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賈寶玉和林黛玉為何不能結婚?
文/譚汝為
【作者簡介】譚汝為,天津師範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教授,從事漢語詞彙學、修辭學、民俗語言學和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主要著述《古典詩歌的修辭和語言問題》《詞語修辭與文化》《人間詞話·人間詞校注》等。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一)“三味”是什麼意思?
一提“三味”,自然想到魯迅先生少年時代在紹興讀書的私塾——三味書屋。這間書屋是清末壽鏡吾先生(1849-1927)開辦的一所私塾。書屋正中懸挂“三味書屋”四大字橫匾,兩側屋柱對聯:“至樂無聲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詩書。”額匾與楹聯都是清代書法家梁同書的手筆。
那麼“三味”是什麼意思呢?常用的辭書都不收此條。
(1)按一般說法,“三味”出自宋人李淑的《邯鄲書目》,即:“讀經味之太羹,史為折俎,子為醯醢。是為書三味。”
“太羹”,指古代祭祀所用的肉汁;
“折俎”,指帝王群臣宴會,将祭祀的牲體分解後盛放在禮器裡;
“醯(xī)”醋,“醢(hǎi)”是用魚、肉等制成的醬,所謂“醯醢”,指醋和肉醬,泛指各種佐餐調料。
“三味”是說:閱讀經書如同品味肉汁,醇厚有味;閱讀史書好像享用三牲,大快朵頤;閱讀諸子恰似遍嘗各種調料,百味入心。
(2)另一種說法是:“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肴馔,讀諸子百家如醯醢”。二者意同。可見“三味”是用飲食比喻各類典籍的特點,勉勵學子努力讀書、善于學習。
(3)近日讀《紹興魯迅研究專刊》,壽鏡吾的孫子壽宇撰文指出“三味”的另一種解釋。
壽宇幼時曾不止一次聽祖父和父親(壽澗鄰)解釋“三味書屋”的含義:“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祖父解釋說:“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當老百姓;“菜根香”就是甘于過粗茶淡飯的生活;“詩書滋味長”就是認真體味詩書的滋味。并說:這個“三味書屋”是父親(即壽宇的曾祖父)壽韻樵親手拟定,并讓子孫後代認真體會、身體力行的。
(二)“三昧”指什麼呢?
相當多的人把“三味”與“三昧”混淆,以為“三味”就是“三昧”。其實“三昧”是佛教用語,梵文sɑmādhi的音譯。又譯為“三摩地”。意譯為“正定”,即摒除雜念,心神平靜。
三昧是佛教重要的修行方法之一。宋人黃庭堅《漁家傲》詞:“方猛省,無聲三昧天皇餅。”其中的“三昧”即為這種佛家語的含義。
“三昧”後來引申為奧妙、訣竅的意思。如唐人李肇《唐國史補》卷中:“長沙僧懷素好草書,自言得草聖三昧”;《宋史·李之儀傳》:“之儀能文,尤工尺牍,轼謂入刀筆三昧”;宋人周紫芝《竹坡詩話》:“集句近世往往有之,唯王荊公得此三昧”等。我們稱在某一方面造詣深湛為“得其三昧”。
“三昧”這個詞使用頻率較高,在具體運用中,“三昧”常被誤用為“三味”,在報刊上諸如“可以說是覺得三味的高論”;“足見他已初谙詩歌創作之三味”等殊為多見。
對于“味”與“昧”這兩個形似字必須加以區别,避免混淆誤用。
南宋變态皇後李鳳娘與三代帝王的恩怨情仇
三國時代的男童,你想象不出有多可憐 三國時代為何人販子猖獗?
張愛玲生命裡的三個男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