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黃簡講書法2級課程筆勢05

黃簡講書法2級課程筆勢05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5 18:01:57

黃簡書法講座第12課筆記:認識墨汁(2)及補充:怎樣磨墨

3. 墨汁中的第三個主要成分就是水。水的比例大小,造成墨汁的濃淡。市面上買來的墨汁,很少是水分剛剛好的。那麼,怎麼處理呢?

3.1墨汁減少水分的方法1

新開的瓶裝墨汁,往往有點淡,就是水多,這時候有兩個方法,一是把墨汁倒在敞口的瓷器中,讓它的水分蒸發掉一部分。我用某牌子的墨汁,往往要預先倒在碗中三天,方才合用。注意不能在太陽底下曬,隻能放在幹燥而陰暗的地方。

減少墨汁水分的方法2

第二個方法,就是把墨汁倒在硯台上,磨上一陣,把裡面多餘的水磨成墨汁。

3.2墨汁太濃

如果倒出來的墨汁,用了一陣有點幹了,覺得太濃,可以加點瓶子中的新墨汁,比加水更有把握。但是要注意,不同牌子的墨汁,不能摻合,有時候會産生塊狀物質,就好象豆腐花一樣。如果你真的想加水,注意隻能是非常少的一點點。通常使用水滴。水滴有兩個孔,按住上面的孔,另一個孔就隻能滴幾滴水,如果是寫小楷這樣的字,一兩滴水就影響很大。所以加水要非常小心。

黃簡講書法2級課程筆勢05(黃簡書法講座第12課筆記)1

或者可以用水盂和小銅勺,這些文具店很容易買到。磨墨也是用水滴、銅勺來加水的。等會我講怎樣磨墨。

3.3手磨墨汁

手工磨墨所得到的墨汁最為好用,尤其是陳墨。墨色好,滲透性好,咬得住紙,裝裱的時候不會凐(yīn)化,濃淡由你自己調節。淡了多磨幾下,太濃了可以放水,最為方便。

磨墨三件:磨墨要有三樣東西,墨條、硯台和清水,

先說說怎樣買墨。有些人說,買墨放在手上,覺得輕就是好墨。這說法對不對呢?《墨法集要》說:“凡墨不貴輕,舊語曰:煤貴輕,墨貴重,今世人擇墨貴輕,甚非。”就是不對,“煤粗則輕,煤雜則輕,”,碳黑細而純就重,粗砺或雜,就輕。“春膠則輕,膠傷水則輕,膠為濕所敗則輕。”輕膠也是有一些問題的。真正說到輕膠,是膠熬制得好,所以可以用得少。

《墨法集要》說:“膠好方始有力,可以減斤兩,用墨因膠少煙多,故倍加黑,名為輕膠”。膠少,碳黑多,容易磨,顔色又黑,但是有什麼缺點呢?“墨色黑且清,利于速售,但年遠久藏,慮恐色退”。施膠少的墨,不能久藏。一條墨,如果其中碳黑多,膠少,這種墨稱為輕膠墨。輕膠墨因為碳黑多,所以顔色較黑。因為膠少,所以容易磨。但也有缺點,膠少了,粘合力就差,時間長了就容易斷。如果膠重,以前稱為大膠,粘合力強,有利于長期保存。

《墨經》也說:“膠多利久,膠少利新,匠者以其速售,故喜用膠少”,膠少磨墨容易濃,但時間一長就斷,不利收藏。“觀易水奚氏、歙州李氏(這是古代的制墨大師),皆用大膠,所以養墨”。真正的好墨,是用大膠,有利于保養。所以你買新墨、輕墨,就要常用、速用,你想藏墨,就要買重的,大膠。幾年一過,膠性穩定,就非常好用。

黃簡講書法2級課程筆勢05(黃簡書法講座第12課筆記)2

你看這兩條墨,原來就有膠袋包好。幹濕度沒有變化,也沒有受過外力打擊,但忽然自己碎裂了,這就是因為施膠不夠。而且碳黑的粒子也太粗,彼此之間有空隙,就容易斷。

古人做墨,為了把膠和碳黑充分混合,就要做兩次杵搗捶打的功夫。第一次是膠和碳黑合成一團,就要放在石臼中杵搗。《墨經》說:“凡搗不厭多,魏韋仲将(就是韋誕)《墨法》說:‘鐵臼中搗三萬杵,杵多益善’。唐王群德則用石臼搗三二千杵,蓋其搗無數。”

墨分成小塊之後,還要錘練,反複打過,務求裡面沒有小氣孔,杵搗和錘打,是為了使碳黑和膠充分揉合。現在有些地方制墨,光是用手揉,好像做面包那樣,或者用腳踩,這比古代差遠了。做出來的墨條松,不結實。你看這斷墨,中間明顯有空洞,這是捶打不夠。

黃簡講書法2級課程筆勢05(黃簡書法講座第12課筆記)3

下面講講硯台。磨墨需要一個硯台,硯台的形制,大約有四種,這是平硯,如果隻需要很少一點墨,可以用平硯磨墨,這是平硯的實際例子,它上面是一個平面。磨的墨并不多。

這是淌硯,淌硯的表面,它是向水池慢慢傾斜,這樣子取水比較容易,而且磨成的墨,墨量也比較多。現在很多外面所用的墨硯,就是淌硯,淌硯很早就有了,這是唐代的風字形淌硯,你可以看到這個平面,是一路往下斜的。

黃簡講書法2級課程筆勢05(黃簡書法講座第12課筆記)4

這是清代的淌硯。

黃簡講書法2級課程筆勢05(黃簡書法講座第12課筆記)5

凹硯,有人稱為叫湯硯,陸遊有詩“古硯微凹聚墨多”,說出了凹硯的好處。漢魏時期的古硯,有很多是微凹的。上次講過,當時用墨丸或石墨,墨丸放在平硯上不好用。

這是唐代的凹硯,聚墨墨量是多得多。

黃簡講書法2級課程筆勢05(黃簡書法講座第12課筆記)6

很多瓷硯就是凹硯,瓷硯可以磨墨,也可以磨朱墨,就是朱砂。

這是清代呂留良用的硯台,近來在杭州西冷印社拍賣。

黃簡講書法2級課程筆勢05(黃簡書法講座第12課筆記)7

有些凹硯是特意做的,有些可能是磨的時間長了,形成了凹硯。

如果你用的墨量很多,那就要用一種硯台叫墨海。墨海好像一個大的盆子,那個墨放在裡邊,磨的時候,那個墨量就相當大。

黃簡講書法2級課程筆勢05(黃簡書法講座第12課筆記)8

這是墨海的實際例子,有些墨海的蓋子也是用石頭做的,這個蓋子可以舔筆用,十分方便。

磨墨加水。磨墨時加水,剛才說過,也是用水滴、水盂和小銅勺,注意隻能是新水,就是幹淨的,剛剛取來的新鮮水。古人稱之為“生水”。放久的水,細菌很多,會引起墨汁的腐敗發臭。茶會敗墨色,所以不能加茶水,或者用茶磨墨。其他如飲料、咖啡等等,都不能用。

古人說:“磨墨如病夫”,就是磨墨的時候,好像是生病的人,要按得重,推得遠,磨得慢。為什麼呢?因為你磨得快了以後,就會産生泡沫。有了泡沫,這個墨,我們叫熱墨。熱墨就很難用了。磨墨很費時間,現在有磨墨機,可以去買一個,我用家裡的面粉攪拌機,綁了墨條,效果也不錯。

墨條用過以後,應該放在墨床上,不要放在硯面上,古來墨床很多,有木的、瓷的、銅的,它是晾幹墨條的一個小小的文具。如果你沒有墨床,放在墨盒或者類似的地方也可以。

4.墨光

最後講講墨光問題。墨汁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黑、膠質和水這三樣東西。有些人很重視墨汁的墨光。墨光指墨汁的顔色和光澤。那麼,要有什麼樣的墨光,才是好墨汁呢?

4.1顔色——墨度

燒煙最重要是細,墨汁最要緊是黑。因為制取原料和方法不同,碳黑也有深有淺,我們用的鉛筆,是标明黑度的。B6就是黑而軟,H6就是硬而淺,HB就是适中。可惜墨汁一般都不标明黑度。如果你一定想知道黑度,可以借一個或者買一個黑度儀,自己測量。測定黑度非常容易,隻要幾分鐘就知道黑度是什麼樣了。

不夠黑寫成字就沒有精神,古人想很多辦法,增加黑度,基本方法是摻合幾種原料,李時珍《本草綱目》說:“今人多以窯突中墨煙,再三以麻油入内,用火燒過造墨,謂之墨煙。墨光雖黑,而非松煙矣,用者詳之。”在松煙裡邊加點麻油,燒出來的煙就比較黑。不過李時珍提醒說,這不是純松煙。

4.2光澤——有光好還是無光好?

有些人認為,真正的黑,應該黑中帶光。蘇東坡有一段話影響很大。“東坡雲:世人論墨,多貴其黑,而不取其光。”這句話透露出,宋代人論墨,最要緊是黑得夠不夠,有光無光沒有關系。但蘇東坡又說:“光而不黑,固為棄物;若黑而不光,索然無神彩,亦複無用。”這是蘇東坡的個人觀點,他主張黑中要帶光。“要使其光清而不浮,湛湛如小兒目晴,乃為佳也。”這種光是清澈的,好像小孩子的眼睛,那種顔色,這才是好墨。

松煙和油煙拓本比較。

古代碳黑分為兩大類:松煙和油煙。照儀器的測定,松煙黑度比較好,但照人的視覺來看,好像油煙比較黑。左面是松煙拓本,右面是油煙拓本。松煙的黑色深沉無光,油煙的黑色有光。用于國畫,松煙加水後層次清晰,表現力很強。可以說,松煙、油煙,各有好處。

黃簡講書法2級課程筆勢05(黃簡書法講座第12課筆記)9

《墨經》這麼說:“凡墨色,紫光為上,黑光次之,青光又次之,白光為下。凡光與色不可廢一,以久而不渝者為貴,然忌膠光。”墨光跟所用的膠也有關系,但不能看到膠光。磨出來的墨,如果看到膠光,就是膠太重了。

墨光是可以人為地調節的。宋代蘇易簡《文房四譜》記載南朝冀公墨法:“入紫草末色紫,入秦皮末色碧,其色俱可愛。”《墨法集要》告訴我們:“然欲墨之黑,一須煙淳,二須膠好而減用,三須萬杵不厭。此不易之法,不可全藉乎藥也。”就是煙好、膠好,而且要多打,這是制墨的根本。你不能去靠藥來調節。靠藥來調節黑色或者墨光,不是好辦法。

要注意,墨光隻是指墨汁黑色的光彩,有時候墨汁看起來很黑,幹了以後卻很灰,也是有的。所以《墨法集要》說:“以墨試墨,不若以紙試墨。”寫在紙上,等它幹後看顔色,這是最重要的。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的墨丸顔色,寫出來是黑中帶紅。在紙上看墨色,是最可靠的。

補充:怎樣磨墨

有的墨條買來的時候就是有紙包着的,因為墨條怕風吹,吹了以後呢,經常會斷裂,所以這個紙呢,你就讓他包着,露出一部分就可以。硯台大的好過小的,多大呢?就是手轉一圈很方便。如果硯面太小,手轉一圈轉不過來,那就不方便了。

這是淌硯,淌硯可以把水拉上來一點點,水不要多,多了以後反而磨墨不好、不方便,你一點點來。

磨墨的要求,就是重按輕推,按的重,推的時候輕,磨墨應該是比較慢的,不要快,快了以後會産生泡沫,我們叫熱墨。熱墨有了泡沫以後就沒法用。所以,磨墨要慢慢的來。古人說磨墨如病夫。好像生了病的人一樣,動作要慢。

本節要點:

怎樣調節墨汁中的水份。

怎樣磨墨:介紹墨條、硯台、水。

墨光以紫色為上,最好用紙試驗。

要點解讀:

思考題:

準備一種墨汁,試調節它的幹濕度,是否适合書寫

如果能力允許,買松煙、油煙墨各一,磨墨後觀察它們的墨色和墨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