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發展之初,到處碰壁的人,不見得就一事無成;開局順利的人,也不見得就前途光明。
「曾仕強每日箴言」
|全文共2600字,深度閱讀需8分鐘,受益終生|
常言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很多人經常胸懷理想,無奈懷才不遇。感覺屈才,委屈,不是滋味,憤憤然,令人心緒難安。
于是,有人幹脆選擇“直言不諱”,管你是誰,怼了,爽了。
真的痛快了?未必。
頂撞領導,有什麼好處?
事後,也許你會發現,自己已經被列為預備提幹名單,隻是還不成熟,後悔莫及。
所以,頂撞傷人絕非好辦法,也許貴人變仇人,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而作為用人者的老闆或主管領導,也時常困惑:所謂的人才,個性太強,不好用。
被怼,委屈,滋味不好受,這種人才,用還是不用?
事後,糾結着,公司需要有真才實學的人才,如何扶植?真是進退兩難。
其實,人類的世界,充斥着各種矛盾,也算常态。
我們常說換位思考,互相理解。包括職場中的上下級關系,亦如此。
可實際上,又有多少人擁有正念,懂得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懂得站在全局的立場上,懂得理性非情緒化,去看待事情,去理解他人呢?
正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
個性強的人才是難用,但是,為什麼一定要留住難用的人才?
都說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但誰不期盼一場善遇?那怎樣做才能遇到賞識自己的伯樂?
為什麼曆史上有多少好人陷入困境?
其實,這些問題,古老的《易經》早就為我們做出了開示。
1
難用的人才,為什麼要留住?
《易經·大畜卦》說:“何天之衢,亨。”
公司的每一個人在這裡,都能走得通;沒有人受到壓制,沒有人受到委屈。
但是,每一個人都要慎始自重,自己管好自己。
大畜卦不但要儲備錢财,還要儲備人才,為什麼?因為事業做得越大,越需要很好的人才。
如果留不住好的人才,對公司而言,損失就大了。
可是,為什麼越是真正的人才,越不好用?越是大才,個性越強?
因為但凡大才,都有卓越的才能。
作為大才的主管領導,也沒必要太嫉妒。要知道,正是那種鋒芒畢露的個性,才能“唯才是用”。
能用難用之人,才能成難成之事。
曆經磨難,你才會懂得:
有才能但個性強的人,并不可怕;有才能而沒個性的人,才更可怕。
往往是有才能而沒個性的這種人,多半會在未來某個時刻,突然調轉槍頭來對付你。
所以,讀懂大畜卦,就會平心靜氣地接受,甚至于欣賞他的個性。
讀懂大畜卦,就會想盡辦法,讓個性十足的人才充分發揮其特長,把真正的好人才留住。
讀懂大畜卦,就不會自私自利,隻顧自己不顧他人。
讀懂大畜卦,會明白:人生最值得努力追求的,就是修己修德,把自己修成一個德高望重的人。
有一句話,最能體現大畜卦的這種思想境界:得天下英才而育之。
就像孔子授徒,雖有弟子三千,但他從沒想過從中得到什麼好處。
孔子之所以值得我們欽佩,就是因為:他真正做到了大公無私,培養弟子就是為社會大蓄英才。
2
如何善遇賞識自己的伯樂?
如果說,千裡馬難尋,那麼,伯樂更難找。
《易經·井卦》說:“井甃,無咎,修井也。”
一個人如果自己認為才高八鬥,不被重用而感覺屈才,負面情緒爆發,到處頂撞,亂發脾氣,也隻能說明一件事:修養不足,修煉不夠。
井卦提醒我們,此時此刻,要靜下心來,要好好反省:為什麼領導看不到自己的才能?為什麼領導總是提拔别人?為什麼機遇總是青睐别人?
不要妄想,不要抱怨,更不能惱羞成怒,怨恨領導,頂撞領導。這樣做沒任何好處。
我們隻需誠心培養自己的信用,誠意修行自己的品德,這樣才會無咎。
修井就是修身待時。
一個人的命再好,如果“時”未到,也發揮不出來。
所以,孔子一直告誡我們:時也,命也。
這不是看破,而是看開。《易經》隻叫我們看開,從來沒有叫我們看破。
一個人的才能怎麼樣,别人都是見仁見智。有人覺得很好,有人覺得不行。
而我們隻需好好修井,一旦井修好了,水到渠成,清者自清,自然被賞識,自然被重用。
若想迎來一場善遇,若想遇見賞識自己的伯樂,我們唯有修己修德,等待伯樂,待時而出。
3
好人為什麼不會長期被埋沒?
《易經·序卦傳》說:“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
一個人如果太耗費精力做事情,那麼,他的陽氣很快就會漸衰。
于是,凡是很急切地前進,一定會受到阻擋;凡是要大放光明的,一定會受到埋沒。
埋沒,就是把一個人的亮減少一點,降低一點,這就叫“傷”。“夷”就是受傷。
所以,《易經》很巧妙地在晉卦之後,“受之以明夷”,然後來解釋說“夷者傷也”。
十九世紀的時候,英國人把其他國家的土地占領下來,變成自己的殖民地。
這樣苦心經營 100 年,把英國變成日不落帝國,全世界都很羨慕。
可是,當最後一個殖民地——香港,回歸中國的時候,英國還是日落了。
世事滄桑,不管曾經如何輝煌,到最後遲早是要面對明夷的。
《易經》說,面對明夷,最好的辦法就是常保自己的心地光明。
其實,這跟晉卦的“自昭明德”是相呼應的。
自昭明德,就是用自己高明的修養來照亮自己,也就是憑良心做人做事。
晉卦說:“受茲介福,以中正也。”
人生發展之初,到處碰壁的人,不見得就一事無成;開局順利的人,也不見得就前途光明。
有時候對我們壞,才是對我們好;而對我們好,反而是對我們壞。
其實,沒有好壞,完全要看自己怎麼因應。
當人生陷入困境,當我們覺得懷才不遇,即使沒有遇見賞識自己的伯樂,即使暫無貴人相助,也要有信心,專注正道,把眼光放長遠。
要知道,做人的根本就是自昭明德。
自昭明德才是晉的正道,最根本的修養就是:寬以待人,嚴于律己。
晉卦是一個開明的時代,所有有志氣、有理想、有抱負、有能力的人,一開始就積極奮發,努力上進。
可是,為什麼不被提拔重用呢?很簡單,因為時機未到。
所以,隻要自昭明德,自我完善,就一定會有出頭之日。
在晉的時代,好人是不會長期被埋沒的。
想想看,曆史上多少忠賢,多少好人,都是發起于困境中的。
所以,我們必須能屈,才能夠談得上伸,這叫做能屈能伸。
司馬遷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大凡卓越之人,都能困境中堅守志願,堅強奮起,從而實現人生質的飛躍。
參透大畜,方知:
若想留住難用的人才,要修己修德。最終修成一個德高望重的人。
參透井卦,方知:
若想善遇賞識自己的伯樂,要修己修德。靜心等待伯樂,待時而出。
參透晉卦,方知:
若想成為好人,不被長期埋沒,就要自昭明德。寬以待人,嚴于律己。
《易經》告誡我們:如果離開品德,缺乏道德,再光鮮亮麗的學問與才華也是沒有長久的生命力的。
扪心自問,你的品德與才華足以支撐起你的野心嗎?
人生無論多難多糟,《易經》都會給我們解藥。
《易經》說:“有孚發若,吉。”
被别人冤枉,遭受委屈,這是我們的福氣。因為禍福相依,吃虧是福。
遭受冤屈時,不要去申辯,也不要去抗争。隻要堅持自己的誠信,一旦真相大白,自然彌補,最後一定會吉祥的。
《道德經》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老天不會特别照顧誰,但老天常常會照顧好人,照顧真正善良的人。
本文策劃:若卿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彙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