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過對1992年,2001年,2010,2019年出版的世界地圖冊的對比,來看一下30年來世界的變化。
我們分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北冰洋,南極洲分國家和地區逐一對比。
【國名】黎巴嫩共和國(The Lebanese Republic )。
【面積】10452平方公裡。
【人口】 約607萬(2020年)。絕大多數為阿拉伯人。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通用法語、英語。居民54%信奉伊斯蘭教,主要是什葉派、遜尼派和德魯茲派;46%信奉基督教,主要有馬龍派、希臘東正教、羅馬天主教和亞美尼亞東正教等。
【首都】貝魯特(Beirut),人口約200萬,7月平均最高氣溫32℃,1月平均最低氣溫11℃。
【重要節日】 烈士節(5月6日)、建軍節(8月1日)、獨立節(11月22日)。黎教派衆多,各教派重要節日均為國家法定節日。
【地理】 位于亞洲西南部地中海東岸。東、北部鄰叙利亞,南界巴勒斯坦、以色列,西瀕地中海。海岸線長220公裡。沿海夏季炎熱潮濕,冬季溫暖。
【曆史】 公元前2000年為腓尼基的一部分。以後相繼受埃及、亞述、巴比倫、波斯和羅馬統治。7~16世紀初并入阿拉伯帝國。1517年被奧斯曼帝國占領。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淪為法國委任統治地。
1940年6月,法向納粹德國投降後,黎被德、意軸心國控制。1941年6月英軍在自由法國部隊協助下占領黎巴嫩。同年11月自由法國部隊宣布結束對黎的委任統治。1943年11月22日黎宣布獨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國。1946年12月英、法軍全部撤離黎巴嫩。1975年4月,黎巴嫩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兩派因國家權力分配産生的矛盾激化,内戰爆發。1989年10月,伊、基兩派議員達成《塔伊夫協議》,重新分配政治權力。1990年,黎内戰結束。
【行政區劃】全國分8個省:貝魯特省、山區省、北方省、南方省、貝卡省、納巴蒂耶省、阿卡省、巴爾貝克--希爾米勒省。
1990年黎巴嫩人口280萬,人均GDP為1012美元。
2000年黎巴嫩人口384萬,人均GDP為4491美元。
2010年黎巴嫩人口495萬,人均GDP為7761美元。
行政區劃調整:
2014年5月,阿卡省設立。由原北部省的阿卡縣分設,位于叙利亞邊界。以遜尼派人口最多,其次為馬龍派和阿拉維派。2011年叙利亞内戰後,有不少叙利亞難民湧入阿卡地區,并設立難民營。到是年8月7日,在阿卡登記的難民人數是109,270人。當時阿卡省的人口為252,917人。同2014年5月,巴勒貝克希爾米勒省設立。由貝卡省分設。巴勒貝克是黎巴嫩真主黨(什葉派)的總部所在地,拟設的巴勒貝克希爾米勒省是什葉派占多數的區域。
2017年9月7日,批準分黎巴嫩山省北部設立凱斯萊旺朱拜勒省。中南部4個區仍屬于黎巴嫩山省。2020年正式實施。
2020年黎巴嫩人口683萬,人均GDP為4891美元。2018年人均GDP為8012美元。
經濟發展情況
黎巴嫩内戰結束後,經濟開始恢複性增長,黎巴嫩的最大支柱産業是經貿,因為國家資源很少,所以國内很多人不得不外出謀生,基于此,黎巴嫩的人去到了世界各個國家,在世界範圍内廣泛從事商貿活動。黎巴嫩的第二大支柱産業是金融業,首都貝魯特是國家金融中心,雖然黎巴嫩國土面積很小,資源很匮乏。黎巴嫩有着較為寬松的投資政策,有着豐厚的人才儲備和穩定的金融投資環境,這些都是黎巴嫩吸引外國投資者的顯著優勢。此外,黎巴嫩的旅遊業一直以來都是外國投資者最為青睐的行業,可是近幾年因為疫情的影響,旅遊業遭受到了嚴重打擊,黎巴嫩也因此遭遇了嚴重的經濟危機。
黎巴嫩内戰
獨立後到70年代,黎巴嫩國内多元政治平衡和和諧的局面,因為周邊國家和勢力的幹預最終被破壞。埃及總統納賽爾借阿拉伯民族運動試圖影響地區國家的内部政治,巴勒斯坦難民則成為馬前卒。1970年約旦國王和約旦軍隊被逼到忍無可忍,驅逐了國内巴勒斯坦難民。難民随後進入黎巴嫩,嚴重沖擊了黎巴嫩原有的政治平衡,并有意煽動暴亂颠覆黎巴嫩政府,導緻黎巴嫩發生了長達25年之久的内戰(1975年至1990年)。内戰以簽訂《塔伊夫協定》結束,巴解組織被驅逐出黎巴嫩。
馬龍派、世俗派、巴勒斯坦人、德魯茲派、什葉派、遜尼派、亞美尼亞人都組織了民團(而且還不一定隻有一個)。除亞美尼亞社團總體保持中立外,其他社團和武裝都被深度卷入。整個戰争進程中,每一方都曾經結盟、敵對和背叛,節操已經哭暈在廁所。
戰後黎巴嫩宣布大赦,恢複議會選舉,并解散除真主黨外的其他民團(真主黨以抵抗以色列為名拒絕解散)。2000年,以色列撤出南黎巴嫩,由其支持的基督教民兵組織南黎巴嫩軍宣告解散。該地區後被真主黨長期占據。叙利亞戰後持續占領黎巴嫩,直到2005年拉菲克·哈裡裡遇刺案引發的雪松革命導緻叙利亞軍隊撤離了黎巴嫩。在2006年黎以沖突結束後,黎巴嫩政府軍30年以來第一次進入了黎巴嫩南部地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