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網12月8日訊(劉亞珠) 據悉,可見光的主要光源是太陽,由紅、橙、黃、綠、靛、藍、紫七種顔色組成,這種來自太陽所有頻譜的電磁輻射是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而X射線、紫外線、紅外線、遠紅外線等均為不可見光。
近日,人類研制開發出了一種檢測紅外光的新方法,利用一種分子裝置可以改變紅外光的頻率使它成為可見光。甚至可以将常見的高靈敏度可見光探測器的“視野”擴展到遠紅外線。
一般來說,人眼隻能感知到400~700納米之間的電磁波波長,隻有少量人能夠感知到380~780納米之間的電磁波。而科學家們使用微小振動分子這種介質向紅外光添加能量來改變光的頻率,使它成為可見光。
為什麼要将不可見光變為可見光,這是因為在不可見光的頻率裡,擁有着豐富的可用信息。如紅外線熱成像探測器通過探測物體發出的紅外輻射,熱成像儀器産生一個實時的圖像,将不可見的輻射圖像轉變為人肉眼可見的圖像。
而這種連貫性的分子裝置不僅長度和寬度隻有幾微米,甚至還可以将原始紅外光中存在的所有信息全部反應到這種新産生的可見光中。要知道,其他許多傳感器中的光感受器不一定能夠接收到過低頻率的光,而這種設備能夠允許标準的探測器進行高分辨率紅外光譜分析獲取信息。
事實上這種方法除了對紅外線有實際作用外,還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展望未來,其他不可見光或将可成為可見光,為科學家提供更多豐富的可用信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