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一些五顔六色的魚,面對如此漂亮的魚兒們,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這樣的疑惑:
魚為什麼會有如此花哨的顔色?為了求偶?為了警戒?總不會是為了吸引天敵去吃它吧?!
别着急,這篇文章将會為大家解答這些問題。
“魚界”現狀:沒件花衣裳你都不好意思出門
魚類體表的色彩是動物世界中最豐富、最豔麗多彩,也是最迷人的,其色彩的種類遠遠超過昆蟲和鳥類。當我們走進魚類水族館,那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畫面,使人目不暇接,尤其是那些穿梭于珊瑚礁中的熱帶海洋魚類,更使人目眩神迷,令人流連忘返。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說來也挺有趣,這年頭,作為一條魚,沒件好看的衣裳是真不好意思出門呀!
魚類體表的色彩與生活環境
在自然環境中,多數魚類具有特别的色彩和斑紋。或者體色與周圍環境一緻,達到隐蔽自己的目的,或者迷惑敵人或獵物,以保護自己或偷襲獵物。
生活在海洋中上層的魚類,如鲐魚、馬鲛魚、金槍魚等,它們的體背色深,多為藍黑色、深藍色或深青色,而腹部色淡,為銀白色、白色或淡黃白色,這種顔色稱為消滅色。如果從上往下看,由于魚體背部在自然光下與海水的顔色相一緻,所以即使距離很近,也不易辨别。從魚體的下面向上看,魚類的腹部和水面的顔色以及天空的顔色很相似,難以區分。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多數淡水魚類,為了要把身體隐蔽起來而具有上面提到的簡單顔色。有些種類具有較暗的花紋,如帶、條、點和斑紋等,其作用也是為了隐蔽。一些兇猛性魚類的體色,也是為了保護自己或者便于利用體色的隐蔽性而不易被獵物所發現。
栖息在海洋中層,水深在一百到五百米深處的魚類,多數魚類體色呈銀色,也有的種類具有各種紅色的花紋,這與水中的光波有關。而在深海下層,在五百到兩千米深處,這裡隻有微弱光線,或幾乎無光,雖然與上層魚類一樣背部色深面腹部色較淡,但這種“深”、“淺”的概念卻不一樣,魚體一般都呈褐色、黑色或紫黑色,有時在鱗片上帶有銀色,但它們很少帶有斑點、條紋和鮮豔的色彩,大多體色偏暗,與周圍環境協調一緻。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生活在沿岸、淺海底層的魚類,差不多所有顔色的類型都能看到,從簡單而樸素的灰色或褐色起,一直到最絢麗的顔色和斑紋為止。通常點、帶和斑紋存在時,魚的身體和水底、或岩石、或水草的顔色相似。栖息在花崗岩間的魚類能顯現各種花崗岩樣的陰影;在熔岩間的魚類多為黑色;生活在海藻間的魚類多綠色;栖居于馬尾藻間的魚類體色呈橄榄綠;而生活在紅珊瑚礁間的魚類多為赤色;經常平卧海底,隐藏于泥沙中的魚類,它們的背部多為黃褐色,與泥沙混為一色,很難分辨開來。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生活在熱帶海洋珊瑚礁叢中的魚類最為絢麗多彩。珊瑚礁魚類雖具有各式各樣的濃色花紋,但這種花紋的目的無非是為了模糊魚體的輪廓,由此把身體的形狀隐蔽起來。有些蝴蝶魚的頭上有黑帶,帶的邊緣常呈白色或青色,身體的後面有一個類似于眼睛的大圓點,圓點有時鑲以白色或黃色的邊緣。這種魚在行動時常以尾先動,向後緩慢地作短距離的遊泳,當受驚時,則頭先動,向相反的方向,用很高的速度向前遊動。這種魚的花紋,往往使潛在的敵人,把尾端誤當成頭,使蝴蝶魚在遇到敵人時,能向敵人預料的相反方向前進,結果達到成功地逃避了襲擊。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不僅如此,有些魚類同種的不同個體間,也會因為生活環境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色彩。例如在英國河川中的海鳟魚,它們的色彩和周圍的環境有着極其明顯的關系。生活于河川急流和高山小水體的鳟魚,身體上有許多圓斑;而栖息于大湖中的個體就變為鮮豔的銀白色,圓斑變為X型的黑斑;栖息于泥質眼底池塘中的鳟魚,或生活于泥底的湖沼中個體,色較暗;但生活于洞穴和裂隙間的個體,差不多全身為黑色;而生活在石礫底湖泊中的個體,色彩美麗,形狀比較好看且活潑。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結語:
幾乎所有的魚類都具有一定的顔色,有些色彩單一,有些則色彩豐富,并形成各種各樣的條紋和花斑。生物色具有多方面的生物學意義,普遍存在的有隐蔽色(保護色)、警戒色、眼斑、拟态、性别色等生物色現象,這些都是魚類對環境長期适應的産物,對魚類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的意義,那美麗的“花衣裳”,可不是中看不中用哦!
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生命脈動團隊
監制:中國科普博覽
選送單位:中國科學院計算機信息網絡中心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内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圖片内容不授權轉載
原創圖文轉載請後台回複“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