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觀察到現在社會的一個現象。就是老年人喜歡逛菜市場買新鮮的食材自己做飯,而大多數中年人、年輕人卻更喜歡逛超市,買很多成品或半成品來吃,很少自己做飯。那是因為老年人大多退休了,生活節奏慢,而年輕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忙,沒時間做飯隻能湊合。
當然新鮮食材做出的食物肯定比加工食品要好很多,平時也在提倡盡量在家自己做飯吃。不過在當前社會各種壓力下,在家做飯已經成了一種奢望。如果購買加工食品的話,如何識别食品的好或不好,如何選擇比較健康又營養的食物,小編在本文中将為大家一一揭曉。
食品的包裝正面一般都是産品名稱、圖案、LOGO等比較醒目的标志,包裝後面就是食品标簽,包括:食品名稱、配料表、營養标簽、生産日期保質期、淨含量規格、生産商聯系方式和地址等等。食品标簽是國家強制性要求,如果看到沒有食品标簽的,一定不要購買,肯定是有問題的。
本文着重講解配料表和營養标簽這兩個部分。
※配料表
配料表就是指該食品在加工過程中添加的各種原材料并按加入量遞減順序排列,也就是說配料中含量最多的排第一,以此類推。
從配料表中大家可以看出該食品的成分,并作出初步的判斷,比如高糖食物和高脂食物。
還有近年來大衆比較關注的全谷物,以荞麥面為例。
在購買需要的食品時,不必在意商家的宣傳,直接看配料表就行。
※營養标簽
營養标簽就是向消費者傳遞食品的營養信息,消費者可以了解食品的營養素構成,從而科學選擇食品。
營養标簽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營養成分表、營養聲稱和營養成分功能聲稱。
圖片來源網絡
先說營養成分表,營養成分表中必須列明的營養素有5種: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其他營養素如鈣、鐵等是生産者自願标識。
營養成分表裡一般有三列數據:
第一列數據是該食品中主要含有的營養素種類。
第二列數據反映的是每單位(100克/100毫升/份等)該食品中營養素的含量。
第三列數據為NRV的百分數。它反映的是每個人一天通過食用每單位該食品攝入的營養素,可以滿足人體一天需要總量的比例。
以上圖鈣一項為例,食用100克該食品,就攝入250mg鈣,占身體一天所需鈣總量的31%。而能量攝入占比隻有22%,通俗點來說就是用比較少的能量需求來滿足了鈣的需要。
那是不是比例越高就越好呢?也不一定,我們可以通過營養質量指數INQ計算來評價。不想計算的可以忽略過程,直接看結果。
營養質量指數INQ計算:營養素密度/能量密度
營養素密度:一定量食物提供營養素含量/相應營養素推薦量
能量密度:一定量食物提供能量值/能量推薦值
評價标準:INQ=1,提供營養素的能力和提供能量的能力一樣
INQ<1,提供營養素的能力小于提供能量的能力,某營養素價值較低
INQ>1,提供營養素的能力大于提供能量的能力,營養質量合格
營養素密度和能量密度在營養成分表裡已經有了,兩者相除就是INQ。
用某營養素的NRV百分數和能量NRV百分數相比較,如果營養素比例高,就說明吃這個食品可以在攝入較小的能量情況下滿足某營養素的需求,如果營養素比例低,就說明要攝入過多的能量才能滿足某營養素的需求。
小編選擇了超市裡常見的幾種食品的營養成分表,直觀的看一下。
我們在選擇食品的時候,要對各種營養素進行初步的計算,盡量購買INQ≥1的,這樣可以在能量不超标的情況下,滿足營養素的需要,避免能量攝入過多而肥胖。當然也不是INQ≥1就好,鈉就是例外。
所以根據營養成分表,大家可以按照自己需求去選擇或避免某種營養素的攝入,比如糖尿病人避免高糖食品。
食品标簽标注的還有營養聲稱,如“高鈣”“高膳食纖維”,這類内容不是生産者可以随意标注的,而是産品中所含營養素符合一定标準才可以。
圖中标注該産品為高膳食纖維面食,通過食用100克該面食,可以提供膳食纖維9.2克,符合營養聲稱相關标準。
不同食品可以根據營養素含量的特點做各種聲稱,如高蛋白,低脂或無脂,低鈉或無鈉、低糖或無糖等。但是注意高糖、高脂、高鈉是無法作出聲稱的,因為攝入過多不利于人體健康。
最後是營養成分功能聲稱,是某營養成分可以維持人體正常生長,發育和生理功能等作用的聲稱。
看到這裡大家都應該清楚了吧,其實還是建議朋友們有時間盡量購買新鮮食材在家做飯吃,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時光,享受美食帶來的愉悅。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事事順心!
#健康##營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