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母親就發視頻,我以為有什麼急事,原來是母親問我什麼時候回家,栗子已經打好了,是給我凍起來還是晾起來。我說:“都賣了吧,不用給我留了。”母親很執拗:“該賣的都賣了,這是給你留的!”看着母親倔強的表情,我鼻子有點酸。随着年紀越來越大,做母親的希望兒子常回家看看的心情,兒子怎能不清楚!我别過臉去,聲音有點哽咽:“那就先晾着吧,我放假回去拿。”
放下手機,我的眼前閃現出上次回家時的情形——
中秋節那天早晨,父親去菜園澆完菜,喝了一碗粥,又準備去山場打栗子。我說:“我和你一塊去吧。”父親不讓我去,說是山路不好走,進出栗樹地的山路全被荊條和棘刺擋住了。我說:“反正我也沒事,和你一塊去吧。”
父親開出三輪車,又帶上鐮刀和竹竿,我拿上一個馬紮,坐進車鬥裡。父親一加油門,三輪車“突突突突”地上路了。兩三公裡的水泥路之後,三輪車便拐進盤山的土路。被拉料車碾壓的土路坑坑窪窪,三輪車前後左右的颠簸,我坐在車鬥裡使勁抓住車幫,一不小心就會颠出去。就在這樣崎岖不平的山道上走了一公裡左右,就到了山前腰。再往上,山路更陡了。我跳下車,父親又沿着陡峭的山路往前開了一段,找了一個緩坡把車停下。
父親拿着鐮刀和幾個化肥袋子在前面,我扛着兩根竹竿跟在後面。父親試探着找通往我家山場的南面的小路,幾次都沒有成功。原來能夠通行的小道已經被一人高的野草和棘刺封住了,根本無法通過。于是,我們又轉到山場的東面,爬了一大截石梁,然後順着石梁上面的緩坡,走到山場的旁邊。父親用鐮刀砍出一條小道,我們得以走到栗樹底下……
近些年,家鄉已經成了全縣的石材工業園,号稱“江北第一”石材集散地。村裡的土地也已被大半征用,就連山場也被占了不少,除了菜地之外,種莊稼的地不多了。村裡的男女勞力幾乎全在工業園上班,地都不怎麼種了,山場也幾乎沒人管了,就算是栗子熟了,很多人家都不管不顧了。也就是像父親這樣的老人,種了一輩子地,和莊稼打了一輩子交道,看着地荒蕪、看着栗子熟了零落,他心疼,他不忍!
打栗子之前,父親先把栗樹底下的草割倒,以防栗子掉到草棵裡找不到。然後,父親用竹竿敲打樹上的栗蓬,遇到高的栗樹,有時還要爬到樹上打。父親打完一棵樹,我就一手拿鐮刀,一手拿用小樹枝做成的“筷子”,把一個個落地的栗蓬夾進化肥袋子……
打栗子,看似簡單的活計,也是有風險的。有一年,父親幫着鄰居打栗子,不小心被掉落的栗蓬紮傷了眼,去了好幾趟醫院,做了好幾次清理才好。
因此,我一直提醒父親小心點。可是,我自己還是好幾次不小心被栗蓬的刺紮到了手,胳膊也被草棵、樹枝劃出好幾道血印子。
看着父親時而彎着腰去割草,時而又爬到樹上夠那些高的栗子,看着他滿頭白發,看着他兩頰清瘦,我的心一陣陣發顫——
父親已經是往八十上奔的老人了,腿腳又不好,走不了幾步路就要停下歇歇。可是這些年來一直躬耕不辍,不僅種着自己的幾畝地,還把我弟弟的地一塊種着,連兩家的菜地也都是他一個人照管着。去年冬天,我弟弟因為上班忙,沒空用拖拉機犁地,父親硬是自己一頭一頭地把幾畝地刨出來。我曾好幾次勸他,把地給别人種吧,自己種點菜就可以了。可是父親舍不得。他說:“老百姓不種地還能幹什麼!”我真是無言以對,可能我還是無法真正理解父輩們對于土地的那份情感……
那天的氣溫還是挺高的,在四周被樹木茅草包圍着的栗樹地裡,不大一會兒就汗流浃背了。我得時不時地撩起衣角擦拭臉上的汗水,沒多久衣角上就全是汗水和泥土。我看看父親,他的後背上也已經濕透了,黝黑的臉上也挂着汗珠,但是他一刻也不歇息,使勁的揮動着竹竿敲打栗樹枝頭。随着樹枝的搖晃,栗蓬簌簌地落下來,在地上跳幾跳,然後停住。
我的工作本來很簡單,也應該很輕松,但是對于我這樣一個養尊處優慣了的人,這樣的簡單輕松時間一長也成了累贅和負擔。撿拾了四五棵栗樹的栗蓬之後,我就感到腰酸腿疼、兩眼冒花了……
打了十幾棵樹,看看時間差不多了,三個化肥袋子也快滿了,父親停下來和我一起撿拾栗蓬。等撿拾完了,我們準備下山。父親背起兩個袋子在前,蹒跚的沿着山路,随時抓着路旁的茅草,磕磕絆絆的一路走下去。我拿着竹竿、背着一個袋子在後,山路很滑,我有好幾次差點滑倒……到得山下,父親把幾袋栗蓬裝上車,把竹竿綁在車幫上,我跳上車坐好,随後三輪車“突突突突”一路回家……
回到家中,母親已經煮好了山菜餡兒的水餃。這是母親春天從山上采的山菜,焯水後凍在冰櫃裡的,特意為我留着的。
當那一盤盤冒着熱氣、散發着濃郁清香的餃子端上桌子的時候,咬一口色彩翠綠、滋味清香的山菜餡兒餃子,我感受到一股濃濃的親情、一股烈烈的家的味道……
一邊吃着餃子,一邊和父母攀談。我讓父親别再去打栗子了,一則年齡大了,上山很危險;二則費那麼大的勁忙活一陣子,打下的栗子也換不了幾個錢,太不劃算。父親沒有明确反對,隻是說“種地也不劃算”。我聽出了他的意思,就沒再多說……
現在看來,我當時的勸說根本沒起作用,父親還是上山把山場裡的栗子全部打完了,母親也已經把一個個的栗蓬敲碎,把栗子一個個揀出來了,賣了一些,還給我留了一些……
…………
“一碗水,一杯酒,一朵雲,一生情。多少年的追尋,多少次的叩問。鄉愁是一碗水,鄉愁是一杯酒,鄉愁是一朵雲,鄉愁是一生情……”雷佳演唱的一曲《鄉愁》把我的思緒拉回現實。
是啊,鄉愁是一碗水,鄉愁是一杯酒,鄉愁是一朵雲,鄉愁是一生情!父母在哪裡,家就在哪裡;故鄉在哪裡,鄉愁就在哪裡!(席波)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