”的緻病菌屬于真菌(fungus),而且并不隻是某一種病原真菌能導緻所謂的水黴病。在分類學上能引起外觀“水黴病”的病原真菌,常見的種類是隸屬于藻狀菌綱(Phycomycetes)中的水黴目(Saprolegniales)、霜黴目(Peronosporales)和芽枝菌目(Blaslocladiales)的一些種類。其中屬于水黴科(Saprolegniaceae)中水黴屬(Saprolegnia)、綿黴屬(Achlya)和絲囊黴屬(Aphanomyces)的真菌最為常見。

在我國,水黴病的流行範圍很廣,幾乎在全國各地的水産養殖場均有發生與流行。水黴菌對于寄生的養殖魚類的種類沒有嚴格的選擇性,也就是說所有的養殖魚類,隻要是在體表出現受傷的情形下,均有可能感染水黴菌而發生水黴病。

水黴菌對環境溫度的适應範圍比較廣,在8~32℃的範圍内均能生長繁殖。不過,在10~15℃時是最适宜水黴菌的生長與繁殖溫度,當水溫上升到25℃以上時,水黴菌的繁殖力會趨于減弱,其感染能力也會随之趨于下降。因此,在我國的大多數地方,每年的2~6月和10~12月,是養殖溫水性魚類的水黴病多發的季節,而屬于冷水魚類的鲑鳟魚類,幾乎是全年都可以感染發生水黴病的。

2.水黴菌的緻病機理與寄生形态

能寄生在養殖魚類身體上的水黴菌大多是腐生性(laprophytic)的,是屬于繼發性(secondary)疾病。也就是說,隻有在養殖魚類體表受傷(圖1)或者受精卵(圖2)死亡之後,被水黴菌的動孢子(zoospore)寄生在受傷部位後而發展成為水黴病。關于水黴菌為什麼不能在無創傷的魚體和活着的受精魚卵上寄生的問題,我國魚病學奠基人倪達書(1907~1992)先生曾經指出,這是因為活細胞能分泌一種抗黴菌物質(anti-moldin sabstance),抑制了水黴菌動孢子寄生和萌發的緣故,并且推測這種抗黴菌物質與魚體體表存在能分泌黏液的細胞有關。

水産病害防控技術(陳昌福科學選擇)2

水産病害防控技術(陳昌福科學選擇)3

■ 圖1 受傷的淡水養殖魚類感染水黴菌後的症狀

水産病害防控技術(陳昌福科學選擇)4

■ 圖2 魚類死亡受精卵感染水黴菌後的症狀

水産養殖業者都知道,能導緻養殖魚類受傷的因素是很多的。如在魚種分池、捕撈、運輸操作過程中,如果技術不娴熟、操作不仔細,就很容易導緻養殖魚類受傷;此外,如果在單位面積内飼養魚類的數量太多,因為放養密度大而造成魚群擁擠,越冬池塘池水太淺而造成越冬魚體凍傷,或者由于寄生蟲的寄生以及緻病菌引起的潰瘍病等其他不良環境因素的影響,均可以造成魚體體表組織受傷。由于水黴菌動孢子在養殖水體中是常在的,一旦魚體體表出現的創傷,這些遊動孢子就會伺機附着在養殖魚體的受傷部位,并且于壞死組織上開始發芽形成菌絲,菌絲除寄生于壞死組織外,還可以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組織,分泌消化酶分解周圍組織,進而貫穿真皮深入肌肉,最終可能使魚體皮膚與肌肉壞死崩解,形成嚴重的潰瘍狀病竈。

水黴菌的菌絲可以分為外菌絲(hyphae)和内菌絲(mycelia)兩種。外菌絲分枝比較少而且粗壯,生長在寄生的魚體體表,成為肉眼可見的灰白色棉絮狀物體,因此,水黴病又被水産養殖業者俗稱為“白毛病”。内菌絲比較纖細,柔軟而且分枝衆多,在受感染的魚體内蔓延生長,類似與高等植物的樹根狀一樣,籍以從魚體内吸收供水黴菌體生長的營養。

3.藥物治療水黴病的困難與誤區

目前,廣大的水産養殖業者采用藥物治療養殖魚類水黴病的困難究竟是什麼?作者認為主要存在如下兩個方面的困難:

3.1缺少對水黴病有效的治療藥物

自從孔雀石綠被我國農業農村部禁止将其作為漁藥在水産養殖中使用後,雖然不少人為尋找孔雀石綠的替代品而做過一些努力,但是,似乎至今還沒有發現對水黴病具有理想治療效果的藥物。在當前的漁藥市場上,雖然存在不少号稱能治療養殖魚類水黴病的藥物,客觀地講這些藥物治療水黴病的效果都是難以令人滿意的。因此,廣大水産養殖業者面臨的首要困難,就是沒有能有效治療養殖魚類水黴病的藥物。

3.2難以确認患病魚體原發性緻病病因

本文在前面已經介紹,水産養殖業者肉眼能看見其症狀的水黴病,是養殖魚類的一種常見繼發性疾病。因此,準确查明患病魚體在感染水黴病之前,究竟是什麼原發性原因導緻其魚體體表出現損傷的,對于采用正确的措施控制這種魚病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是因為某種緻病菌感染導緻魚體體表出現潰瘍病竈後,才繼發性感染水黴菌的話,正确的治療方法就應該是在确定緻病菌,通過藥物敏感性試驗,采用緻病菌敏感的藥物拌餌料内服,達到所謂“釜底抽薪”效果,才是正确的控制水黴病的方法。

水産養殖業者治療養殖魚類水黴病的誤區是什麼?在這裡首先向各位水産養殖業者介紹我曾經完成過的一個藥物防控水黴病試驗的試驗方案和結果吧。

為了驗證給藥時間對藥物防控水黴病的影響,而設計了如下的試驗方案:

首先,從養殖池塘中找到了幾尾已經嚴重感染有水黴病的患病魚體,用解剖刀刮下水黴菌絲,再用養殖池水将水黴菌絲做适當稀釋後,将其分别投放在幾個盛有養殖池水的水族箱中,備做對試驗魚感染水黴病的飼養用水。

其次,将健康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異育銀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人為緻傷後,放養在盛有含水黴菌絲的飼養池水的族箱中,連續飼養觀察試驗魚體體表水黴菌寄生和發展的狀況。

其三,在投放人為緻傷試驗魚之前的1.0小時,向盛有含水黴菌絲的養殖池水的族箱中,投放某些藥物以殺滅水體中的水黴菌絲,作為第一試驗組;在投入人為緻傷試驗魚的同時,投入某些藥物以殺滅水體中的水黴菌絲,作為第二試驗組;在投入人為緻傷試驗魚之後的2.0小時,再投入某些藥物以殺滅水體中的水黴菌絲,作為第三試驗組;在盛有沒有用藥的養殖池水的水族箱中,放養同樣數量的人為緻傷試驗魚,作為本試驗的對照組。

簡而言之,向盛裝含有水黴菌絲池水的水族箱中放入人為緻傷的魚,并将其分為4個組,分别放魚前1.0小時,0小時和放魚後2.0小時投入藥物殺滅水體中的水黴菌絲,作為3個試驗組,另設一個不放任何藥物的1個對照組。

對試驗魚經過幾天的飼養試驗後,就獲得了明确的試驗結果:第一試驗組的試驗魚雖然也出現個别試驗魚體上長出了水黴菌絲,但是,發病率在3個試驗組中是最低的;第二試驗組的魚體也出現了水黴病感染,而且較第一試驗組嚴重,且較第三試驗組輕;第三試驗組的魚體均發生了水黴病,并且與始終沒有用藥的對照組,幾乎沒有明顯差别。

上述試驗的程序很簡單,對試驗條件的要求也不高,幾乎是普通的水産養殖業者均可以完成的試驗。于是,我們從這個試驗中,不難明白人們過去治療水黴病的如下誤區。

3.3藥物防控水黴病的時機選擇有誤

我們由上述試驗結果已經證實,有不少的藥物是能消滅養殖池水中尚未寄生到受傷魚體之前的動孢子的,但是,一旦水體中的動孢子寄生到受傷的魚體上,萌發成菌絲侵入到魚體内以後,大多數藥物就對控制水黴病無能為力了。因此,對于水黴病的有效防控是重在預防。水産養殖業者在将經過運輸的魚種等放養到池塘之前,對養殖池水采用合适的藥物進行消毒等處理,以消滅存在于養殖池水中的水黴菌動孢子等,對于防止水黴病的發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3.4對患水黴病的魚類用藥是雪上加霜

當養殖魚類已經經曆了一個漫長的越冬時期,無論是其身體的消耗還是對緻病生物的抵抗力,均已經降低到了極點,對因為環境因子變化導緻應激性刺激的忍受力也降到了最低點。此時,人們如果再使用大量原本就無效的藥物治療魚體水黴病的話,對于身體虛弱的魚體就無異于雪上加霜,随着用藥量增加而死亡數量随着上升,就應該是必然的結果了。

綜上所述,對于目前流行的養殖魚類水黴病的防控措施,水産養殖業者要加強以調水為主要内容的池塘管理,盡早地投喂優質飼料以恢複和增強養殖魚類的體質,分析導緻魚體體表出現潰瘍的真正原因,科學選擇、精準投喂藥物控制原發性疾病,避免盲目地潑灑所謂的“水黴靈”之類的治療水黴病的藥物,才是正确的防控魚體水黴病的途徑。

(本文标題有修改)

另請參閱:

魚類低溫受傷綜合症:分析因受傷發生嚴重死魚的成因和防控措施

水産病害防控技術(陳昌福科學選擇)5

水産實踐人士,共謀漁業繁榮!更多精彩内容敬請關注@漁人劉文俊。本文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有不同見解或者内容補充或請私信或留言或評論分享!#水産養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