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楊萬裡的兩首詩

關于楊萬裡的兩首詩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19 14:48:30

炎炎夏日,對于古代詩人來說,沒有空調的他們,是如何消暑納涼的呢?其實大多數都是依靠自然的涼風,或者說是用扇子、涼席等進行物理降溫。但是涼風不會常有,又有哪種方法最為有效呢?本文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夏夜追涼》中便有答案。

關于楊萬裡的兩首詩(楊萬裡的這首詩)1

《夏夜追涼》是宋代著名詩人楊萬裡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它的主要内容,便是勾勒出了一幅夏夜追涼圖,在表現出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的同時,透露了消暑納涼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即所謂的“心靜自然涼”。其實這種消暑納涼的方法,不少詩人都曾在自己的詩中寫道過。

關于楊萬裡的兩首詩(楊萬裡的這首詩)2

隻不過楊萬裡的這首詩最為絕妙。在這首詩中,楊萬裡并沒有直接點明這種消暑納涼的方法,而是委婉曲折的通過月光、竹林、樹蔭、蟲鳴等的鋪墊,将這種方法揭示出來。它符合《石遺室詩話》中所說的“淺意深一層說,直意曲一層說”的藝術表達技巧。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楊萬裡的這首《夏夜追涼》: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

關于楊萬裡的兩首詩(楊萬裡的這首詩)3

首句“夜熱依然午熱同”,楊萬裡便直接表明了夜晚的酷熱。但這句詩實際上也含有一層曲折,即炎炎夏日,中午時分,自然是一天中最為酷熱的時刻。而楊萬裡卻說夜晚竟然與中午相似,可想而知夜晚是多麼的酷熱。所以這種表達方式,可以增強人的感受。同時,它也為次句寫詩人月下獨立的形象做了鋪墊。

次句“開門小立月明中”,意思是說,打開門獨立在月光下。從這句詩,我們可以聯想出,楊萬裡或許本來準備睡覺了,但是因為夜裡同白天一樣酷熱,導緻輾轉反側難以入睡,于是便從屋裡來到屋外“追涼”。“追涼”,即覓涼、取涼。杜甫詩中有“憶昔好追涼,故繞池邊樹”之句,這裡主要表達對涼的渴求。

關于楊萬裡的兩首詩(楊萬裡的這首詩)4

按理說楊萬裡走出門追涼,接下來應該就是寫他納涼的方法。但是緊接着一句“竹深樹密蟲鳴處”,卻隻是對周圍環境進行了點染。意思是說,遠處的竹林深處和茂密的樹叢裡,傳來了一聲聲蟲子的鳴叫。不過這裡卻營造出了清幽、靜谧的環境氣氛。它為最後一句表達涼意起到了鋪墊作用。

最後一句“時有微涼不是風”,即楊萬裡立足于月光下,身處清幽、靜谧的環境氣氛中,終于感受到了絲絲涼意。從這句詩的“不是風”三字,我們可以得知楊萬裡到詩的最後,依然沒有直接表明自己消暑納涼的方法。而是将其交給我們自己去聯想。既然不是風,自然靠的隻有心靜自然涼這一方法。

關于楊萬裡的兩首詩(楊萬裡的這首詩)5

綜觀楊萬裡的這首詩,雖然篇幅短小,隻有短短二十八字,但是它卻道出了古代詩人消暑納涼最有效的方法。而對于現在有空調的我們來說,自然不會因為酷熱而難以入睡,不過“心靜自然涼”還是值得我們去細心體會的。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