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今年2021雙十一公開數據,天貓成交額為5403億元、京東總交易額為3491億元,各自銷售數據均再創新高。不知不覺電商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當中不可缺的一部分,畢竟隻要動動手指頭,就能在網上購買到千奇百怪和心儀的商品,商家和客戶都不願意放棄此類便捷的購物方式。
雖然現在網上購物載體已經很大,但随着時間推移,越來越多人開始埋怨網絡購物了,用戶說購買的産品并沒有想象中那麼好,或者商家說的那麼便宜。而商家卻說開銷越來越大,最後不得不關門退出。
從數據上來說,這麼大的交易量,而且在物流便捷的今天,按道理來說電商商家的生意應該越來越好才對。但為什麼媒體總是報道多少多少商家确實都是在做虧本買賣,多少多少商家其實根本就不賺錢。
以淘寶商家為例,現在很多商家說現在淘寶“已死”,在現在的今天,在淘寶開店根本就不賺錢,他們紛紛選擇退出淘寶,離開這個曾經是中國電商的老大,轉向其他平台、這是淘寶出現了問題,還是電商市場出現了什麼問題,讓人不得不逃離淘寶這個平台,逃離電商。
實體店與電商的競争在還沒有電商以前,人們購物隻能到實體店,但在當時消息渠道相對閉塞,顧客在購物上完全被動,不少人在實體店吃過價格的虧。電商出現改變了
一切。所以實體店和電商的競争從一開始就擺上了台面,畢竟實體店确實沒有電商的優勢。實體店畢竟要房租、款式、貨源、價格等等。而電商卻不一樣,款式多,價格便宜,隻要動動手指就可以等待商品送貨上門,這讓很多人選擇網上購物來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但随着電商普及,質量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而實體店在這個方面确實比電商有優勢,畢竟它看得見,摸得着。但随着科技的發展,再加上快節奏的生活方式,電商已經領先了普通的實體銷售是顯而易見的。現在就是一邊抱怨網上購物質量不行,一邊還是繼續用着網上購物。似乎大部分人還沒有回歸實體店的打算。
既然顧客沒有回歸實體,但還是出現商家退潮,這确實有點驚訝。
為何當初800萬的淘寶商家陸續退出淘寶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簡單的一句話,讓馬雲創建的阿裡巴巴成為中國互聯網電商的老大。高峰時期超過800萬中小賣家入駐了淘寶。早期的淘寶商家确實賺到了不少錢,同樣顧客也吃到了電商價格的甜頭。但随着淘寶升級與改變,加上外部環境等多重因素影響。曾經在阿裡巴巴這首大船庇佑的800萬商家生存變得越來越困難,不少媒體報道,超過9成的淘寶商家是在虧本做生意,根本是賺不到錢。而引發的就是商家逃離和退出的潮流。
那麼這些商家為什麼要逃離阿裡巴巴另辟出路,或者以下幾個觀點可以找到答案。
1、競争白熱化
淘系裡面到底有多少賣家,這一直沒有準确的數據,有人說在2018年的時候就超過一千萬。也有人說雖然真的賣家有超過千萬,但活躍的賣家隻有大多數約600-700之間。但不管是哪一種數據,那就是淘寶内部飽和,這裡包括賣家和商品。
根據現有的二八法則,20%賣家已經占據80%的流量,80%中小賣家隻擁有20%的流量。嚴重的流量偏向,讓淘寶賣家根本無法和天貓這樣的頭部賣家競争。在賺不到錢的情況下,大部分中小賣家隻有選擇逃離或者直接關門。
2、成本上漲和利潤下降
以前做淘寶,隻要注冊個店鋪,交點保證金,然後上産品就可以輕松獲取自然流量,這樣的方式讓開店的成本變得很低,雖然早期的淘寶賣家是賺錢了,但随着網上購物的發展,越來越多商家進入淘寶,那麼在一樣的流量情況下,要想獲取流量就需要做廣告,一系列的演變到了今天,各種費用疊加造成現在開網店不必開實體店的開銷少。
流量作為電商的根基,如果開店沒有流量,那麼你就沒有成交的可能性。而淘系的流量已經進入衰退期,所謂的自然流量早就沒有。現在中小賣家要獲得流量,那麼都是用錢砸的。
但不要以為有流量就是萬事大吉,這在十年前可能會有一個不錯的交易數據,但到了現在,單純的流量還不能保證成交額,銷售量、評價等都影響到最後的交易數據,所以一些商家為了迎合客戶的需求,就演變了成虛假銷售數據,俗稱刷單。通過花錢找人刷單來完善商品的數據,從而達到欺騙淘寶系統和客戶。看似完美的數據可以讓消費者在搜索關鍵詞的時候用淘寶錯誤地把商品排名靠前,從而獲取更多的流量,這是一個相互相成的過程,但前提是要花足夠的錢去維持這樣的獨特優勢,讓商家可以生存下來。
加上造物節的出現,不管是什麼節日,總會成為電商促銷的借口。所以現在會發現,現在購物就是廣告天下,大賣家瘋狂砸錢買廣告,而中小賣家卻望而止步,畢竟一個廣告位一個月幾萬塊,一個關鍵詞點擊一次幾十塊錢,這不是誰可以承受,很多時候,花錢買了廣告,但能留下客戶的确實寥寥無幾。
而且中小賣家深受評價的影響。大賣家可以通過刷量掩蓋很多問題,但小賣家不行,往往一單幾塊錢利潤的單子,最後有可能演變成“全武行”。為了賣家的店鋪商譽,最終淪落到買好評,刷評論,返現等等,這一點對中小賣家卻不是友好。
但大賣家這樣的操作可以生存,畢竟在“鈔能力”下還可以維持下去。但這對中小賣家來說就不是這樣了,本來他們從淘寶獲得一點流量就非常艱難。那麼是花巨資引入流量,但在交易額、口碑評價等比不上頭部賣家的優勢,所以大部分中小賣家成為一個比較比價工具,曾經層層篩選,大部分消費者最終還是回流到頭部賣家手上,而中小賣家大多數最後都成為了“陪太子讀書”的角色。
3、賣家維權投訴無門
經過這麼多年的網購發展,各種網購的規則已經相當完善,淘寶也不例如。但這些網上規則,成熟的保護機制隻是對買家而言。對賣家卻不是那麼“友好”。
有些人就專門利用各類規則去薅中小賣家的羊毛。雖然名義上現在有各類完善的機制來說出來各種投訴問題,但隻要有買家投訴,往往最後吃虧的還是賣家,最後就是賣家吃虧多了最終離開這個傷心的地方。
4、淘寶已經完成它的使命
淘寶可以說是阿裡電商的發源地,當時入駐淘寶的都是小商品,小品牌。随着淘寶把品牌升級以來,加上後來的大牌入駐,天貓已經成為阿裡的重點關注的對象,畢竟天貓的商家都是花錢大賣家。
淘寶逐步的邊緣化已經定局,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你現在在淘寶随便搜索一個關鍵字,排名前幾十名的,能看到有一兩家淘寶店已經很不錯了。所以中小賣家的運營無法繼續下去,畢竟和廣告争流量,和天貓争排名以後,還有和淘寶頭部“大賣家”搶流量,真是連夾縫生存的機會都沒有。
5、多平台發展
随着購物方式的不斷改變,新的購物平台和購物方式也不斷出現。平多多的出現吸收了一部分淘寶商家,而短視頻、直播等購物出現也讓上一部分中小賣家開到曙光。
還可以做電商嗎淘寶開店已經成為過去時,還在淘寶堅守的賣家日子也會越來越難過,因為随着時代的變革,電商的競争必然是越來越激烈,門檻由原來一個人可以做,變成專業團隊去運作,而且在有營銷手段的前提下還要保證商品過硬的質量。
就個人意見來看,以前傳統的淘系模式電商已經很難,就算現在貨源渠道也很容易找到,但推廣的人力和成本是一般中小賣家無法承受的痛。
以前的網店,可以采用傳統的夫妻店模式就可以運作起來,兩三個人隻要找到一定渠道,懂得一點基礎的網絡銷售模式,那就是推廣是他、客服是他、售後還是他、來回可能就是一個人。而且以前還是淘寶等都給與一定的免費流量。所以做起事來不能。但現在那個方面不是需要專業的人力去操作,而是純一個直通車類的付費推廣就是難倒一片人,這可不是以前充值進去就可以獲取到流量的時代了。現在如果不是專業的人去操作,也許錢花了,連流量都買不到。
所以目前的傳統電商模式門檻高得離譜,而且都是資金實力的競争,品牌質量的競争。所以還想傳統白手起家,或者花幾萬塊就起家是根本不可能了,連網店都做不到更别說什麼賺錢了。
但是,雖然傳統的電商模式“死了”,但短視頻模式,直播帶貨模式還有機會。君不見很多人在抖音快手一條視頻賣出多少單成交了,一個直播賣出多少掃貨。
雖然很多人覺得這是例外,特殊的例子。但這樣的例子還是可以複制的,起碼比傳統的電商模式好複制,因為它可以零成本就可以做到。當然是深入其中的還是有一套的運營模式,但起碼比現在入場淘系要劃算多了。
所以電商一直都可以做,但需要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合理模式。在進入行業前,首先問問自己有沒有充足的實力能後在這殘酷的市場脫穎而出非,不然隻能落得一個個狼狽而逃。
總結有一個人說過這麼一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在電商行業同樣如此,早期的淘寶商家賺錢了,同樣早期拼多多商家也賺錢了。但當行業發展到一定時候,它就會趨于成熟,進入門檻變高,開始進入激烈的競争模式,包括内部和外部的競争。這時候就會淘汰一些跟不上發展的商家,這是第一個必然的結果。如果非要給自己找一個理由,隻能怪進場晚了。
至少目前來看沒有太好的辦法讓中小賣家生存下去的辦法,不管是哪個平台,都在淘汰中小賣家。那麼要用什麼方法才可以不讓中小賣家被淘汰,歡下面評論區留下你的建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