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四書五經六藝具體指什麼

四書五經六藝具體指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06 06:53:10

你知道我們常說的“四書五經六藝”分别指的是什麼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普及一下吧。

四書五經六藝具體指什麼(你知道我們常說的)1

四書五經:四書、五經的合稱,泛指儒家經典著作。六藝指中國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

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是傳統的儒家四部經典典籍,也是古代科舉考試,學子們必須的書籍,流傳近兩千餘年依舊不休,現在依舊是國學經典,甚至在國外也深受歡迎。

四書五經六藝具體指什麼(你知道我們常說的)2

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其實本來應該有六經,還有一本《樂經》,合稱“詩、書、禮、樂、易、春秋”,但後來亡于秦末戰火,隻剩下五經。

六藝: 禮、樂、射、禦、書、數。禮即禮節,樂即音樂,射即射騎技術,禦即駕馭馬車的技術,書為書法,數為算數。由此可見古代也是注重素質教育的,德、體、美、勞全面發展的。

四書

四書五經六藝具體指什麼(你知道我們常說的)3

《論語》

是記載孔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成書于春秋戰國之際,孔子的學生及其再傳學生所記錄整理,内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相與談論,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也是語錄體散文的典範。

名言佳句: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孟子》

是記載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戰國中期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醜等著。原為11篇,現存7篇,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記載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

名言佳句: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大學》

原為《禮記》中的一篇,是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2000餘字。相傳為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儒家作品。

《大學》提出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條目,成為南宋後理學家講倫理、政治、哲學的基本綱領。

到南北朝時期備受推崇,朱熹把其摘出來,成為四書之一。

名言佳句: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中庸》

原本亦為《禮記》中的一篇,4000餘字。相傳戰國時子思作,肯定“中庸”是道德行為的最高标準,把“誠”看成是世界的本體,并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學習過程和認識方法。

宋朝的儒學家對《中庸》非常推崇,而将其從抽出獨立成書,朱熹則将其與《論語》、《孟子》、《大學》合編為今日所說的四書。

名言佳句: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君子和而不流。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君子慎其獨也。

五經

四書五經六藝具體指什麼(你知道我們常說的)4

《詩經》

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周代詩歌305篇,原稱《詩》或《詩三百》。按所配樂曲的性質,可分成風、雅、頌三大類,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葉的作品,編成于春秋時代,産生于今陝、晉、豫、魯、鄂等地。

名言佳句:

關關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尚書》

即《書經》,又簡稱《書》,意為“上古之書”,是中國上古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作品的彙編,相傳由孔子編選而成,是中國民族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曆史文獻,以記言為主。

名言佳句:

克勤于邦,克儉于家。

為山九仞,功虧一篑。

滿招損,謙受益。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禮記》

是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的選集,共49篇,相傳西漢戴聖編纂,大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三傳弟子等所記,也有講禮的古書。

《禮記》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情況、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全書用記叙文形式寫成,一些篇章具有相當的文學價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動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氣勢磅礴、結構謹嚴,有的言簡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長心理描寫和刻畫,書中還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名言佳句: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周易》

即《易經》,又簡稱《易》,萌芽于殷周之際,完成于戰國或秦漢之際,非出于一人一時之手。

《周易》本分為三部,炎帝部落所編用成為《連山易》,皇帝部落所編用成為《歸藏易》,而另一部則由周文王寫為《周易》,由于年代失傳。《周易》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被譽為群經之首,諸子百家之源。包括經和傳兩部分,“經”主要為六十四卦的卦型符号與封爻辭,“傳”是指闡釋《周易》的專著。

名言佳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春秋》

是編年體春秋史,起于魯隐公元年(前722年),終于魯哀公14年(前481年)。相傳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而成。

就因文字過于簡質,後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釋之作相繼出現,對書中的記載進行解釋和說明,稱之為“傳”。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傳》、公羊高《春秋公羊傳》、谷梁喜《春秋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被列入儒家經典。古代《春秋》經文和“三傳”分列,今分載在各傳之前。

名言佳句: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多行不義必自斃。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六藝

四書五經六藝具體指什麼(你知道我們常說的)5

我國古代對“六藝”的說法不一,其中《周禮·保氏》中有言:“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另外一種說法是六經的别稱,即《詩》、《書》、《禮》、《易》、《樂》、《春秋》的别稱。而儒家最終取信的是《周禮·保氏》,并将其對“六藝”的闡述進一步總結,分别為“禮、樂、射、禦、書、數”。

禮節,包括對思想和行為的共同規範,似今日德育教育。

“禮”可以分為“五禮”,分别為: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不管是對婚、喪、嫁、娶,還是對祭祀、拜師、出行、入學等諸多方面,都具有絕對權威的指導。

主要是指音樂、舞蹈和詩歌方面的技藝。在我國古代,這三樣東西是不分家的,都是用于貴族階級的祭祀或者享樂。其中,舞蹈的部分還可以細分為“文舞”和“武舞”。“文舞”包括“勺”,舞者在表演時空手或拿一些羽毛和絲帶等輕盈物品。“武舞”包括”和“大夏”,舞者在表演時會使用刀和盾等道具,并在舞蹈動作中融入武術動作,飾演武官。我國古代的“樂”又可以細分為“六樂”,分别為:雲門、大鹹、大韶、大夏、大濩(音同“戶”)、大武。

就是射箭。在我國古代又有“五射”之說,分别為:“白矢、參連、剡注(音同“掩”)、襄尺、井儀”,分别代表弓箭手的五個境界。

“白矢”是指箭支中靶後穿出靶身,在後面露出白色的“箭矢”,說明弓箭手不僅射箭準确,而且力道十足;“參連”是說弓箭手可以在“白矢”的基礎上連續發射箭支,發射的過程可以在瞬間完成,通常情況下弓箭手背後的箭筒内有多少箭,弓箭手就可以一氣呵成地射出多少箭;“剡注”即箭支在空中飛行的速度非常快,已經可以發出嘶鳴聲了,說明箭支射出的力道更足;“襄尺”實際上是相對距離而言的一種說法,意思是說弓箭手的有效殺傷範圍更大;“井儀”是弓箭手的最高境界,意思是說在以上四種境界之上,弓箭手可以一次發射四隻箭支。也就是說,可以四四連發,箭箭中的,距離夠遠,力道也夠足。

四書五經六藝具體指什麼(你知道我們常說的)6

指的是駕馭,主要指的是駕馭馬匹,在軍事中也包括戰車或其他武器。“禦”同樣有“五禦”之說,分别為:鳴和鸾、逐水曲、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鳴和鸾”,是說行車(馬車)時挂在車上的鈴铛響起來很有韻律,說明駕駛者對行駛的節奏掌握得很好;“逐水曲”是說駕駛者轉彎的能力非常強,可以在水沼遍布的地方行駛而不使車子沾水;“過君表”是說駕駛者可以在接受君王檢閱的時候騰出手來行禮,而仍然使車駕前行自如;“舞交衢”的意思是可以在道路非常艱險的情況下如舞蹈般優雅地前進;“逐禽左”是指駕駛者可以乘車與獵物并駕齊驅,并騰出手來從側面将其獵殺。

是指書法,包括認字、書寫、作文、解譯。而從整個學習過程來說,又分為“六書”,分别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象形”是認字的過程;“指事”、“會意”、“形聲”和“轉注”都是用字的過程;而“假借”是說可以在别人用錯别字的情況下,仍然知道他要表達的意思。“數”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數學,但算法都是中國古算法,其中多數都已失傳,現在我國通用的數學,多為西方引進。

指理數、氣數(運用方法時的規律),即陰陽五行生克制化的運動規律。《廣雅》:“數,術也。”即技術、方法、技巧而已。

“數”從低到高有“九科”,分别為:“方田、栗布、差分、少廣、商功、均輸、盈朒、方程、勾股。”

這些都是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結晶,從中可以看出,部分古算法一直沿用至今,如方程和勾股定理。當然,現代的算法和古代算法會存在一定的差别,但基本原理是不變的。

(來源:東方網-東方頭條、高中生秀微信公衆号、四書五經賞析微信公衆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