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8日,陳景潤獲得“激勵青年勇攀科學高峰的典範”。陳由偉看着電視上母親由昆替父親陳景潤領獎,頓時激動不已,一股愛國之情油然而生。
陳景潤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和教育科研工作者,他對于“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至今仍被公為篩法理論的光輝頂峰,在全世界範圍内也依舊保持着領先水平。
那麼作為陳景潤唯一的兒子,陳由偉現在又有怎樣的發展呢?
1933年5月22日,陳景潤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他的父親是一名郵政局職員,每個月拿着微薄的工資養活一家人,而陳景潤的兄弟姐妹衆多,因此他的家庭條件并不好。
1947年,陳景潤的母親去世,這對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但陳景潤十分争氣,他自小便成績優秀。1948年2月,他考入了福州英華書院的春季班,那時的他還沒有太深刻的鑽研數學,直到遇上了沈雲。
1948年,國立清華大學航空系主任沈雲先生因為私事回到家鄉福州,當時正趕上解放戰争白熱化,沈先生不得已暫時留在福州,也因此接受了母校英華書院的邀請,回去教學。
沈先生在教學期間給學生們講了這樣一道題:任何一個大于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素數之和,但200多年來,這個猜想一直沒有被證明。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台下意氣風發的少年們聽後,踴躍發言說他們可以證明。
沈先生和藹地說:“你們有這樣的雄心自然是好的,但是自古以來大事難成,不僅要付出很多心血,還要忍受很多艱辛,若是誰都能輕而易舉地證明世界難題,那騎自行車上月球豈不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
學生們被沈先生的幽默都逗笑,一時間,氛圍輕松起來。而在這一群學生中,有一個學生默默記下了沈先生的話和這道難倒世界的數學題。這個學生就是陳景潤。
小小年紀的陳景潤沒有把沈先生的話當做笑話,而是當成了自己努力的方向,為了解開這個世界難題,他一頭紮進數學的海洋,沒日沒夜地研究數學理論,因此同學們都親切地稱他為“書呆子”。
這件事,也讓陳景潤與數學結緣,從此,陳景潤對數學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1949年,陳景潤提前考入了廈門大學數學系。1953年大學畢業後,陳景潤被分配到北京市第四中學任教。
但由于陳景潤并不适應教學生活,再加上他教學時口齒不清,因此被停職。廈門大學校長王亞南知道了陳景潤的處境後,無比驚訝,惜才愛才的他将陳景潤調回了廈門大學工作。
在廈門大學期間,為了研究華羅庚的“堆壘素數論”,陳景潤将書本撕成幾頁随身攜帶,哪怕是躲避空襲也要帶在身上,随時随地都能忘乎所以地學習。
1956年,陳景潤發布了一篇論文,這篇論文改進了華羅庚在堆壘素數論領域的科研成果,後來他将這篇論文寄給了華羅庚,華羅庚和幾位專家審查過後,發現陳景潤竟然是對的,這讓華羅庚十分震驚,同時也十分興奮發現一位可造之才。
在華羅庚的推薦下,陳景潤參加了北京“全國數學論文報告會”,并得到了與會者的一片好評。之後,華羅庚又推薦陳景潤進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實習,這對陳景潤來說确實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
陳景潤的成功必然跟他自身的優秀有關,但同時也不能否認華羅庚這位“伯樂”的賞識,若是沒有華羅庚的極力推薦,恐怕陳景潤這顆“金子”還要被淹沒許久。
即使陳景潤已經有了如此得天獨厚的條件,但他依舊沒有放松對“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
陳景潤在廈門大學的室友林群曾問過陳景潤,對“哥德巴赫猜想”有沒有什麼計劃,陳景潤堅定地說:“我要打倒維諾格拉多夫!”
林群大吃一驚,他沒想到平時腼腆内在的陳景潤,一開口就要打倒蘇聯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的堅定和自信讓林群為之動容,而陳景潤也很快用行動證明了自己并非口出狂言。
1973年,陳景潤證明了“1+2”,這個理論被稱為“陳氏定理”,而關于“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記錄也被定格于此,至今沒人能打破。
陳景潤的名字從此響徹數學界,成了一座難以翻越的高峰,而他也為我們的祖國迎來了榮譽。但陳景潤也因為長年累月的艱辛工作,導緻身體出現狀況。
1977年,陳景潤因病住進了309醫院,也是在這裡,他遇見了陪伴自己一生的姑娘。
由于陳景潤那時已經名聲大噪,成為了一個響當當的人物,所以當得知陳景潤在醫院的時候,有不少小姑娘夠都跑去他的病房外偷看他。由昆便是那群女孩中的一個。
由昆大學畢業後就被分配到了武漢156醫院,這次是來309醫院進修的。
陳景潤雖然此時已經年近半百,但醉心學術的他卻還是光棍一條,那些姑娘們來看他的時候,對他的第一印象便是:一個住院也要捧着書看的“書呆子”。
這同樣也是由昆對陳景潤的第一印象。
那日,陳景潤察覺門口有人,一擡頭就看到了好奇的由昆,陳景潤突然眼前一亮,竟主動打起了招呼。得知由昆的名字後,陳景潤默默将這個名字記在了心裡,後來每次遇到由昆,陳景潤都會親切地上前打招呼。
由昆剛開始還覺得納悶,陳景潤和她隻見了一次面,竟然能将她記得那麼清楚,甚至連她隻提過一次的156醫院,陳景潤也記得清清楚楚。此時由昆不知道的是,這是陳景潤第一次對一個女孩如此上心。
陳景潤每次見到由昆,除了發自内心的開心,就是在想,這麼好的姑娘會不會已經有男朋友了?這個問題不像數學問題一樣可以根據邏輯推理,這也成了陳景潤的一個心病。
後來由昆被調到陳景潤的病房值班,兩人有了更多的接觸機會。陳景潤立刻抓住這個好時機,問由昆有沒有結婚?有沒有男朋友?
在得到由昆說“沒有”的答案的時候,陳景潤高興得差點跳起來。既然如此,陳景潤自然就不再有什麼顧慮。随着兩人的深入接觸,由昆也漸漸明白了陳景潤的心意,隻是不敢輕易邁出這一步。她不明白,為什麼陳景潤一個著名的大數學家會選擇自己。
直到有一天,由昆終于鼓起勇氣問了陳景潤這個問題。
陳景潤不懂得如何對女孩子說甜言蜜語,因此臉憋得通紅,半晌才憋出來一句“若是不和由昆結婚,那他甯願一輩子不娶”的話。由昆被陳景潤直白的愛意所感動,這才接受了陳景潤對自己的感情。
即便兩人相差18歲,也不能成為阻礙兩人的理由。1980年,在大家的見證下,陳景潤與由昆喜結連理。這一年,陳景潤47歲,由昆29歲。
婚後第二年,兩人生下了兒子陳由偉,一家三口度過一段幸福的時光。
但令人痛惜的是,1996年,在陳由偉15歲的時候,陳景潤就因為得了帕金森氏綜合征不幸病逝,隻剩下由昆與陳由偉母子相依。
陳景潤和由昆的兒子陳由偉出生于1981年,陳景潤當年也是出了名的疼兒子,但稀奇的是,作為大數學家的後代,小時候的陳由偉卻對數學一點也不感興趣,這件事後來也通過陳由偉本人證實了。
2019年,正值壯年的陳由偉回到陳景潤的母校廈門大學,他坐在廈門大學裡的“陳景潤雕像”旁邊,回憶着和父親的點點滴滴。
陳由偉此次來廈門是要參加研讨會,後來才應了廈大的邀請來做一次座談會,廈大充滿了關于陳景潤的回憶,尤其是那座“陳景潤雕像”,更是讓陳由偉感觸頗深。座談會一開始,陳由偉就對在座的學弟學妹們說:“我現在也可以自豪地說,我是學數學的。”
陳由偉之所以會這樣說,是因為小時候的他其實是很“叛逆”的。大家時常說“子承父業”,作為大數學家陳景潤的兒子,陳由偉一出生就被人理所當然地認為一定會學數學。
但是陳由偉并非如此。他讨厭人們問他“你數學好不好啊?”“有沒有參加過競賽?有沒有得過獎啊?”人們越是這樣問,陳由偉就越是反感,因此也就更加不喜歡數學。
對于兒子這樣的态度,陳景潤反而覺得沒什麼。
陳由偉自小喜歡拆卸玩具,由昆很生氣地批評了他,但陳景潤卻覺得這是孩子有求知欲,不應該扼殺,而是要正确引導,在陳景潤的教導下,陳由偉不僅不再拆解玩具,還成了一個十分懂禮貌的孩子。
陳景潤曾和好友曾林開玩笑說,他也巴不得兒子一生下來就會做事,他也希望将來兒子能當科學家,但他更知道這和孩子本身的興趣是分不開的。
陳景潤夫妻并不是沒給陳由偉報過數學班,但陳由偉對數學很是抵觸,怎麼也不願意去,陳景潤知道這件事後并沒有責罰他,隻是說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自己不願意學,别人勉強也沒用。
後來陳由偉對音樂有了興趣,便報了小号的興趣班,陳景潤對這些不太了解,就把小号叫做“小喇叭”。
陳由偉在座談會中回憶道:“其實父親也不是沒想過讓我繼承他的衣缽。他曾經還對母親說不送我去上學了,他親自教我數學和英語,再外聘一名語文老師,不過這個想法被我母親扼殺在了搖籃裡。”
少年時期的陳由偉面臨了太多來自父親光環的壓力,他也從未想過繼承父親的衣缽,直到後來陳景潤去世,陳由偉在悲痛之下選擇了去加拿大留學,這一次他仍然沒有選擇數學,而是選擇了商科。
學習了商科一年之後,陳由偉發現自己的數學成績竟然還不錯,因此陳由偉做了一個決定:他要轉去數學系。
陳由偉下定決心之後,給國内的母親打了個電話,由昆在電話那頭沉默良久之後,淡淡地說:“行吧。”
就這樣,陳由偉信心滿滿地轉去了數學系。但當他真正開始接觸數學的時候,他才發現原來當初在商科學的數學簡直就是冰山一角,隐藏在海平面之下的那片冰域,才是真正的數學。
但此時陳由偉已經沒有回頭路了,他隻能硬着頭皮學下去。最開始的時候,陳由偉隻能用最笨的刷題辦法,隻要沒課,陳由偉就會泡在圖書館裡刷數學題。
每次陳由偉學習的時候,都會在旁邊擺上一本《數論》,因為那裡面有陳景潤的“陳氏定理”,他會在學習的同時,默默地祈禱父親保佑自己考試不挂科。
那時的陳由偉就像當年廢寝忘食的陳景潤,陳由偉覺得這是自己逃不掉的命運。同時,他也發現了數學的魅力,通過學習數學,陳由偉覺得父親似乎就在自己的身邊,而自己也能和父親隔空對話。
那艱難的一年,陳由偉靠着堅強的意志跟上了大家的步伐,數學成績也慢慢好了起來。在讀研究生的時候,陳由偉萌生退意,他想換個專業,但最終還是在老師的建議下繼續進修了數學。
不過,陳由偉的學術之路也就停在了研究生,他明白博士的學業難度已經不是他能完成的了。陳由偉很誠實地告訴大家:實在是太難了!
當時陳由偉并沒有将自己的身份告訴加拿大的師生朋友,所以他們也不知道他是陳景潤的兒子,這讓陳由偉的學習壓力減輕了不少。
受父親的愛國思想影響,陳由偉在畢業後選擇了回國,不過他并沒有從事和數學有關的行業。最開始的時候他是在銀行工作,後來又單獨創業,因為母親由昆是醫生,所以陳由偉就開了一家醫療公司,做一些和健康有關的行業。
陳由偉清楚地記得,上一次回廈門大學是1998年,廈門大學還表示這裡就是陳由偉的家,隻要陳由偉願意,随時都可以回來。
2006年,廈大在數學學院所在的海韻校區,為陳景潤打造了一座雕像,陳由偉在離開廈大之前,專門去那座雕像旁坐了一會兒。
陳由偉身材挺拔,将旁邊的“父親”襯得更加瘦小,陳由偉穿着寫有“景潤青年”的馬甲和雕像合影,而陳景潤雕像則“微笑”地看着陳由偉,仿佛一個和藹的父親......
人生可以有很多種選擇,并不用拘泥于一條路。
陳景潤為了祖國的數學科研工作奉獻了自己的一生,他的艱苦奮鬥、不畏困難和勇于攻堅克難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人銘記和學習。
而陳由偉的選擇也無可厚非。正如陳景潤所說,除非自己願意學,否則别人也無法改變什麼,陳由偉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後來也學習了大家都對他寄予厚望的數學,無論結果如何,他都戰勝了自己,敢于取舍,敢于面對自己,這便是他身上最珍貴的品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